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明不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0章 李自成修路记,崇祯欠了我十亿两,远明不渐,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月。

河南境内,已是连续四个月没下什么雨了。

加之天气炎热,暑气灼人。

现在的河南,几乎可以用赤地千里来形容,别说是找到庄稼农作物,连树皮野菜都找不到了。

而且跟较为偏僻,生存环境较为便宜的陕西不一样,河南一直是大明的人口大省,保守估计,这片土地上至少生活着2000万至3000万的百姓,即便由于常年的天灾和战乱,流失了部分人口,但依然不会少于2000万。

如今遭遇这么严重的旱灾,除了少部分靠河的属于达官贵人们的水浇地,可以确保粮食产量,但属于普通百姓的耕地,减产至少在八成以上,甚至大片大片的绝收。

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河南百姓们该怎么办?

家里已经没有半点存粮,连种子都吃完了的他们,如何才能熬过接下来的日子?

烧心蚀腑的饥饿影响下,他们还能坚持多久?三天,还是五天?

河南巩县杨家村的农民杨大眼,在家里断粮之后,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面临艰难的选择。

要不要携带家小,加入逃荒的队伍,前往江南地区求活?

还是把家里的柴刀跟菜刀磨锋利一点,然后拉帮结伙去干一点大事,要知道那些占有大片水浇地的大户之家,仓库里可是堆满了粮食,每年发霉腐烂浪费的都不知有多少。

县城的官府仓库里也有粮食,即便不会很多,但几百石、几千石肯定会有的,因为饿死的只见种粮食的百姓,从来没见当官的饿死。

而故土难离,人离乡贱,那漫长的旅途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自己的婆娘、两儿一女还有年迈的老娘,一家六口,最后能有多少人活着抵达江南?

如果家人儿女都在逃荒路上病死饿死或者卖掉,只剩自己抵达江南,最爱的人部失去,这样的活着又有何意义?

不走。

就算村里大部分人都逃荒去了,杨大眼也选择不走。

但咕噜咕噜。

饥饿的滋味才忍受一天,杨大眼就后悔了,难受,太难受了,才熬了一天就这么艰难,后面的日子该怎么熬?

只能赶紧拿出磨好的柴刀跟柴刀,把村里仅剩十几个的青壮叫拢到一起,商量着去哪家的大户‘借粮’比较好,谁算是比较好捏的软柿子?

决定了!就去宋岭村的宋家,听说宋家家主为人心善,应该能借到几斗的米面,熬过一些时日。

准备妥当,正要诉诸行动。

官府的胥吏忽然进入了村中,把杨大眼吓的脸色煞白,完了,事泄了,官府居然先下手为强,要把他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招工了,许家庄修路队招募修路工了!”

“男女青壮皆可报名,不限招工人数。”

“男工每日100文轻钱,大脚女工50文轻钱,每天管两顿饱饭!”

“想报名想活命快跟我们去了,知县大人开恩,帮你们寻了一条活路,可不能妄动邪念,胡作非为。”其实是许家庄修路队,把招工任务外包给了各地官府,招一个男工给予介绍费1银元,女工半银元,没有人数上限,自然动力十足。

听到胥吏们的这些广告话语。

尤其是听到每天管两顿饱饭的字眼。

杨大眼立刻把原来铤而走险的打算抛之脑后,飞快的冲出家门,对着胥吏们道:“俺报名,俺想去当修路工!另外俺媳妇是大脚,她能不能跟着一块去?”

“可以,条件符合者都来王典吏这边登记。”这位胥吏打量了他一番道。

很快杨大眼跟他的婆娘孙喜妞,顺利的报名成为了一名修路工,且当天就加入了修路队,吃到了第一顿的养胃粥。

村里的其他青壮,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都加入了修路队。

不仅如此。

杨大眼等青壮,还把家里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也都带到了修路工地上,家里稍微值点钱的家当也部带上,等于是拖家带小——没办法,家里已经断粮了,如果不把家人带上,岂不是得部饿死在老家。

