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清朝兴盛之,李卫,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说,终于进入清朝了,感觉一切都是熟悉的。

他说,越熟悉的,越难写。

我问,为什么这么说?

他说,因为大众熟知的人物已经被影视剧脸谱化了,一提和珅,你脑中是不是马上就浮现出了王刚那张嬉笑脸?脸谱化最根深蒂固的影视形象是孙悟空。当年周星驰拍《大话西游》,他的孙悟空造型与观众内心的固定形象差别很大,国人就差给周星驰磕头了,求求你别糟蹋我们的文化瑰宝!连配乐大师赵季平都恳求周星驰,我为你配乐只为钱不为名,你千万别给我署名,我丢不起这个人。

我说,貌似古装剧多以清朝为背景。

他说,你说的是宫斗剧。宫斗剧有两部代表作,斗女人的《还珠格格》与斗男人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不过,这只能算清剧小高潮,真正的大高潮是cctv热播的帝王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

我问,为什么突然刮起清朝风呢?

他说,一方面,清朝是离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老百姓对清朝这些主角耳熟能详,有着天然的群众基矗另一方面,几部清剧的热映引发了众多资本入场逐利。

我问,为什么明朝剧那么少?

他说,不少,明朝每个皇帝都被拍过电视剧。那为什么《大明王朝》不如《康熙王朝》火?关键在于推广渠道以及覆盖密度。不过呢,热度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例如战争剧《历史的天空》无论原著还是剧本都远在《亮剑》之上,但是老百姓都知道李云龙,却不知道姜大牙。

我说,您给我推荐几部比较好的历史剧吧。

他说,《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这两部剧是同一个人导演的,张黎。不过《走向共和》现在成禁片了。

我问,为什么被禁?

他说,因为拍的比较立体。导演遵循的原则是历史的真实、人物的多面,尽可能还原细节,拒绝脸谱化,这才是历史最可贵之处。慈禧、袁世凯、孙中山、李鸿章他们不是单一的好人or坏人,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

我问,被禁有没有另外一个原因,离今天太近了?

他说,有这个因素。离今天太近,一是容易引发惯性思考;二是资本或编剧或导演很容易包藏祸心式的去美化或丑化某个人物,这样会挑战传统教材对该人物的脸谱定义,看起来很真实的历史剧,很容易被老百姓当纪录片去对待,就有了科普属性,这是很危险的。

我问,他们为什么会去包藏祸心呢?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你的作品自然会藏有你的角度和立常

我问,会不会看完以后,觉得袁世凯、慈禧也不是草包了?

他说,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没有一个草包,全是人中龙凤。历史剧里的草包,都属于刻意遮挡了他真实的一面。英国访华大使马戛尔尼称和珅为完美政治家,你再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珅呢?就是个弱智,这就属于刻意迎合,因为老百姓觉得贪官就是愚蠢的,清官就是智慧的。若是拍部穿越剧,老百姓最喜欢看包拯铡和珅,实际上,若是他们俩真在一个朝代,和珅路过开封府,包拯要拿出1954年的茅台来招待,开场白就是:和大人驾到,蓬荜生辉……

我问,历史剧,算不算全民扫史盲?

他说,一定程度上是,例如随便摸出一个人来,他都能说出几个唐宋明清皇帝,但是你要问南北朝、元朝、隋朝有哪些皇帝?他说不出来,因为这些朝代一直都属于影视剧创作禁区。

我说,主要是朝代都太短命。

他说,也不尽然。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国祚150年,比东晋长吧?相比南宋也不短。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关注北魏的历史?是因为北魏是胡人政权,五胡乱华系列,属创作禁区,类似待遇的还有元朝。

我问,北魏成功还是元朝成功?

他说,论疆土面积,元朝胜出;论生命力,北魏胜出。后来的隋唐都算北魏的延续。北魏还有许多进步思想和行动,比如迁都洛阳、汉化、通婚、重用汉臣。

我说,那值得清朝学习。

他说,你真说对了,前清的皇太极、多尔衮一直都在研究抄谁的作业,毕竟他们站在浩浩中原文明面前,不够自信。看似统治中原最成功的外族是元朝,实际上呢,元朝屁股压根没坐稳过,最终落荒而逃。皇太极们研究来研究去,发现最值得抄的作业是北魏的。

我问,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军入关?

