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41章 宏观调控,宦海龙腾,云无风,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041章宏观调控
萧宸的潇南之行除了协调中央和潇南地方政策之间的差异之外,当然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徐菲在星城贷款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由于她是一个人住,两室一厅也不觉得小,萧宸sī下去看了一次,但没久留,两人目前身份不同往日,尤其是萧宸在潇南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央对潇南中部崛起战略进行指导的高干,当然要小心一些,于是两人的真正见面地点还是在酒店。不过却也不在萧宸下榻的酒店,而是选了另外一家。
数月未见,两人自然免不了有一番缠绵,萧宸这天晚上要了徐菲好几次,并且没有做任何措施。徐菲最善揣摩萧宸的心思,也未对此提出半点质疑。
萧宸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跟游靖商议一下关于朗柳系干部的使用问题。实际上说来也怪,朗柳的经济在萧宸走的时候刚刚成为全省第二,走后两年降了一位,现在是全省第三,但奇怪就奇怪在,朗柳出身的干部在省委省政fǔ里头人数颇为可观——这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历来如此,萧宸以前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这两天跟游靖交流之后才注意到。
不过游靖对此很是满意,因为萧宸的关系,朗柳的干部对游靖都很是亲切,最近从朗柳调来省里的一些中层干部,几乎都是萧宸当初提拔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对萧宸的好友游省长有一种类似先天的亲热。而萧宸跟游靖谈到的事情,则是关于副省长宋秋和朗柳新市长郑之鹏等人的问题。
萧宸做朗柳常务副市长的时候,宋秋是普通副市长而且排名不高,章平昌调任岳州市委书记之后,萧宸接任市长,推荐了宋秋任常务副市长,从此之后宋秋就基本上算是成了所谓萧宸的人。而萧宸调任吴城市委书记之时,又再次推荐宋秋,让他接了自己的市长职务,宋秋对萧宸的感jī就更深了。而也因此,常务副市长则是由萧宸的干将,时任汉宁县委书记郑之鹏接任。
游靖来到潇南之后,省里有一位副省长到站,经过一番活动,宋秋补了上来,而郑之鹏顶了市长。另外一件事则是顾乐上调省公安厅,任副厅长;而林成南运气更好,调任去了槠州任专职市委副书记……总而言之,萧宸原先看重的几个人,目前官运都还不错。如果说朗柳还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那就是那位程书记依然在位。
这位程书记,萧宸对他的确是有意见的,而且绝非sī人意见,而是公务意见,这个人太贪,太黑,而且几乎是肆无忌惮的,萧宸手里已经握有了足够的东西,这一次便是像游靖交了个底。萧宸留下的政治资源当然全部转交给游靖使用,而也有必要将朗柳“拉回正轨”。
回到京城的萧宸也不得空,上半年已经过完,由于今年政fǔ大力实施宏观调控,为经济软着陆,现在半年过去,各类情况已经汇总上来,萧宸这些作为中枢智囊存在的大员们,也要为此做一番研究,还要去面对媒体。
一般情况下,一把手直接对媒体表态的比较少,只有一些中央已经明确肯定的,这些跺跺脚天下luàn颤的大部委一把手们才会公开表态,否则的话,一些话都是由副手去说的。
比如今天,关于华夏经济增长的问题,召开了一个高层峰会,而国家发改委的发言人主要就是萧宸。
面对台下数百名记者,萧宸一身黑sè西装亮相,雅致沉稳,而且按照一贯风格,他手里没有演讲稿:“感谢主持人,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很容幸的和大家在这里做一个交流。刚才已经有好几位同志、专家对今年上半年的宏观调控进行了评议,现在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关于华夏经济增长数据的分析。近些年改革开放以来,华夏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华夏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所以关心华夏经济增长数据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华夏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评论,经济学家们如何看待华夏经济增长率,这些数据是对还是不对的,是否如实反映了华夏经济增长的情况。第二个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华夏经济增长及其华夏地位的历史回顾和展望,过去如何,将来又是如何发展。第三个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04年,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关于学者们对华夏经济增长的评论,我想分为两个方面,从第二个是关于近期的,为什么要介绍这两部分呢?一个是在国际上和国内影响非常大的一次评论,另外是近期的大家比较关心的。首先我们看对97年到01年华夏经济增长的评论,我想对学者的评论,我们可能了解之后有助于我们如何看待官方数据,以及做出评论。
一个影响比较大,关于华夏经济增长的评论,是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也是华夏分析专家,他曾经在2001年底华夏经济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华夏gdp的发展》,今天专门对华夏gdp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结论,一个是98年的以后,华夏官方明显夸大了经济增长率,这个表(电子大屏显示了一张表格)是我们从文章当中摘取数据,说98年经济增长是7.8%,99年官方说是9.1%,2000年官方公布的增长率是8%,还有二到三,2001年是7.3%,他认为是三到四。这个发表之后在国际上引起非常大的反响,美国的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都反映了这个,英国的新闻媒体也发表了这个观点。同时这个观点,还有其他的有关的文章,和它相配合。