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在逍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以战止战,齐天大圣是圣人教出来的,纵在逍遥,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噢?照你这么说,要想达到真正的和泰,必须要把五大圣的经典融合使用了!?”金猴王无支祁明亮的圆目开悟般道。

“正是,五位大圣都是史上扛鼎的大圣大能,但是光靠一位大圣的思想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大同,唯有将五位大圣之精华融会贯通,才能实现前所未有的和泰前景。”孙行宇应道。

“那你先说说,如何将五位大圣的圣学融汇贯通。”金猴王无支祁单手撑着猴脑好奇道。

“不急,我先回答您前面的问题,当国与国之间不得不发生战争时,怎么办的问题。”孙行宇不慌不忙道。

孙行宇随手一挥,一片金光大字便是流动着出现与虚空,金字流动如同活物。正是孙子兵法第一篇。孙行宇指着那些金字道:“孙子兵法第一篇便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战场的地利,四是将领,五是严谨的军法。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取胜。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这些条件是:双方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天时、地利占得多?哪一方军中法令执行得好?哪一方兵力更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如果君上听从我的计策,用计作战定能胜利,我就留下;如果君上不听我的计策行事,用计必然失败,我就离开。好的计策被采纳,还要营造有利的态势,以辅助对外的行动。所谓态势,就是根据如何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动运用兵力,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无法事先规定或说明的。

在战争未发动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能取胜的,是因为具备的致胜条件多;战争未发生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具备的致胜条件少。具备致胜条件多就胜,少就不能取胜,何况一个致胜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分析战争双方,那么胜负结果就可预见了。

孙行宇紧接道:“《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清楚的说道: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大国之间,有些底线是之间不可以打破的,比如国土,比如尊严等等。所谓谋定而后动,此时,国家之间的大战便是必须要靠兵法方能取胜。”

“意思是: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经过交战击破敌国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敌国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武力击破而取胜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就次一等;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卒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伍而取胜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出动军队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策略。为了攻城,修造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时间;堆积攻城的土山,又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时,将帅们已经非常焦躁忿怒,驱赶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不能攻下,这便是攻城带来的灾害啊!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城不用依附强攻;消灭敌国而不依靠和敌人打持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横于天下,做到军队不受挫而取得全面的胜利,这便是以谋略战胜敌人的方法。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就要努力抗击敌人。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撤退,比敌人兵力弱就避免正面于敌交战。兵力弱小如果顽固硬拼,就势必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获。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

君主对军事行动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不懂得军队不能前进而命令他们前进,不懂得军队不能后退而命令他们后退,这叫束缚军队;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军中行政管理,就会使军中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军中权谋之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军中将士产生疑虑。如果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乘机起而攻之的灾难就到来了。这就叫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打或者不打的,能够胜利;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富于才能而国君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的情况,胜负的机率各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所以,你要问当国与国之间不得不发生战争怎么办?”

“那便是以战止战。以孙子兵法,战前把每一个细节准备好,强国强军比什么都重要。交战之前,并计算什么样的情况能打,能胜,才打,不能胜,则用计,所以能百战百胜。但一定要切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所以,《鬼谷天书》的伐谋与伐交之道显得尤其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2000

香辣脆

神级小渔民

可爱的小鱼

只有我一个人的生活

葫芦梨花思

无欲之地

夜空中的目光

协约婚姻

弘隐之

末路王朝

弘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