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眼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朱棣的愤怒,永乐之盛,会说话的眼镜,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
开国皇帝朱元璋崩于金陵,留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成渊在燕王府别苑的空地上把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遗嘱仔细分析一遍。
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嘱咐大臣要尽力辅佐。
简单举行葬礼,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金玉等物品进行陪葬。山中建设的陵寝就很好,不要找别处了。
大明百姓,只悼念三天就可以了,不要时间太长,不要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
讣告四出,天下缟素……
成渊不解。
天子七日殡,七月葬。
但明朝皇帝都没有执行这一个说法。
朱元璋七天就葬孝陵。明光宗死后竟然停了礼拜仪式……
按道理,历朝皇帝丧葬都是很隆重的,谁知道这么匆忙。
朱棣收到消息,失声痛哭。
虽然这个父亲在七岁时才给自己取名朱棣。
宠爱一直在大哥和二哥身上。
皇位也是越过儿子给了孙子。
但终究到了这一刻,还是他的亲爹,那个总是劝他多辅佐朱允炆的爹。
朱棣收到消息,一个人从中午坐到晚上,便立刻简单收拾,去应天奔丧。
父亲的龙棺前,怎么能少了儿子送最后一程。
不去奔丧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别苑,王府的随从下人都在翻地。
正在指挥两个徒弟种红薯的成渊,听到姚广孝说朱棣要南下奔丧的话,摇了摇头。
“大师,王爷这次恐怕进不了应天城,见不到陛下最后一面。”成渊心中,隐约有一种猜测,那些历史大事正在一件件的发生。
即将发生的事,是这些王爷不能奔丧,见不了父亲最后一面。
很残忍,但就是即将要发生的事实。
成渊不会直接告诉朱棣。
因为这种情况下说事实,就是找死。
他希望老和尚去告诉朱棣进不了京城。
或者朱棣自己被朝廷阻止,进不去应天府。
姚广孝看他一眼,转身离去。
成渊摇摇头,大明要变天了。
朱皇帝总的来说,是个为百姓的好皇帝。
可惜朱允炆是坨烂泥巴。
成渊走到凉亭下休息,便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书生走过来。
他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却对成渊无比尊敬,没有任何看轻。
“师傅,这三十石红薯已经全部种下。您还有什么吩咐。”杨贤之笑着道:“跟着师傅学到的东西比书本多。”
“贤之,这话不全对,你师父我只是略懂些国策文章,并不够你学的。”成渊摇摇头,纠正他。
杨贤之笑了笑,自己父亲虽然是士人,父亲死后家道中落,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中。
师傅不嫌弃,教他指点他,在心中已经是自己的半个兄长,半个老师。
当初一次无意的国事谈论,便让他心服口服。
成渊穿越不久,就绑定了历史签到模拟系统。
根据签到的地点,历史系统会自动给出相应奖励,在这些王朝存活下去。
第一次签到给了些生活用品。
牙刷牙膏,洗发水什么的。
都是成箱的给,用不完就会过期。
之后签到,才得了袋稻种,吃了些活命,留下来些种植。
后来,大稻穗帮朱棣赢得朱元璋的喜欢。
成渊进入了朱棣的视线。
其余的小地点签到,都是些话本之类。
有一次在北平府的城门签到,得到一捧塑料玫瑰花。
他要这个有屁用,又不撩妹。
半年前,他签到一本国术和剑谱,但身体素质跟不上,得慢慢的练习。
有时半夜签到,还会有感冒药和止疼药这类。
今年最值得纪念的就是,在燕王妃那里治病时,签到,得到的是五十石红薯。
回去种下,不是被偷,就是苗子被牲口啃食。
气的成渊只好来找燕王,希望有个保障。
临近洪武末年,成渊也不想乱跑瞎折腾。
..................................................
姚广孝并没有把成渊告诉他的那句话放心上。
成渊是个人才,他信。
但是皇上驾崩,是国丧,谁有权利拦着这些皇子王爷奔丧。
绝对不可能的事。
要是这话成真,他姚广孝给他当跟班。
数天后。
庆寿寺。
这几天朱棣从北平出发,一路上都没休息,大哥二哥三哥都不在了,他是长子该尽孝。
几日不分昼夜赶路,已经熬的蓬头垢面,没有一点王爷该有的气派。
却被拦截,水路陆路,全部被封锁,不准任何藩王进京。
朱棣带着满腔怒火和疑惑,连燕王府也没回,直接去了姚广孝那里。
禅房内,穿着皂色常服,身披黑条浅红袈裟的和尚正在打坐。
门外的小僧就来通知,说燕王殿下到了。
姚广孝一愣,起身出门将燕王朱棣迎进屋子。
朱棣急忙双手合十,行礼道:“暑天炎热,俺们进屋说。”
“王爷言重,贫僧习惯了。”
姚广孝的禅房并不大,简单的放着蒲团和桌子,几卷经书。
小僧人送进来两杯茶,便轻声退下。
朱能立刻将房门带上,站在屋外警惕有没有人监视。
姚广孝,法号道衍,属苏州府人,元至正十二年便出家,已经四十六年。
这家伙,是和尚,却不拘泥于佛家一脉,通晓许多,相术兵家都有涉猎。
他在马皇后的丧事上,看到了燕王。
也相中了燕王。
他发现燕王鼻梁高挺,额骨中央高耸,形状如太阳,相术中属于帝王之相。
姚广孝胸怀大志,希望能跟着辅佐,为自己成就后世有名。
“贫僧在世子那里,得知王爷赴京。可没想到半路被敕回,这件事还被成先生算准了。”
“什么?”朱棣大为惊讶。
自己被阻拦,竟然被成渊给算到了。
两人惊讶之余,继续讨论。
朱皇帝驾崩不到七天,立刻葬入孝陵,实在是怪异。
按照礼法规矩,不合理。
朱棣很气愤。
当年孝慈高皇后,各地的王爷也都能回京城奔丧,怎么到了先帝这里就不行了。
不准他们回京。
父丧子归尽孝,有什么不妥?
这是天理人伦。
臣子的父母亡故,大臣都要丁忧归乡,守孝三年。更别说是皇帝驾崩。
可这次,车驾行至淮安,朝廷却遣使颁来一份敕令。
除告知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的事情,还不准各地王爷进京,尤其是燕王。
大家只好原路返回。
朱棣返回的路上,除了愤怒还有疑惑。
心中疑惑的火苗一旦升起,就再也控制不住。
姚广孝这么和朱棣分析后,便说此事该问问成渊。
朱棣也明白,自己的皇帝老子崩了,这些朝廷发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大侄子。
新任天子朱允炆决定的。
不过朱棣觉得,这件事不一定是新帝所为。
肯定是有人在自己的大侄子,当今圣上耳朵前吹风。
他们都是老朱家人,绝对不能听信外人臣之言。
姚广孝询问朱棣接下来会怎么办。
朱棣苦笑道:“敕令最大,俺不能抗旨不遵。”
姚广孝想了想,这不让众王回京奔丧,就有很大的问题。
朱棣做事谨慎,想了想道:“本王现在心里悲痛,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没心思想其他。”
姚广孝送朱棣出寺,心里也开始激动起来,他可以蹿动王爷谋白帽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