比如说美籍华人写了华夏经济即将崩溃,这篇文章是从学者的角度来提供了一些依据,所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位学家到底有什么依据呢,他说能源消耗和gdp相关的,在98年的时候,华夏经济增长是7.8,但是能源消耗是负的1.4%,居民消费架构也是负增长。四年累计的情况,经济增长是33.8%,但是能源消耗是负的0.5,就业水平是0.8%,消费价格是负的2%,还有很多数据是不匹配的。他同时研究了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华夏过去历史上的数据,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日本,57年到61年是高速增长期,四年累计增长是21.8%,就业是4.6%,他认为能源就业与价格增长是相匹配的,宝岛到61到67年是四累计是61.7%,就业是17%,消费价格是20.6%,当然也和消费是匹配的。华夏在87年到91年累计的四年经济增长率是41.8%,就业是23.2%,能源消耗价格和就业也是相匹配的。同时认为华夏有很多数据也不匹配,所以华夏经济增长率是被高估了。他认为华夏毕竟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上影响还不断在增强,对于关心华夏的人,想了解华夏到底经济增长是如何的,怎么判断华夏经济增长呢,华夏的经济速度到底是多少?
他给大家一个参考,他说有一个数据,我们可以参考,就是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增长,为什么这个数据可以参考呢?用它来判断经济增长率呢?他说98年这段时间,华夏的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高收入人的增长率高于平均收入的增长率,从而高于gdp的增长率。在98年这段时间,航空公司之间进行竞争,打折,然后鼓励了高收入人群去坐飞机,所以高收入的人想把收入用到航空里面,这样他就利用这个逻辑,航空客运周转率的增长会高于高收入人的收入增长率,从而会高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率,从而高于gdp的增长率。
98年航空客运周转率增长率只有2.2%,所以他认为经济增长率不会太高。这是他基本观点。针对他这个观点,在西方还引起很大反响,在国内也引起很大反响,学界也对这个进行讨论。比较有代表的学者,是京城航天大学的一位教授,因为他在市场上做过顾问,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关于华夏gdp数据核算问题。他的观点被大家所关注,他是如何评论罗斯基的观点,他认为第一增长率高,或者更具体的说能源的增长率是负的,经济增长率率是高的。比如在1989年到92年间,德国连续四年累计的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能源下降了是几个百分点。89年能源增长率也比应该增长率低,其他的国家,英国、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存在过经济增长率高,能源增长率低,他说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没有理由针对华夏,说经济等长率高估了。在83到2000,经济增长率的上线和航空客运周转率的关系,大家认为经济增长率低于航空客运周转率的增长,只有部分年份是经济增长率高于航空客运周转率的增长,如果这样的话,就认为经济被高估的话,那其他的年份如何解释呢?所以他认为罗斯基的说法太草率了。针对华夏经济增长可能是很低,特别是98到2000年这段时间很低。
华夏的经济学家和另外一位教授,曾经也写了一文章叫做华夏经济增长率的估计,选择了15个变量,他表示了这样一些结论,他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没有一个单独的经济活动能够解释现在的经济这么复杂,尤其是华夏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单独的活动能够解释像华夏这么大规模的经济。
还有一位美国学者,是美国的一个学会的高级研究员,他也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华夏经济增长的事实增长。他也是针对华夏经济可能是负增长,或者是很低的增长,这种情况来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选择了两个指标,一个是进口,他发现97到2001年进口增长率是70%,财政收入增长了90%,就进口来说,他说可能不会被高估,为什么呢?他说进口是由海关统计的,海关在统计进口的同时,要向财政交税,他没有理由高出进出口额,但是进出口额在高速增长,还有可以解释就是华夏在不断降低进口税的税率,由于这样的企业,其余的都是很多增长,他认为只有用华夏经济高速增长来解释。他说如果没有华夏经济的高速增长,华夏如何吸收这么大量的进口。所以他认为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也不一定被高估。他解释是三条,第一条是改革开放之后,华夏有巨大的资金需求的压力。三条资金需求压力,一条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华夏政fǔ必须要拿大量的资金去治理环境,还有国家一大,还要拿资金渠做军事方面的。改革开放以后,很多的职工下岗,失业也比较多,所以政fǔ必须拿出资金来对他们支持。在有这么高资金的需求压力下,政fǔ没有必要高估财政收入,他认为只能以经济的高速增长来计算财政收入,他说如果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又拿什么钱去交税,居民拿什么钱去交税。如果没有企业交税和没有居民交税,政fǔ哪有那么多钱去做收入增长。
还有一位学者,他这样讲了,刚才说了拉迪用财政收入和进口额来判断华夏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他是有些人利用能源的负增长,物价的负增长,和就业的低增长,来判断经济高速增长是被高估,这种结论没有被反对。当他评论结束的时候,他认为华夏的经济的确是高速增长率,他说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以后,华夏实际上的经济增长率不会接近有些人所说的,当尘埃落定,当我们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会很清楚的看到华夏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并不符合官方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在国际上争论的比较大的一次对华夏数据的评论。
