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首战即终战(1),神权之上,缘分0,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倒退回二十分钟前。此时卓君彦刚刚领着骑兵出击,杨云昭眉头紧锁的看着战局。
他快步匆匆走到凤阴候身边“侯爷,事情有不对,卓君彦看样子要亲自出手了。”吕栋朝唔了一声“这是好事。若卓君彦主动出击,正好请宗门高手袭杀。”杨云昭道“我怀疑这就是卓君彦的目的。你看那些骑兵身后的辅兵,步伐稳健,呼吸平稳,面色平和,很明显都是武道好手。如果宗门大师们这时候出手,有可能就会陷入围困”
“你是说,卓君彦以自己做诱饵,要围杀宗门?”吕栋朝诧异。
“正是!”杨云昭肯定道。
“来得及吗?”吕栋朝疑惑“以宗门的实力,卓君彦当撑不过三个回合。”杨云昭回道“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对面的情况,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何事?”
“没有传令兵。”杨云昭正色道“包括林将军出击的时候,也没看到有传令兵,但是两侧骑兵就开始动了,从时间上看,算的非常准,正是林将军他们出城而阵未成的时候。如此高效之传令,前所未见!”
“你是说”杨云昭正色道“我怀疑他们有某种特殊的传讯手段,更加高效。宗门的人一旦出手,他们就会立刻得到消息,绝对来得及!”吕栋朝眼睛微眯“这样么。但总不能眼看着卓君彦嚣张吧?”杨云昭手指远处火枪阵地“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杀卓君彦,而是请宗门强人出手。敌军右侧就是淮阴河,咱们乘船出击,沿河而出,顺流直下,然后趁势掩杀。以宗门强人的手段,定可轻松击溃那些火枪士兵。没了这些火枪士兵,卓君彦这个诱饵就必然完蛋,徒死而已。”说着杨云昭道“卓君彦以为自己算无遗策,却不知他孤军深入,正是作茧自缚!”吕栋朝摸着下巴思索片刻,道“问题是前方无人牵制,卓君彦就有可能逃走,对吗?”杨云昭点头“是,但大局当前,当以战胜为主。”吕栋朝摇头“不妥。我看不如这样,用三千士兵绕后突袭,让宗门的人顶在城门前。”什么?
杨云昭愕然。其实吕栋朝的想法也没错,既然卓君彦积心处虑想要围歼宗门高手,那就得留些他想要的果子,确实可以困住他,不让他逃离战场。
杨云昭忙道“问题是如果不是武道强人从后方突袭火枪队,那效率就低的多了,很可能不会全歼火枪队,反而形成鏖战。”吕栋朝微笑“可卓君彦就危险了,对吗?”是。
没有火枪队的支援,卓君彦对上宗门强人,必死无疑。那一瞬间,杨云昭突然明白了。
吕栋朝就是想让宗门强人和卓君彦死磕!他其实并不在乎宗门强人死多少。
一直以来,吕栋朝都是个擅长并喜欢挑动别人厮杀,自己得利的。若是让宗门强人绕后出击,以这些人的性情,灭了火枪队后多半就是直接毁枪毁炮,而作为诱饵挡在城门前的己方部队,则同样可能损失惨重。
可以说,诱饵这责任,付出大而回报少,击杀火枪队则是成功率高,回报大。
至于宗门强人和卓君彦,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谁输都与他凤阴候无关。
从这方面考虑,凤阴候的做法一点错都没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
凤阴候的想法正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唯一的问题是你想要的太多了。
多到你可能会被撑死!但杨云昭却没有办法,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吕栋朝的主意,只好道“后方绕进,末将请往。”吕栋朝看看他,点头道“去吧。”杨云昭不再多话,转身走下城楼,对自己的校尉道“请宗大师云大师他们过来帮忙。”那校尉一直都是跟在杨云昭身边的,听到这话吃了一惊“可是侯爷说了咱们自己做的。”杨云昭面色一狠“卓君彦没那么好对付的,谁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底牌,万一咱们的士兵没有突破火枪队怎么办?侯爷的心太大了,却忽略了火枪对咱们的克制性。没有武道强人,就算绕后突袭也难以获胜。去!我至少需要五个化境和二十个武道强人来帮我!”武道强人不适合正面决战,他们真正适合的就是找准对手的薄弱点,强势掩杀,所以绕后突袭才能发挥他们的强势所在。
吕栋朝的决定是政治考量,杨云昭则要优先确保军事胜利。没有军事胜利,谈何政治收益?
“那侯爷那边呢?”校尉急问。
“有事我扛着!”杨云昭沉声道“首战即终战,没有回头路了!”战争经常就是这样,双方一开始通常都是小规模投入兵力,相互试探。
而在试探过程中不断加码,最终就变成决战。这次的战斗就是典型。从初始的初战到不断下注,双方各有想法,各有暗招,于是一轮轮出招下来,手中棋子纷纷落下,原本的试探性战事,也就最终演变成决战。
这刻随着杨云昭的令下,其部队纷纷登上早就准备好的战船,连带着还有五名化境以及二十多名武境强人。
城中铁闸开启,一艘艘战船顺流而下。而凤阴候这边也已下令,要大家拖着打,尽量争取给绕后部队时间。
为了这个计划,吕栋朝不惜让两波出击的六千人陷入四面围困,孤立无援的地步。
不过在得知杨云昭竟然还是带走了一批宗门强人后,吕栋朝也是气的全身颤抖。
“该死的混蛋!”他说这话时,怒视下方纵横肆虐的卓君彦,他人不知,还以为是在骂卓君彦。
然事已至此,吕栋朝也没了办法。现在他只希望杨云昭能控制那些宗门的人,别把枪都给毁了。
于是当卓君彦大杀四方之时,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已悄无声息的完成了一次有史以来最短暂最快速的迂回过程。
就连杨云昭都惊讶对手竟然没在河岸放几个斥候观察一下周围动向?
这可太没有战场经验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