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朝百姓生活常态(八),大明求生记,拉拉袖,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目前最成功的例子只有一样,利用水泥,烧制出五花八门的瓷砖,烧瓷原本就是老祖宗的强项,虽然硬度上弱了点,可是利用水泥铺贴厨房墙面,灶台等还是很成功的。不过一般普通老百姓用不着,只有在大户人家中流行。
在成化年间的明朝,大部分老百姓家中还没有灶台,多是直接在房内选一个地方在地上生火做饭,在江南地方人家中多有灶台,因为灶台做饭省柴火,加上江南地方人口密度大,柴薪缺乏,烧的都为稻草、麦杆、树叶之类,烟气很大,不得不将烟排出到屋外,而在山林茂密的地方不缺柴火,湿度大,直接在屋内生火,还可以在火堆上挂一些山货熏成腊肉,天气寒冷时又能取暖,这就是每一个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为穿越者,章子俊正在家中为了朋友,实验传说中的制白糖工艺,市面上的糖霜价格实在是离谱,其实制作的糖霜已经采用了多次过滤工艺,只是单纯地过滤杂质,没有脱色。
糖霜起源于四川遂宁,为唐代邹和尚所发明。它采用小锅恒温、慢火久炼、人工勤滤、自然结晶的手工工艺,其天然结晶就本质酷似冰雕玉砌的假山,具有止咳化痰、润肺消肿、除心烦心热之功能,跟冰糖差不多,敲击成末后就是糖霜。
而章子俊要做的就是黄泥脱色法,这种技艺的发明,据传说是非常偶然的,元代时泉州府南安县有一个姓黄的糖匠在制糖时,突然墙塌,黄土块落到缸中的糖浆上。在清理时,把土块清除去,发现缸中上层结晶出的糖变得非常洁白,于是后人便都仿效这种方法了。这种盖泥法经过后人的不断仿效,糖匠们便逐步明确意识到黄泥具有脱色的本领。
目前这种白色的糖,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虽然采用黄泥脱色已经发明出来了,糖匠们可是很保密的,称为盖泥法。章子俊要做的是改良版,“黄泥水淋糖法”,这个方法目前有没有还不知道,反正自己不做出来,估计几十年后也有人改进发明出来了吧。
将黑糖置于瓦溜中,再淋入黄泥水,在上层的黑糖色素和杂质被黄泥水带走变白。这就是制作白糖的“瓦溜法”,因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是瓦溜而得名,又因淋入黄泥水,亦称为“黄泥水淋糖法”。
白糖产量不高的原因,目前估计还是采用盖泥法,操作时先将蔗汁加热蒸发,浓缩到黏稠状态,就倾倒入一个漏斗状的瓦钵中,事先则用稻草封住其下口。经过两三天后,钵的下部便被结晶出的砂糖堵塞住了。把瓦钵架在瓮或锅上,糖浆上面再以黄泥土盖住。浇上点水,打湿表面上的黄泥,最后黄泥被水淋湿后成饼状,这时黄泥便一点点地渗入糖浆中,吸附了其中的各种有色物质并缓缓下沉到钵的底部,于是拔出塞草,泥浆便又随着糖蜜逐滴落入下面的瓮、锅中。这样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脱色过程完成,揭去上面已经变成的土坯,钵中上层部分便成为上等白糖了,而瓦钵底部的仍为黑褐色糖。那是因为糖匠们还不很明白黄泥浆有脱色的功效,只是知道盖上黄泥能把黑糖变成白糖。
而“黄泥水淋糖法”不同之处是,用黄泥浆水淋,脱色更快,产量更高,而且效果更好。不只是上面的一层脱色,而是整钵内的糖脱色,所以说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是一场革命性的颠覆。就好比是一层窗户纸,内外有别一样。
章子俊所要制作的是烧制大缸及喇叭形的瓮即可,投入不多效益明显,立马把便宜的黑糖变成白糖,经过此法后,糖的甜度也相对提高了不少。
在没有蔗糖时,古人对糖的来源主要是谷物制取,比如麦芽糖,也是最稳定的甜味来源,因为发芽大麦体内有一种神奇的催化剂淀粉酶。而麦芽可以添加进各种谷物内发酵成各种风味的糖类,这种糖称为“饴糖”。除了小商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外,因做法简单一般大户人家自己做饴糖来吃,饴糖用糯米制作出来的为最,嫩滑弹牙,有韧性,用来制作各种糕点,糖果。