近期学者如何评论华夏经济的增长率呢?有一个观点从93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学界一些学者认为华夏官方低估了经济增长率,有很多学者华夏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超过10%以上,有些学者的评论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可能也有前面的几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有统计局也来发布数据不完善的地方。这里我提三点,第一个对工业增长的判断不准确。比如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长是17.7%,一到二季度也是17.7%,那么17.7%的增长率,大家认为工业占gdp的比重非常高,是40%,也一下子把gdp拉动很高。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我们发布的工业数据,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但是规模以下可能国家没有发布数据,增长很低。比如上半年规模以上的是17.7%,规模以下的是四点几,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没有说增长的,这就容易使大家产生误解的一方面。
第二方面是居民消费的判断有时候不准,从支出的角度来计算了这些数据,学者们拿到的数据往往是固定资产投资,但是这些数据和gdp核算的相应指标并符合,所以月一些国际专业指标来看,也有的时候会看得不准。比如说固定资产,我们现在发布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实际和投资增长是两个指标,比如比较明显的是固定资产的投资额,我们说是专业统计的数据,包括土地的购置,在开发区热,土地购买热的情况下,土地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的投资的增长,当把这个指标固定到gdp的资本形成的时候,拿土地购置,因为土地不是当年生产的,gdp一定反映是当年生产的成果,当把增长速度很快的部分去除以后,资本增长就不会那么快。
这一点也是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论。比如说在国外说投资和说资本形成是一回事,但是华夏由于传统的统计形成的这种惯例,说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是两个数据,后者对前面进行调整,才能过渡到gdp的资本组合,这一点也给大家产生误解。所以一说投资增长30%多,或者28%的时候,就认为gdp增长速度可能很高,其实当把其中一些增长速度快的,不符合的一部分去除以后,有没有那么高了。所以我们这里有一个官方发布的数据需要明确的方面,还有就是我们和国际统计上不一致的地方,这就要引起学者的关注。因为短期内还很难体现这种差异,这是长期形成的。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华夏经济增长及其华夏地位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
首先是历史回顾,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原来是oect的高级顾问,后来是荷兰的一个大学的教授,他出了三本书,在这几本著作,特对华夏的经济增长和世界的经济增长都做出了评论。这张表(电子大屏再次出现一幅表格)从1700年到1820年,是主要的国家的反映,1820年的华夏的gdp远远领先于其他的国家,美国当之只有126亿,还不到华夏gdp的6%。日本只相当于华夏gdp的9%,现在不同了,52年美国的gdp1677亿元,比1820年增加132%,华夏是3057亿元,也比1820年增加40%,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这个是说比重,大家看美国占世界的gdp比重是多少,1820年美国的gdp世界gdp的比重1.8,日本只占3%,印度占15.7%,1890年华夏gdp占世界的gdp是的13.2%。我们再看增长率,1700年到182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美国,其次是俄罗斯和华夏,日本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较慢,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从人均水平来看,华夏在1700年的时候,中美日大体上是一样的,到1820年,华夏的人均gdp没有变化,日本增长了12.5%,到1952年美国的人均gdp增长83倍,华夏的gdp下降了10%这就是华夏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穷。这是人均的增长率。1700年到1820年美国的人均增长率高的,华夏的人均增长率是零。华夏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不论是绝对量还是什么,但是到后来逐渐衰落。
以后华夏将如何变化,这是我们大家关心的一个方面,世界银行的一个出版物,美国在2000年的gdp是九万多,华夏只有一万多,华夏是美国的10.9%,也就是九分之一,美国占世界的gdp比重是35.5%,日本是14.9%,德国是6%,英国是4.5%,法国是4.1%,我们要问的是华夏有没有可能在世界经济的排列中前移,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往前移动。很多学者做了这个研究。比如说京城大学做了研究,21世纪中叶之前,华夏的经济将赶上其他国家。我们从统计的角度来看,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结果会如何呢?到研究华夏的经济地位的变化,处在我们前面的这些国家,他们未来将如何增长,研究它的未来如何增长,必须得看它的历史,曾经如何变化。