出于怜悯之心,许家庄的修路队负责人,也允许青壮工人携带家小前来,但这些家小只能管他们一顿稀粥,如果他们也能干一点活的话,可以再管他们一顿饱饭,除此之外就没有了,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杨大眼自然没有话说,并心怀感激,能管一顿稀粥很不错了,而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六岁以上,能帮忙干些活,吃到那顿饱饭没问题,老娘跟小女儿的话,她们的口粮,可以用赚到的工钱卖,就算现在粮食贵上天,但150文的工钱,是可以从许家庄商队买到两三斤粮食的。

即对于许家庄而言,在饥荒严重的河南境内,聘请这些青壮修路工所支付的主要成本,其实就是养活他们一家人的口粮罢了,人力成本低到了极致的程度,且道德上也无可指摘,因为这叫做‘以工代赈’。

只是唯一一点负面的问题是,原本许家庄只是计划招募一百来万的青壮工人,来完成《三年十万里修路计划》,但为了‘以工代赈,救助饥民’,单单在河南境内,就招募了足足150万的青壮工人,加上他们的家属,竟然形成了一个人数可能达500万人的超级修路大军!

即便他们的工作效率不会太高,但如此庞大的人口,只用于河南境内规划的1万里长不到、3米多宽的公路网,再加几百座的桥梁,再加上华夏民族特有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哪怕只是使用肌肉力量修路,极小使用高效率的工程机械,这点工程量,最多半年就能干完。

考虑到这场旱灾饥荒还会持续很多年。

许家庄的道路规划团队,只得调整修路计划,大幅度提高道路等级标准。

比如原先规划的是五十年使用寿命,现在要提高到一百年。

原来规划路面最大单位承受力是十吨,现在要提高到二十吨。

路面宽度也要从3.5米宽,提高到了10.5米,最多可容纳4辆四轮马车并行。

桥梁的建筑寿命、承重能力、桥面宽度也都要提高。

话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建设这么高标准的基建有必要么?

这不算多么夸张。

因为修路建桥所需的黄土、碎石块、铺在表面的石板,都可就地取材,只有修桥可能会用到一些钢筋水泥。

且人工成本极低。

征地更不要钱。

既然如此,为何不抓住这个时机,大搞特搞,免得以后就是像拓宽下路面,都会遇到极其棘手的征地难题(这类问题已经在南直隶出现了)。

……

加入到修路队中后。

杨大眼知道,他正在参与修建的,是一条从洛阳直达西安的主干公路工程,即“洛西公路”,其长约700里(350公里),但分成了足足三十段同时施工,每一段都集中了上万人的青壮修路工,他是属于在‘巩县西段’上工作的工人。

工地上主要有六七个的工种。

分别是运土工、夯土工、凿石工、碎石工、推碾工、切石工、铺路工。

最轻松的当然是运土工、铺路工,但主要由女人来干,剩下的工种则没一个轻松的,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比如杨大眼就是一名切石工,要将一块块从山上开采下来的大石头,切割成一片片手掌厚的石板,作为公路最表面的材料。

即便如此,杨大眼觉得这份工作算是比较轻松的那种,因为许家庄提供的那种切割机床,外形虽有些简陋,但采用的是锋利无比的金刚丝切割,切石头就跟切豆腐一样。

采用的是脚蹬式人力驱动,半天下来能累的两脚酸麻,丧失知觉,但挺过前面几天,后面就越来越适应,乃至是游刃有余了。

甚至他还公器私用,用这台机床,切割了不少的木板,再用木板搭建了一个居住环境颇为舒适的窝棚。

每天的伙食也非常不错。

有各种粉条、面条、玉米窝窝头、杂粮饭,都是不限量使劲吃,只要不浪费就行。

每隔两天能吃到一顿白米饭或小麦馒头。

每隔三天能见到一次肉,虽然只是肉丝肉沫,但好歹用肉眼可以看到。

……

傍晚,下工了。

吃完了晚饭。

并从工头哪里领了100文工钱的杨大眼,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工地供销社而去,出示自己的工人凭证后,在食品专区,买了三个大窝窝头(每个5文)、三个小馒头(每个5文)、三个土豆饼(每个5文)。

