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仙官,随轻风去,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说本县官吏一体上阵,不辞辛劳,是为了修葺县学,给莘莘学子一个安身之所。众人都震惊了,有乡中野老感激涕零道:“老夫虚活几十年,从来未曾见过官老爷亲手劳作。县尊状元公天上星宿,为本县文教不辞辛劳,真乃绝世好官!”
有人也叹道:“状元到底是状元,这亲手修的县学便是意义不同,有他的文气加持,本县学子必能创出佳绩!再也不至于府试光头了!”
一众秀才童生更是感激,有人慷慨激昂道:“县尊上任之前,便有人在县中散布流言,说县尊柔媚幸进,非是正人。今日一观,此言大谬,天下安有不合圣人之道的状元?苍天有眼,中伤之辞不值一驳,今日之后,若有人再说县尊一句坏话,便割席断交,非吾友也!”
有几个消息灵通人士之前曾沾沾自喜宣扬过叶行远被贬谪的新闻,如今都是面红耳赤。有人痛悔自己听信人言,也有人尴尬无地,闷着头躲在人群中,成了锯嘴的葫芦。
叶行远其实也是第一回来琼关县县学,只见这一个院子破破烂烂,院墙已倒了一半,四面漏风。昨日刮风下雨,屋顶的茅草被卷走了不少,积水如今还在滴沥下落。
县学的教授拿一个铜盆放在脚边接水,水滴声清脆,配合一众童生的朗朗读书声,亦有几分风雅。
这教授三十余年纪,相貌清癯,身材颀长,颇有文人风骨。见县中诸位官员前来,也只是暂停了授课,上前见礼,落落大方。
叶行远知道此人姓吴,本县竹山乡人氏,秀才出身,学问甚好,但是数次府试不中。因此心灰意冷,后来得王知县赏识,选为县学教授,从此便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在县中颇受人尊敬。
便笑道:“吴教授不必多礼,如此陋室,你亦能静心传道授业解惑,实乃真君子也。本官看你养气已成,今科下场一试,定能中选。今日吾等来重修县学,你便放了诸位学生的假吧。”
吴教授淡淡道:“下官已不以功名为念,只盼着学生中能有几个争气。难得大人有心助学,只望莫要虎头蛇尾,单做表面功夫。”
这秀才讲话毫不客气,叶行远都被噎了一下,这臭脾气也怪不得府试难成。叶行远确实有作秀的成分,被他一语道破,难免有些尴尬,但也知道他是一心为学生考虑,担心耽搁课业,所以也不怪他。
只慨叹道:“文教大事,岂能马虎,本官怎敢欺心?本官也是贫寒出身,少年读书亦是这般窘迫,眼看这县学破落,不胜感慨。
他轻声长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以言志,吴教授听叶行远这两句,终于略有动容,拱手道:“是下官误会了。久闻大人诗名,这一联莫非是新诗警句么?可否有幸,一窥全貌?”
叶行远道:“也不算是新诗,乃是未曾中榜之前的旧诗,本为砥砺志向之作,故而未曾现于人前。吴教授既然要看,本官自当录下,也正好为今日县学景况做一注解。”
左右一听叶行远要写诗,那当然会凑趣,秦县丞捧了纸笔,方典史端着砚台,吴教授也放下身段,为叶行远磨墨。
待磨得墨浓,叶行远持笔蘸墨,信手挥洒,录下一阙歌行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吴教授看开篇两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心有戚戚,此等情况在琼关县县学时有发生,他自己家宅之中,也常遇上这般窘境。
又见“南村群童欺我弱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不由哑然失笑,更觉凄凉。几束茅草才值几个钱,村中顽童尚要拾取,实在是因为地方上太过穷困,朝不保夕三餐不济,又谈什么文章道德?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四句一出,吴教授几乎要哭了出来。这几乎是他生活的写照,叶行远这少年得志的状元郎,怎么写得出这等深沉文字?看来也是年幼时吃过苦的。
吴教授以君子固穷而自诩,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但不改其乐归不敢其乐,这种苦楚却感同身受,纵然圣人之道能给他精神上的救赎,但午夜梦回,仍旧会感受现实世界的痛苦。
就这几句诗,吴教授对叶行远的态度便已改观。人总是会对有相同遭遇的更友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吴教授原本觉得叶行远春风得意,难免心态上就难与他站在一处。但此刻却只觉同病相怜,恨不得对饮三杯,共诉平生意气。
写到此处,警句未出,但吴教授已经提前得见,深自佩服叶行远的胸怀。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之中,他所考虑的仍然不是自身,而是“天下寒士”,这是何等境界!