比如美国,我们能拿到70年代的历史资料,70年代的历史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大家可以很好的看看,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是3.24%,80年到2000年是3.21%,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年度之间可能会不同,甚至有的时候还比较大。但是从人均水平上来都在3%以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仍然可能以人均3%,甚至以更高一点速度在增长。我们看看日本,日本60年代70年代曾经是10%以上的速度往上升,之后是往下降了,70到到80年代,只有是1.23%的增长率,在90年代是负的增长率,现在是有了一点气sè,但是总的会维持2%到3%之间,其他的国家都是在2%到3%左右。所以根据历史上的研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人均增长率是特别低的。有了2000年的基数和数据,就知道华夏将来怎么变化,这个要看和华夏有类似发展水平这些国家了地区的历史情况。这张表(再换一张表格)告诉我们新加坡在65年到84年高速增长,香港68到88年以8.68的增长,写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经历了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时期一般20年左右,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然后都经济回落,回落的状况不太一样。有的长期处于低mí的状态,有的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比如日本平均增长率是2.81。但是其他的是以6%和7%在增长的。
华夏如何将如何变化,华夏是否能够打破以往的规律,不能下滑,我认为华夏经济高速增长也可能不能违背经济下滑的规律,现在的概念和80年代初的概念显然不同,也会下滑,但是下滑之后不会像日本那样长期处于低mí的状态。比如华夏有广阔的市场,华夏和国外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远比日本的差距要大,华夏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人均gdp水平,消费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都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有的低于发展华夏家。所以华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来可能会是一个逐步缓慢的回落的过程。
在前十年可能是7%到8%,我这里讲是7.5%的速度增长,以后每经历十年增长率会下降一个百分点。比如10到20年以是15%,20到30年是5.5%,31年到40年4.5%,50年之后是3%的速度,我们会处领先的增量,但我们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汇率,往往汇率会产生变化。研究华夏将来的汇率会如何变化,我们不妨还要看一看经历过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汇率是如何变化的。比如你看新元,一个美元曾经换三个新元,到2000年换1.7个新元,台元,一个美元换63个台元,到2003年变成1000多韩元,通过这些我们如何判断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和国家汇率如何变化。另一个因素可以考虑,本国物价指数变化。我们看一看衡量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gdp的缩减指数,如果我们扣除价格水平之后,所有经历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处于上升的水准。从60年代,90年代来看,国家平均水平是增长119。所以我们有理由假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华夏如何保持继续高速增长,汇率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必然的。所以我们除了认为做汇率不变的假定之外,又有两种新的假定,一种就是在前十年汇率可以不变,在后面会逐步增加,会上升百分之百。有了这样的假定之后,我们就会得出华夏的经济总量是这样的。如果汇率不变,华夏经济增量会在2005年超过法国,06年超过英国,12年超过德国,56年超过日本,本世纪赶不上美国。在第二种假定下,假定汇率升百分之百的话,华夏的经济在总量在本世纪仍然赶不上美国。我认为这些假定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我发现在过去若干年内,四五十年内其中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还有瑞士汇率上升了,所以我认为可能是第二种假定比较现实,本世纪内有可能是会高过百分之百,但超不过美国。有的人认为我很悲观,但美国的经济实力很高,华夏超不过他,超过有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很难保证不会回落。
按照人均来看,这个预测在30年会达到高峰,假设说数据测算的是准确的话,可以华夏未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汇率升值百分之百的情况,人均水平是两万,汇率是百分之二百,那就是三万,这是什么水平呢?汇率不变的话,2050年华夏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16美元,赶不上葡萄牙2000年的水平,在实际汇率上升百分之百的假定下,人均gdp赶不上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000年的水平。**有一个指标,本世纪末,华夏会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我们把这个定义定义在我们认为意大利和加拿大这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话,我们的人均gdp会赶上他们的水平,但是只能赶上2000年的水平。还有一种定义,华夏赶上发达国家,赶上当时的水平,还是赶上之后50年的水平,现在不好说,这是有待考虑的。这是从gdp和官方的数据来看的,完全是个人观点。