然后咬了咬牙,再买了两个白鸡蛋(每个15文),以及一块煎火腿片(25文)。

合计100文的工钱,就这么花了出去。

虽然这次的消费有点奢侈,但杨大眼还是安慰自己道:“没事的,我的钱花掉了,但喜妞的工钱可以攒下来,每天攒个五十文,等以后情况变好了,说不定都可以给儿子找媳妇了。”——这便是普通且伟大的华夏百姓,不管再累再苦,都能从指缝中抠出些钱来,能做到正向的积累,这几乎没有任何民族可比。

回到窝棚区。

弯弯绕绕,找到属于自己窝棚,而见到杨大眼回来,最小的女儿瑶儿立刻欢呼的道:“爹爹回来了,爹爹回来了!”

“爹爹!”

“爹你回来了。”

两个也早就提前下班的儿子也道(童工只要干半天活就行)。

杨大眼则弯腰钻进窝棚,走到半躺在席子上休息的母亲面前道:“娘,起来吃点东西吧,俺把晚饭带来了。”

“我不饿,早上的哪碗粥已经喝饱了,你给孩子们吃吧,他们还在长身体。”

母亲邓氏坐了起来,这是重复老一套的说辞,但她即便躺一天了,躺的头昏脑涨,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可见即便是一个老人,一碗稀粥提供的能量也是不够用的。

“娘,吃吧,俺一天工钱上百文呢,养得活咱一家人,来,把这个鸡蛋吃了,这块肉也是给您补身子的。”杨大眼道。

但邓氏接过了一个剥好的鸡蛋,但火腿片坚持不迟,还自作主张的把这块‘肉’一分为三,塞入了三个孩子的嘴中。

杨大眼只得无奈的摇头,恨自己的没用,他若是能多赚点钱,就不必每次只买一块肉,而是买十块八块肉,买很多肉过来,这样母亲就不会拒绝了。

过了没一会。

婆娘刘喜妞回来了,她在得知杨大眼把一百文工钱花光了后,气的把他大骂一顿:“你个败家大汉,俺还想让你省点钱出来,买点布料,给娘,给孩子,还有给你做身衣服,你个败家东西,把钱花完了俺买什么布料,过段时间天冷了一家人都冻死去是么?”

“俺错了,俺错了!”

杨大眼连忙认错,保证道:“俺不会再乱花钱了,以后买吃的,保证不超过七十文,中不中?”

“六十文,最多只能用六十文!”刘喜妞道。

“这……”这意味着连鸡蛋都很难多买一个了。

“爹爹,我觉得我有不小的力气了,明天我要去工地上干活,让哥哥们带我去。”小女儿瑶瑶懂事的道,可她今年才五岁,但身形瘦小像是三岁女童,工地怎么会收?

“我这把老骨头就是个拖累,晚上给我带一个窝窝头就行了。”母亲邓氏也道。

“哎!”

杨大眼眼眶一湿,紧握着拳头走出窝棚,望着头顶的天空发呆,这一刻,他从未这么恨自己没用,一定要改变命运的想法,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

崇祯七年,七月八日。

河南府,灵宝县境内。

看到那条已经初现雏形的“洛西公路”,以及那无数的壮硕青壮,正在埋头干活,挥汗如雨,看起来充满力量感。

好看的言情

人数方面更是无边无沿,不知汇聚了多少万人。

李自成,不,现在化名李早成的他,以应募工人的身份,被许家庄工作人员引领着,从旁边路过这片大工地的时候。

亮了。

李早成的眼睛亮了。

脸上布满了惊喜,嘴角的口水都馋的快要流下来。

他感觉自己要发了,如果说他以前看到并抓到的牌,最多只有一个A的话,现在他看到的这副牌,里面至少有王炸带四个A,只要能拿到这副牌,他李早成必成大业,无人难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农门渔妻种田忙

栖孟安

流放路上,团宠千金她自带空间

云遮清月

剑自雪中来

我不是烽火戏诸侯

替嫁后成了残疾大佬的白月光

阿川

我在三国抢天下

一颗小青虫

人间偶记

姚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