锦衣卫佥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2章 简直对不起观众啊,大明小公爷,锦衣卫佥事,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历》是一部专门记录朱元璋自临濠起兵至洪武六年事迹的书,共一百卷,是《太祖实录》的底本。至于《皇明祖训》,是朱元璋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戒。
处处有牛人,时时有惊喜!
没想到曹国公府中的一个侍女,居然还有这么显赫的家世!
李云睿彻底惊呆!
“当年为父尚在总角之年,性情顽劣不堪,不得内府师傅喜爱,唯有詹师傅,每每遇到为父犯错时,总会谆谆教诲,不厌其烦,令人如沐春风……”李景隆说道此处,眼角泪光闪现!
人生际遇如此,没想到李家和知画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这渊源,还真够深的!”李云睿听完之后,有些感慨,旋即说道,“既然如此,您为何不跟母亲直说?”
“当时那种情况,如何跟你母亲说实话?”李景隆长吁了一口气。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蓝玉被下昭狱,初十就被拉到菜市口剥皮实草了,短短两天时间,能交代出啥来?结果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为了以示公正,朱元璋于三个月后,令人编撰了一部《逆臣录》,收录了1100多人的供词,其中真假,有很多值得商榷。
《逆臣录》中,詹徽的供词很有意思,詹徽交代,二月二日,其子詹绂带来了蓝玉的传话,“本朝文官,哪一个有始终?便是老太师,我亲家靖宁侯,也罢了,如今上位病得重了,殿下年纪小!天下兵马都由我掌着,教说于父亲知晓!”
詹绂,乃是太子朱标的洗马,专门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可以说是朱标的铁杆心腹。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去世后,就算詹绂想改换门庭,有什么理由要投到蓝玉门下?就凭蓝玉能统领大军?
是个人都知道,太祖朱元璋对蓝玉不满已久,谁会上杆子贴到蓝玉身边?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伴随这些战功,蓝玉日渐恣意骄横,蓄养庄奴、义子,横行霸道;北征蒙元大获全胜,抓了元帝的妃子,把人家叉叉圈圈了,元妃羞愧自杀;回程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不开门,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被封为太子太傅时,还放言“难道我不能做太师吗?”
这样作死的人物,一家三代都是文官的詹徽、詹绂,敢向他靠拢吗?再说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蓝玉想跟詹徽说,敢找人带话吗?这其中,疑问太多太多了!
更何况,詹徽下狱,仅仅是因为蓝玉攀咬了一口,“你就是我的同党!”就被朱允炆下狱,直接抄家,跟着蓝玉一起上了刑场!
李景隆讲完这些之后,说道,“当时南京的菜市口,每天都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勋贵、官员个个如履薄冰、人人自危,谁敢出面保詹家的妇孺?如果是你,你敢告诉你母亲实情吗?”
李云睿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要是我,也肯定跟老豆一样,想法先将人救下来再说!”
“詹师傅待我如徒、如孙,当时,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微不足道的一点了……”说道这里,李景隆眼中有懊悔之色。
“老豆,朱允炆这事做得很不地道,我怎么觉得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李云睿觉得詹徽一家覆灭的过程,有点玄幻。
本来詹徽是被朱元璋派去配合朱允炆审案的,这就说明朱元璋是信得过詹徽的,朱允炆怎么可能就凭蓝玉一句话,就定詹徽的罪?
詹徽乃是吏部尚书、左都御史,这些都是正二品的实职,还有个从一品的太子少傅,朱允炆当时刚刚被册立为皇太孙,他怎么敢借此攀诬朝廷重臣?除非朱允炆和詹徽家有仇,从一开始打定主意想搞死他!
“这事,怎么说呢?”李景隆想了想,说道,“当年懿文太子和詹徽两人在政见上有些不同,懿文太子主张宽刑罚,而身为左都御史的詹徽,却认为刑罚应当宽严相济,对民宜宽,于官宜严。而当时,詹徽的意见,被太祖所接受!”
李云睿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朱元璋是社会底层出身,对普通老百姓十分的重视,制定了很多对百姓有益的措施;同时,他也深知贪官污吏的危害,对于他们害民的行径深恶痛绝,因此制定了严格的律法。
“因为詹徽与懿文太子的政见不同,朱允炆就敢对一个堂堂二品部堂下手?”李云睿问道。
“哪有怎样?我跟你说过朱允炆这人,表面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李景隆冷笑一声说道,“他无非是利用太祖的信重,上下其手而已……”
“这都可以?”李云睿听了之后,差点惊掉下巴。
“呵呵……”李景隆笑了起来。
皇帝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甚至是经过加工的,这是古代官场上,最为常见的潜规则——欺上瞒下。看似皇帝深处皇宫,奏折,处理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其实这些奏折,都是被各级官员,筛了又筛,选了再选,修饰了无数遍,才到皇帝面前。
朱元璋派朱允炆审蓝玉,那就是下定决心要大杀特杀,不管是谁挡在了朱元璋的屠刀前面,那就只有一个字——死!
朱允炆就是应该利用的朱元璋这个心理,配合蓝玉的“供词”,往詹徽身上泼脏水,朱元璋肯定不会复核是否有冤案在其中,杀就是了!
“小小年纪,将帝王玩弄于手掌之间,就凭这份心性,朱允炆不上台,简直对不起观众啊……”听完李景隆的分析,李云睿心里给朱允炆竖起大拇指来。
当年,朱允炆才十六岁,借刀杀人就玩得这么溜。
果然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个个都是心狠手辣之辈,手腕、城府缺一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