他说,吴三桂是明军驻守山海关总司令,主要职责是防御清军南下中原。李自成攻打北京城,吴三桂奉旨入关勤王。刚走到唐山,听说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识时务者为俊杰,皇帝改姓李了,吴三桂决定俯首称臣,进京谒见新皇帝,走到唐山又听闻噩耗,说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追赃助饷,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吴三桂心想,你抓我爹就抓吧,爹又不是我自己的,但是女人是我自己的。于是大喊了那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

我问,“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来源?

他说,是的,应该两句连起来读,“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前一句指崇祯皇帝殉难,满朝文武陷入悲痛中。

我问,吴三桂想怎么对付李自成?

他说,大明王朝所有的精锐部队都阻挡不了李自成,吴三桂肯定也不是对手,这就是他勤王路上折返的缘故,没必要去送人头了。他回山海关扒拉历史书,看看历史上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发现唐朝有两个成功案例,一是唐中借兵回纥平定安史之乱,二是唐末借兵李克用平定黄巢起义。于是,吴三桂决定向多尔衮借兵,打出的旗号是“夷剿闯为明报仇”。

我说,引狼入室。

他说,没办法的办法,此时吴三桂已经是肉夹馍了,左边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临城下,右边多尔衮的八旗军虎视眈眈,咋弄?只能求助多尔衮了。多尔衮属于被求的,自然有话语权,跟吴三桂说,合作没啥意思,你直接加入我们吧,咱一起打江山,事成之后,哥哥不会亏待你的。于是,吴三桂把山海关大门打开了,同时打开的还有八旗王室想象力的天花板,是不是可以觊觎整个大明江山?

我问,清廷不怕吴三桂反水吗?

他说,清廷把吴三桂拿捏的死死的。第一、让吴三桂剃发易服,从精神上打败他。第二、让吴三桂与李自成继续战斗,消耗双方的力量。多尔衮进军中原一直都采取以汉打汉的战略,入关时也是让吴三桂的部队在前,清军在后。第三、逼吴三桂杀明朝永历帝朱由榔,上了梁山你就别下去。第四、把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留在身边当人质。第五、跳级式提拔了吴三桂,明朝时吴三桂是平西伯,多尔衮则封其为平西王,清朝爵位等级依次是:王公侯伯子男。

我说,吴三桂被历史称为三姓家奴,跟吕布一个称呼,仕明而叛明,降清而反清。

他说,吴三桂属于丧家之犬,大明亡了,他成了流浪狗,只能重新找主人。后来为什么又跳出来反清呢?因为康熙开始撤藩,要拿走吴三桂的权势和财富,吴三桂心想,老子背了不忠不义的骂名,至少要荣华富贵来补偿吧?若是荣华富贵也要打折扣,那对不起,老子要自己动手,即便拿不到也要血拼一场,否则不甘心。

我问,清军打入北京城,如何才能得民心呢?

他说,第一、程序正义。我们入关,是替崇祯皇帝报仇讨逆。进京后第三天,就下令京城所有官民为崇祯服丧3日,并以帝王礼仪将崇祯安葬。第二、鼓舞士心。多尔衮表示,在京官僚,不管以前做过什么事,归属过谁,现在只要归顺大清,一律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第三、安抚民心。大清不差钱,不会脚踩脖子问商人富贾要钱,你们放心回来吧,我们不仅不问大家要钱,还会保证大家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多尔衮这一通收买人心的操作,成功获得了京城官绅地主的支持。

我问,多尔衮这么厉害,为什么没当皇帝呢?