县中有人传他是幸进之辈,惺惺作态,下来只是为了镀金。但吴教授便不信了,有此等胸怀之人,怎会是奸佞小人?
尤其是看到最后“呜呼!何时眼前突兀剑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吴教授肃然起敬,退后深深折腰,向叶行远顶礼。
他惶恐道:“之前不知大人志向,有失礼仪,更误信人言,对大人无礼质问,下官惶恐无地。此一诗不知大人可否赐给县学,令我琼关学子,皆不求独善其身,而立兼济天下之志也!”
秦县丞和方典史等人也是轰然叫好,叶行远便顺手推舟,将这首诗赠给了县学,日后重建完毕,便勒石立碑竖于院内,作为县学的训诫。
这诗刚成,忽然又听风中嗡嗡之声,天降清光,落于县学屋梁之上。不知从哪里吹来几束白茅,遮盖在屋顶的漏雨之处,竟然自行修葺!
秦县丞大喜,叫道:“县尊此诗一出,我琼关县学读书人文气陡增三成,更得上天垂怜修补屋顶,这可是文昌之相!全县学子,还不叩谢大人!”
以吴教授为首,带领一众县学的秀才童生,一起跪下向叶行远磕头,都是眼中含泪,面带惊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动眼睛。
门外的老百姓不明所以,有人便详细解释道:“县学乃是读书人聚集之处,是本县文气最为集中的地方,得圣人天机,能够护佑全县百姓,令少年耳聪目明,令老人不愚蒙盲目。
本县原本文教衰弱,这县学的文气也只能辟处一隅之地,并无多少加持作用,今日得县尊一首诗,便能够得天赐文气。日后不但本县的读书人能够学问进益,便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多得好处,更不要说还能影响天地元气的滋生,实乃无上功德!”
叶行远也是意外之喜,诗词是小道,平日他也不甚在意,经常是大把大把的名句往外抛。但如今已得官身,牧守一方,一言一行都暗合天机,又恰好在破落的县学之处做了这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动天机,现出异象。
增强文气倒也罢了,这是文教功德应有之义,这自补屋顶却从未听说过,分明是他这首诗合于圣人正道,得到了天机的表彰。
如此一来,叶行远在县里读书人中的地位便屹立不摇,今日作秀刚刚开始,便得了这么大的战果。
秦县丞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原本就觉得叶行远不会无的放矢,今日亲自动手修葺县学必有后招,没想到才开始就有此惊喜。光这一首诗,便足以让在场几位在县志上留下名字,更何况这还省了多少工作量啊!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赶忙到叶行远身边笑道:“大人诗道已臻绝顶,竟然能以诗词引动天地异象,近乎神通。如今屋顶已经补好,不如大人再作两首‘围墙为牲畜撞倒歌’、‘梁柱为蛀虫所朽歌’。说不定天机一欢喜,连墙带院子都修好了粉刷一新,岂不是好?”
叶行远大笑,知秦县丞只是为了凑趣,“你倒是诙谐,本官已江郎才尽,难以为继,这两首是做不出来了。要不你们几人一起试试?”
秦县丞、方典史和吴教授一起摇头,都是苦笑道:“大人非常人也,岂是吾等能比?我们顶多就能写几首歌功颂德的歪诗,以为大人彰显名声。”
指望天机一举修完县学,那是不可能了。众人说了些笑话,又亲眼见到天生异象,士气大振,原本打算出工不出力的一众小吏也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不敢再稍有怠慢。
于是阖县官吏一起,伐木胎砖,开始了修房子的工作。
外围的围墙好弄,叶行远让人抬了几担黄沙,又买了石料,抹上挥泥,粗粗砌起。日后再粉刷一层,便是全新。
工作量比较大的是堂屋,主要是大梁被虫蛀断裂,四面的木柱也已经破损,千疮百孔,这一般的修补是不行了,必须得将梁柱换去,才能保一段时间的平安。
不然哪天真狂风大作,卷走的就不是屋顶的茅草,甚至可能造成坍塌之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