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四方来投(今天最少五更)
明镜要高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四方来投(今天最少五更),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明镜要高悬,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高煦带着周虎、王斌,韦达等人来到最前面。
跪在第一个的居然是个少年,看起来才十七八岁,已经是个总旗。
他脸上有点稚嫩,毕竟在后世还是个高中生。
当然了,朱高煦也没想过,自己在后世,现在也是个高中生。
“你叫什么名字?”朱高煦问少年。
少年扭头看了他一眼:“tui”,一口口水吐到河里。
“尼娘的。”王斌大怒,左手掐着少年的后颈往河边一按,右手举起刀,看了眼朱高煦,只要朱高煦一个眼神,立马砍下去。
朱高煦伸手示意他不要急,然后蹲下去。
他蹲在少年身边,缓缓的低声道:“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我想没有任何困难能难住他。”
“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如鸿毛。”
“两个里长在打架,你们村民没有必要白白牺牲,你们死在这里,无名无姓,后世都不会记得你们。”
少年面无表情,也不知有没有听懂,倒是少年边上跪着的另一个副千户脸色微动。
“降不降?跟不跟燕王干?”王斌再问。
少年冷然看着河面。
“干。”王斌举刀要砍。
“给我。”朱高煦伸手一阻止,王斌愣了下,把刀递给朱高煦。
“兄弟,来世别再当兵了。”朱高煦心里默默的想着,嘴里却一声暴喝:“不降者,死,杀你的是朱高煦,记着俺的名字。”扑哧,说完一刀捅进少年后背,砰,再一脚把他给踢进河里。
朱高煦提着刀来到第二个跪着的人面前。
“末将愿降,愿意跟着燕王干。”这副千户大声道。
“很好,你叫什么名字?”朱高煦问。
“末将杨云。”
朱高煦拍拍他肩膀,把他拉到一边。
接着又问。
他一个个问过去,现场大部分还是不肯降,特别那些文官,看起来文质彬彬,居然都不肯降。
想想也是,那些贪生怕死的文官们,有的早在燕军过来之前,已经跑了。
朱高煦都是拉起他们,背后一刀,踢进河。
最终有八个人愿意降,大概都是被朱高煦的话给打动了。
陈文等他搞定一百多人,已经好久之后的事,朱高煦的刀都捅坏,换了第三刀。
他悄悄走上来,跟着累的喘气的朱高煦,突然低声道:“这些人未必都会死,如果能活下来,当感谢殿下饶命之恩。”
接着他欲言又止,大概觉的朱高煦太过仁慈,战场之上,就是你死我活,何需妇人之仁,而且这事要是被燕王知道,又不知会如何想。
朱高煦默不出声,心想,或许他们还会更恨我,因为我捅了他们一刀,不过,他还是选择这么做,因为,如果真有侥幸活下来的人,将来是敌是友,也说不定。
走到无人处,朱高煦看着远处的河面:“上次我父王其实是拉拢你,你拒绝了,会不会太可惜,我父王他可是会记得你的。”朱高煦其实想说,他其实很小气,并且会记恨在心上。
朱高煦认为燕王朱棣心眼非常小,并且睚眦必报,历史上靖难中所有给他带过麻烦的南军大将,最后一个个清除,无一放过,且一个比一个死的惨,不肯投降的文官们就更不用说。
陈文沉声道:“忠臣不事二主,更何况殿下还救过我父亲的性命。”
“没有殿下,陈文还在山沟沟里当劫匪--”说到这里,陈文眼中闪过精光,突然压低了声音
“这天下,如果燕王能坐,为什么殿下不能坐?”
“混帐。”朱高煦脸色一沉,又惊又怒,斥道:“父王大事在即,我们当上下一心,今天你说的话,我可以当没听见,以后如果再胡说八道,本王就会当你是挑拔离间,决不客气。”
“末将知错了。”陈文马上低头道,但他脸上的表情却不以为然,朱高煦想干什么,他作为身边人,总能猜到一些。
怀来一战,燕王大获全胜,燕军声威更盛,附近的开平、龙门、上谷、云中、永平等纷纷投降。
因为离怀来太近,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直奔京师。
宋忠部将陈质带崩兵退至大同,代王想呼应燕王,被陈质控制。
在这一大波投降潮流中,很多成祖时的勋贵都出现在这个时候。
永平、会州守将郭亮和赵彝还有陈旭都跟着燕王打过仗,赵彝曾是燕山右护卫百户,三人第一时间投降,献了永平和会州。
永平这地很重要,就堵在山海关屁鼓后面。
山海关有建文皇帝的姐夫、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瓛在驻守,为防耿瓛来攻,燕王派心腹百户王真配合郭亮死守永平,堵住耿瓛。
另有开平守将徐忠、宣府大将李彬等纷纷来投。
这些人里,徐忠、李彬都有大将之才,都是常年和蒙古人打仗,部下皆精锐无比,徐忠的兵马更称战无不胜。
燕王事后狂喜,私下称道,论独挡一面,能统兵征战一方的,各将中,也只有徐忠和李彬寥寥几人。
可见燕王还是有点比数的,他的几个亲信心腹,张玉、朱能、丘福、火真、谭渊都是猛将,打起仗来不要命,能冲锋陷阵。
但是要独领一军出去打仗都不行。
事实证明,这些人要是独自领军,都战绩不佳。
张玉和丘福后来就战死了,朱能也没独自领军打过硬仗。
所以靖难前中期,徐忠和李彬、李远等大将立下诸多功劳,或独守一方,或独领一军。
但架不住人家根正苗红,最后封赏的时候,远远不如张玉、朱能、丘福这些亲信。
所以说,干啥事都要冲在最前,哪怕是造反,也得第一时间跟着,锦上添花,肯定不如雪中送碳。
这些军将都投降之后,北平四周除了大宁行都司的兵马和山海关的人外,已经没有官军。
当地文官或降或逃,燕王朱棣也瞬间暴富,变的兵多将广。
后代史书着重记载了张玉、丘福、朱能等几个心腹,却不知朱棣这会麾下,已经云集了当时大明北方所有的名将。
像李彬、徐忠、郭亮,还有后来投降的李远等将的统兵能力,皆不在南军盛庸、平安、瞿能,甚至徐辉祖之下。
只是当时他们要么不是朱棣心腹,要么官小职低,所以在靖难之役中,并没有留下多少浓重的笔墨。
(上架了,求支持,那怕来个首订也好,今天最少五更。)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更新,第66章四方来投免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