他说,清朝不沿用嫡长子继承制,皇太极死后,最有实力争夺皇位的是他的十四弟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而最终登基的,却是皇太极6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出现这个结果,有权衡之说,也有爱情之说。什么爱情呢?《孝庄秘史》里讲,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搞定了多尔衮,意思是咱娃只要个名,你当权,可以吗,宝贝?多尔衮同意。所以,顺治初期只是个傀儡,实控人是多尔衮。

我说,这女人不简单。

他说,肯定不简单,她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最突出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没让老少爷们自相残杀。二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而是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我说,主要是她有强壮而温暖的肩膀,多尔衮。

他说,多尔衮命很短,掌权7年就一命呜呼了,死时才39岁。

我问,按照什么规格举行的葬礼?

他说,帝王标准,但是死后几个月,被顺治给掘了坟。

我说,亲妈的男朋友也不放过,太不给亲妈面子了。

他说,顺治性格有些叛逆。在他眼里,孝庄是什么形象?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而康熙怎么评价自己的这位老祖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

我问,多尔衮入主紫禁城后,提出的治理理念是什么?

他说,民族融合。给三大殿改名叫x和殿,把几大门改为x安门,突出“和”与“安”。

我问,具体怎么融合?

他说,学习北魏,主动汉化自己,搞“满汉一家”运动。北魏皇室为了融合,主动信佛,八旗皇室觉得佛陀不如孔子汉味更正宗,于是顺治带着王公大臣对着孔子雕像咣当咣当磕头。到了康熙时代,觉得光给孔子磕头还不行,又跑到南京咣当咣当给朱元璋磕头。中原老百姓一看,哇,原来是自己人。

我说,当皇帝也蛮累的,本身就未必懂汉语,还要学汉语里比较难的《论语》,哪有时间去搞三宫六院?

他说,老百姓对皇家贵族有误解,总觉得他们整天吃喝玩乐,错了,他们比普通人更勤奋,不勤奋可能就要丢江山。这一点从皇家教育的课程表就能看出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上课,首先要学的是满文,皇家的母语,统治者不希望儿孙们忘本;然后是蒙文,蒙古人关系到帝国北疆的安定,与他们沟通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汉文化,那是皇家统治国家的根本。还要学西方的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音乐、医学,甚至包括哲学。另外他们祖先是马上得天下,因此皇家子孙也必须是战场上的勇士,每天下午要骑马射箭,每年要去木兰围场狩猎,当实战演习。

我说,看来当个皇帝也不容易。

他说,太不容易了。45岁才上位的雍正,日理万机,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现存的四万多份奏折上,他的批语多达一千多万字,你是写文章的,你知道千万字是什么概念,更何况,你是敲键盘,他可是手写呢。

我说,深深的佩服。

他说,还是个段子手。批年羹尧奏折:“朕亦想你、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批蔡廷折:“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批石文焯折:“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我说,对比勤奋的雍正与懒惰的万历皇帝,感觉明朝就该灭亡。

他说,一个是朝代的青春,一个是朝代的暮年。你有没有get到朝代更迭的一个规律?就是朝代跟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

我说,之前没,最近get到了。例如阿里巴巴创始人提出要做101年的企业,这一点我从来没怀疑过,但是学历史以后,我觉得他的这个梦想过于遥远,别说一家企业了,对于一个朝代而言,百年都不算短,企业比朝代更容易得老年玻

他说,对的。

我问,顺治活到多大年龄?

他说,24岁,得天花死的。历史有时很有讽刺意味,顺治因天花而毙命,康熙却因天花而继承大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我问,咋回事?

他说,顺治临终前征询他一向敬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就是选谁接班。汤若望推荐了8岁的康熙,理由很简单,康熙两岁时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今后不会再受到天花病毒的威胁了。

我说,看了众多皇帝的死因,我不想穿越回去了,古人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连皇帝都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

他说,若是皇帝人均寿命九十,不知又要生出多少变数。

我说,前两天,我翻cd简介,发现巴赫竟然是顺治时期的。

他说,莫扎特还是乾隆时期的呢!顺治帝只比牛顿大5岁而已。清朝的盛世,只是相比农业社会而言,但此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业时代步入工业时代了。我讲个更有意思的对比,义和团火烧前门,把大栅栏的屈臣氏专柜给烧了。

我说,乾隆第一宠臣是和珅,雍正第一宠臣是谁?