章子俊制白糖也是为了昔日好友曹衡、李胜所托,自从平安建镇后,曹衡、李胜先后指派家中管事前来捧场,在平安镇开设商号,这些年来互有书信往来,去年才得知刘升已然过世后,在京城的李秉彝被憎道官排挤,致仕回老家。世事无常,曹衡、李胜加大了在平安镇的商业投入,可是做什么行商却犯难了,目前只是贩运,昔日在芦城的产业,因章子俊的离去,生意逐渐萧条,现在没有一样主要商品可供长久,为此章子俊就想着做出白糖来让曹衡、李胜去经营,把做法给李胜,让其在无为州开厂,让曹衡去江南销售,反正这二位好友目前家族兴旺,做大做强就看他们去怎么操作了。
章子俊有许多关乎民生的东西,都不保密,全分派给了许多朝廷官宦人家及当地大户人家,还有山西的许多商家去做,比如制作水泥用的设备、玻璃、炼铁、木器加工、食品加工这些,这也是为了减少朝廷对自己的关注,说白了就是把水搅浑,让更多人赚钱形成一个利益保护团体。制造业的繁荣就会促进商贸的繁荣。
原为延绥巡抚的熊绣,可谓心情很复杂,对平安府的许多做法,有违朝廷规制,自己的巡抚职也被架空,反过来又不得不感到榆林已成为边关中最富裕,不管是边民还是军户生活最安定,不光不挨饿了,还是全民在经商,这就是大势,连自己在湖广的老家也经营起了平安镇商贸,加上在成化十一年时的变故,熊绣被贬清丰县知县。如今为凤翔府(陕西宝鸡)知府。本着打不过就加入,也是为了政绩就托请当朝左都御史、兵部尚书马昂说合,马昂作为陕西总督正是熊绣的上宪,只不过此时的马昂已老,加上病体缠身,已然不管事务,不过马昂的儿子马恕虽是庶出,娶的是章子俊的妹妹章子雅,有了这一层关系,章子俊当然是不能推却的,马家在河南开封祥符,因马昂在京为官,早年在京城有马宅,马恕迎娶子雅后一年,才回到开封祥符安居,早些年,随着章子俊被贬芦州时,在朝堂上唯一的交往,就是马昂了,这些年来随着马昂年老,慢慢地退出了朝堂,也就淡了这份关系,随着平安镇的兴起,马家又在镇上开设了商号,加上马恕跟子雅的关系,在许多生意上为马家提供了许多便利,这一次应熊绣托请,章子俊原本就不是想独占手中的许多生意,还是很大方地给湖广熊家许多的项目,水泥厂、玻璃厂、炼铁厂,出机器、出技术人员,接下去如何销售就看熊家的本事了。
季氏的兔儿唇算是医好了,不过刀疤还是很明显的,开了二次刀是因为季氏的兔儿唇太大,一次性修补不了,加上唇间的血管多,为了安全才不得不慢慢拉伸嘴唇上的皮肉,吃了不少苦,原因是牛易配制的麻药作用有限,可不管如何还是挺过来了,好在原本的上唇比较厚实,修补的还算完美,跟不开刀前简直判若两人,当季氏从铜镜中看到自己时,从小到大和在手术中吃的所有苦全换成了泪水,这是自己重生后的泪水,也是对昔日所有苦难的泪水。
今日是季氏出院的日子,三天后搭乘平安镇往山东的货航船,因为季氏的开刀手术是顾麟介绍而来,又得到平安伯的关注,卫生院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手术费用,既然平安伯曾关注过,牛易也不敢怠慢,出院后第一件事就带着季氏前往平安府求见伯爷,一是让伯爷看看成果,二是季氏要道个别。为此季氏特地穿上一身好衣服。
明朝建立近一百年后,到了成化年间,由于这一百年间的各种制度和文化熏陶,明制的服饰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搭配就是直领大襟的窄袖短衫,搭配蓬松的马面裙。由于开始向奢华转变,这个时期的马面裙不似永乐年间那么朴素无华,里面多用裙撑,将裙摆撑开,看起来十分华丽甜美。
不过在民间这样的服饰并不流行,到是比甲很是流行,比甲即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本为元制,但北方妇女尤为喜爱,作为日常之服。元代妇女穿比甲的不多,到明代中叶,才形成风气。比甲形似背子而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有书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马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这比甲就像无袖的旗袍,不过比旗袍要宽松的多,大腿以下也不开衩,内衬长袖小衣,目前也是众多民间女子常穿的服饰。今日的季氏就是这样的装扮,显的婀娜多姿,加上皙白皮肤更显妖娆动人,上唇的刀疤经过粉底遮掩不似明显,又画了眉点了唇,原本高挑丰满的身材凸显无疑,真正的美女,绝不仅仅是“好看”而已,甚至是否拥有姣好的面容绝非重点,优雅的仪态、聪慧的头脑、温润的内心才是真正耀眼的亮点。真乃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