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北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七十二章 全国商品化,唐朝小闲人,南希北庆,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均田制!
毋庸置疑,绝对是唐朝的国制!
唐朝能有今日,全凭均田制!
均田制怎么会破坏大唐的江山社稷呢?这不是在搞笑么!
李治对于韩艺这种耸人听闻的说话方式有些不满,稍有不悦道:“这话又从何说起?”
但这是韩艺前世留下的职业遗产,老千多半都是这种调调,不耸人听闻怎么去下套,道:“微臣在西北的这些日子,看到许多人都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非常惨,所以微臣一直在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再度发生,但是反叛、割据多半来自于人的野心,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光有野心还不够,他需要粮食和人。
而我朝为了施行均田制,避免百姓迁移,因此各州县其实都是封闭式的,想要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这需要很多手续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百姓都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往大了说,州县也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是最可怕的,因为如此一来,任何一个州县就能够随时形成割据的态势,没有哪个州县需要依靠朝廷,因为他们都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兵都是直接来自各州府的农民,一旦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有所松动,那就非常危险了。”
李治眉头深锁。
这话却有道理!
安禄山能够形成割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太封闭了,经济不流通,百姓只认识安禄山,你皇帝是谁,跟我半毛钱关系,安禄山要当皇帝,我还有可能成为首都的子民了。
这细思极恐呀,李治越想越害怕,问道:“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全国商品化1
韩艺道:“让百姓流动起来,让商品流动起来,好比如说西北产马,养马就好了,供应全国,江南产粮食,那种粮食就好了,让它们形成一种供需关系,有马没有粮,你造不了反,你有粮没有马,也不行,还有布匹,没谁愿意光着屁股去造反,那也不行,要想两者皆有,得从西北打到江南去,关键没有粮食能支持那么久吗?
而且一旦形成全国商品化,百姓的心中就是存以大唐,而非州县,消息也来得更加灵通,不会出现闭塞的现象,无法形成割据的现象,因为每个州县就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李治摇头道:“不行,不行,如果百姓都流动起来了,那谁还会去种田啊!另外,如此一来,府兵制便会遭到破坏。”
“微臣去啊1
韩艺笑道:“百姓流动起来,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讨口饭吃,种地要是能够赚钱的,大家都不要土地,都给微臣好了,因为这样一来粮价肯定会涨的,微臣再花钱将他们请回来种地就是了,地是最宝贵的,因为是无本买卖,没有商品可以生商品,但是地可以生粮食,没有人会放弃种地的。至于府兵制么,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府兵制毕竟不是职业军人,只是一群农夫,他们的战斗力不行的,一旦好些年不打仗,府兵制必然也会瓦解,而且生活一旦安逸下来,他们也会逃役的,谁都怕死,这是人性。”
李治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他也想变,他要立新,可问题是,韩艺提出的这些建议太新,改得都面目全非,谁敢保证,就能成功,如今国泰民安,犯不着冒这险。
韩艺也知道李治听完就拍板决定,他只是想给李治一个思想准备,他的经济计划马上就要开始了,先下个套在这里,于是道:“陛下,微臣非否决均田制,没有均田制就没有如今的大唐,但是均田制是诞生于我大唐最弱的时期,均田制只是适合穷国家,一旦国家富裕起来,必定会求变的,这当徐徐渐渐,但是针对突厥,必须要利用商业去推广我大唐文化和我大唐的制度。”
李治一听,对呀,可以先去突厥那边试试,好的话,我再拿到中原用,毕竟还是以中原为主,道:“那你倒是详细说说看。”
韩艺道:“不知陛下可有知道微臣那一份牧场协议。”
李治笑道:“要是没有这份牧场协议,朕真的会拿你治罪,你这一招的确非常妙,朕也非常认同。”
韩艺道:“微臣让他们签订牧场协议,其一是为了暂时先稳住他们,其二是给予朝廷一个介入西北事务的理由。牧场协议是朝廷推动的,朝廷就必须为此负责,那么朝廷肯定要派人去驻扎在当地,负责主持公道,这不就是官衙的职务吗?但仅凭这一点还不够,微臣还向那些部落承诺,朝廷会让人去兴建驿站,开通商路,给予当地百姓带去繁华。陛下可将这些工程都交给商人去做。”
李治好奇道:“修路、兴建驿站,朕倒是不反对,为何要让商人去?”
韩艺道:“敢问陛下,如果当初隋炀帝是将大运河的工程承包商人,那么百姓还会造反吗?”