他说,李卫。

我说,一看这个名字,我就想起《李卫当官》,李卫那形象有点类似陈小春演的韦小宝,无厘头。

他说,这个人设的确是喜剧化了。

我问,电视剧里,李卫是个乞丐,没念过书,又怎么当上的官呢?

他说,古代,当官有两种渠道,要么参加科举考试;要么花钱捐官。历史上的李卫出身江苏富户,可能压根没念过书,也可能参加科举没考上,只能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因为有规定,四品以上属非卖品。

我问,花了多少钱?

他说,一万两白银,按大米购买力计算,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万人民币。

我问,买来的官会不会受歧视?

他说,肯定的,不过买官的一般也不介意被鄙视,就是混个身份而已,也难有升迁的可能。但,李卫是个例外。从买上五品员外郎后,人生仿佛开了挂,短短10年,跃升为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我问,雍正看中了他的什么能力呢?

他说,搞钱的能力。康熙把国库折腾的差不多了,雍正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创收。龙生龙凤生凤,富商的儿子天生会搞钱。你看雍正把李卫安插的位置,都是搞钱的位置。李卫这种非科班出身的官员也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当时私盐走私猖獗,严重影响国库收入,政府屡次打击收效甚微,雍正让李卫挂牌督办,抓到了女头目沈氏,沈氏虽招供,但所言之事,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官方的愚蠢。那么问题来了,若是公布招供内容,官方面子全无,若是不公布呢?判其死刑就缺个依据。后来李卫想了个办法,杖刑。杖刑判决归属地方官,自由度高,若想要人死,击打要害部位便可,绕过了官方律法死刑流程,直接就把沈氏给打死了。杀一儆百,立竿见影。事后,雍正给李卫回复了一句:法律惟有运用巧妙才有效。严格依法行事也会有不公平之时,而有时越法而行亦是公平所在。

我说,看来,李卫精通厚黑学。

他说,他的套路多着呢。西北战事吃紧,国库缺钱,为了保证必要的军需,雍正让李卫在江浙一带搞点钱,于是李卫抄了曹雪芹的家。

我说,皇帝的白手套。

他说,这叫灰手套,皇帝更需要灰手套。李卫曾扶持过一支灰色部队,漕帮,漕是指通过水道运输粮食,我们常说的拜码头就是漕帮的行话。扶持这么一个地下组织有什么好处呢?朝廷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让漕帮去干,骂名也由漕帮来背,必要时朝廷还可以杀几个漕帮的“恶霸”用来收买民心。而且水运四通八达,仿佛一张巨大的情报网络。李卫养的漕帮对于雍正而言,差不多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一句话,养贼自用,以黑治黑。

我问,皇帝不怕李卫对自己有二心吗?

他说,身居高位,最忌讳的是拉帮结派。李卫给自己包装的是什么形象?性格孤僻、六亲不认,没什么朋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孤臣,一句话,在整个朝廷,除了皇帝我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大家也都讨厌我。雍正就喜欢这样的人,在他眼里,这样的人为自己弄钱,放心舒心也安心。

我问,李卫为什么没成为和珅?

他说,李卫就是和珅,和珅就是李卫,只是李卫命更好。雍正死后,盖章狂魔乾隆同学上位,不久李卫也知趣的去世了。和珅为什么没有这么幸运?因为嘉庆登基时乾隆还活着,乾隆让位不让权,和珅就是乾隆把持朝政、钳制嘉庆的主要工具,乾隆一死,和珅这个“二皇上”还有好日子过吗?

我说,站错了队,他应该站嘉庆。

他说,他若是站嘉庆,一个结果,只是查办他的人变成了乾隆,站队这个问题,完全是身不由己,谁让乾隆那么能活呢?若是乾隆与嘉庆没有权力交集,和珅大概率会平稳落地甚至成为两朝元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在继母文里觉醒了

棠眠

我的小宗门

该死的小老头

被恋爱之神胁迫的我该怎么

冬霜月寒

万人迷成为渣女后[快穿]

人生重来

黑曜石之王

不灭龙王

八零小娇妻带空间赚了一个亿

熏鱼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