最后一部分,关于04年和05年的经济增长。首先是04年,我们知道从一到二季度来看,华夏的经济增长处于逐步回落的态势。比如第一增长第三季度预计是第四季度将保持这种趋势。从增长的动力来看,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供给角度,一个是从需求角度。从供给角度,特别是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4.1%,拉动经济增长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是28.8%,拉动经济增长是2.7个百分点。工业是华夏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最近这些年来是主要的因素。从前三季度来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是43.2%,拉动经济增长是4.1个百分点,我也认为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变化。从应该增长的结构上来看,从生产上面来看,第二产业是于上升的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这个和一个人的看法,对经济增长的看法没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服务业比重会下降。我们现在不一样的,第三产业只有31%,一到三季度是31,在很大发达国家是70%以上。即使是发展华夏家也是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当低。而且现在由于工业仍然是主要的拉动力,工业增长速度会超过其他的增长速度,所以第三产业还是处于下降的。从长期来看,业务服务业会上升。从投资的比重来看,投资比重在上升,消费比重回落。我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将来消费比重肯定会往上走的。
2005年的经济增长,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认为经济增长率不会太低,有一些理由,为什么,华夏发展还是最重要的,华夏的人均gdp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不要发达国家了,美国、日本,新加坡。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同步的,况且我们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地区差距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等等很多问题没有发展,根本不行,只有在发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经济增长率也不会太高,太高会有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很多情况下都是拼能源,拼资源,但是华夏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比如说我们耕地,即使占平均世界水平的43%,我们水资源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很多矿产资源不仅是人均水平,即使在绝对量上都是很贫乏的。华夏的经济增长一是靠大量的消费资源来实现的。比如03年,华夏的gdp就占世界gdp的3.8%,但是我们钢材、煤炭、水泥消耗量占世界总水平的30%以上,特别是水泥占世界水泥量的53%,如果靠这样大的消耗,华夏的人均资源就不足,靠这样的消耗是难以维持的。所以党中央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我觉得是非常正确。华夏需要发展,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需要转变生产方式,需要转变那种高消耗,高质量,低效率那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有太高的增长率,因为现在增长方式很难一下改变,你要高速度就得高消耗,我们的资源根本承受不起。现在华夏进口石油,他们就把石油价格拉涨。国际上的资源有限,本身的资源有限,你需求量一大,价格就上升,所以华夏不可能也不应该保持太高的增长率,承受不起。所以我认为应该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所以明年我想是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水平。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说了几句客气的话,然后就请了一位经济学家来分析萧宸刚才的讲话,那位学者略微思索,道:“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政务院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资源90亿吨,其中辽安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华夏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另外一个学者却是忽然向萧宸提问:“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萧主任认为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萧宸微微蹙眉,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他分管的类别,发改委有一位专门的副主任还兼任着国家能源局局长,这事是他管的,但他今天没来。
于是萧宸也只好硬顶上了:“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采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
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政fǔ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政fǔ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