李治愣住了。
韩艺笑道:“咱们要吸取隋朝的教训,不要让朝廷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一旦反了,那反的就是朝廷。如果当时隋炀帝将出重钱包商人去修,如果商人剥削百姓,百姓恨的是商人,朝廷也可以怪商人,所有的罪都是商人来承当,朝廷的本意是好的,是商人太奸诈了。”
李治道:“但是商人也要赚钱,朝廷哪有这么多钱。”
韩艺道:“朝廷绝不会亏的,首先,运河修好了,商人的货船络绎不绝,商人得找码头停船,朝廷花这么多钱修建运河,不可能免费试用,多多少少也得给点过路费,这钱不亦多,多了竭泽而渔,但是可以积少成多,而且是永久性的,再多的钱也回得来。”
李治笑道:“过路费,你当朝廷是贼么?”但是心里很爽呀,这办法真不错,反正商人名声不好,再背上几个锅,也无所谓啦!
“微臣这只是打个比喻1
韩艺讪讪一笑道。
李治又激动的问道:“那这跟治理胡人又有什么关系。”
韩艺道:“大有关系,朝廷拨款给商人,商人拿着钱去西北,聪明的商人,他不会从长安带人去,光路上吃喝都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省钱的方式,就是带那么几个管事的人去,从那边招人修路。这些年西突厥战事连连,百姓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需要工作,一拍即合!这是朝廷承包出去的工程,朝廷当然要派人去监督,这不就增加地方政府的权力,中原商人与胡人又产生了一种雇佣关系,朝廷要监督这种关系,是不是顺便也将胡人也给管了!
如果朝廷直接在那里弄几百个官衙,胡人肯定会反抗的,他们不可能会听命与官衙的,因此朝廷先要制造出一个他们需求官衙的理由来,然后再将官衙开到那边去,这样就合情合理了。
除此之外,胡人到时候就得跟着商人混饭吃了,那他们是听部落首领的,还是听商人,当然是听商人的,借此又可以削弱部落首领的实力。陛下还可以鼓励那些首领来大唐做买卖,用利益去控制他们,让他们明白一个现实,一旦打仗,什么都没了,不打仗你可以发大财,那他们还会反我大唐吗?
当两边交往密切时,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大唐文化就可以借此推广到胡人心中,毫不夸张的说,到时候胡人衣服那都是中原百姓做的,因为他们这方面的生产力落后我大唐,我们做的加上利润,都比他们做的要便宜多了,干嘛还自己做,他们要敢跳的,衣服都没得穿。
除非可汗是属于我大唐官职,否则的话,就不应该存在1
“好!这法子好1
李治开心极了,一拍大腿,突然又愣了一下,很是矛盾的说道:“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韩艺心里明白,以农为本,这不是一两年形成的,任何涉及到农商阶级,不用说,统治者一定会站在农民阶级这边,笑道:“陛下,这钱不在商人手里,就会在乡绅地主,或者王公贵族手里,古往今来,那种人最喜欢作乱生事了?不就是这些乡绅地主么,商人其实是最不喜欢动乱了,因为商人眼中就是赚钱,一旦打仗,商人财路都断了,商人是最不喜欢打内战,对外战争的话,有些商人可能会喜欢,因为对外打仗一来不会破坏国家的稳定,就不会断他们的财路,再来是战争会带来消耗,他就可以卖更多的商品出去,陛下如果要对外动武,文人会反对,商人会支持,但是要对内动武的话,商人一定会强烈反对的,尤其是有钱的商人。
而且没有人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商人,哪怕是他手下的工匠们,越有钱的商人越招人恨,他们是不可能一呼百应的,只要君主只要将商人控制在自己手里,给予他们财富,不给予过多的权力,那么商人是不具备任何造反的资本,对于君主而言,商人其实是可爱的。”
“可爱?”
李治笑骂道:“你自个不也是商人么,朕看很多人都尊敬你啊1
“陛下,你误会啊1
韩艺道:“不是微臣吹牛,若是微臣没有当官的话,微臣赚的钱比现在多多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微臣是官,微臣得顾面子,得顾忌陛下的恩情,因此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有钱都不赚,让别的商人去赚,博得大家的一点点好感,如果我将话剧票提升到一百文钱,肯定会有人看,但微臣会被更多人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都憎恨微臣,好比那些和尚,放高利贷的。”
“你小子1
李治听得都乐了,道:“行!你的这个建议,朕非常赞成,而且,你都代表朝廷许下的诺言,朕也拿你没有办法,你别以为朕看不出你这先斩后奏的把戏。”
韩艺讪讪道:“陛下圣明1
韩艺拿着假诏令在那里发号司令,可问题是,李治必须要承认这诏令是真的,如果承认诏令是真的,那他就必须对韩艺的话负责,从一开始他就被韩艺给套牢了。
PS: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次飘红再一次点燃小希的那一团火,跳舞就算了,反正几乎就没有怎么思考,就决定继续三更,目前是根本停不下来,同时也希望大家也更加猛烈的支持小闲人吧,多来看正版,真的花不了几个钱,虽然我也知道小闲人其实一点也不闲。(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