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三章 少年天子,大宋的天空,墨尚花开,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黑得出奇。
蜀国皇宫西北角的一处小门,开了一道缝,一个消瘦的黑影,闪了出来。只见他头戴斗笠,微躬着腰身,连跑带颠,一路急行,来到宰相赵季良的门前。
轻叩门环,很快,门开了。
轻轻嘀咕了几句,来人道:“快带我去见你家主人。”
宰相赵季良的书房,来人摘下斗笠。
赵季良走上前去,两手大手重重地握在一起。
“王大人!”来人正是枢密使王处回。
“宰相大人……皇上……他龙驭宾天了!”王处回禁不住啼哭起来。
赵季良正色道:“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化,应当速立太子孟仁赞为新君,才能断绝其非分妄想,哭无益啊。”
一听这话,王处回马上收回眼泪,起身向赵季良鞠躬。
“我担心李仁罕可能不愿侍奉一位幼主,你去拜见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罕,顺便打探一下,他对皇太子有什么意见,我们再商量对策。”赵季良道。
李仁罕,字德美,开封陈留人,年轻时在宣武军为小校。长得“容貌瑰伟”,绝对是宣武军里最靓的仔。人帅嘴甜功夫好,跑腿送信,接个人送个客的面子活,就派给他了。
朱温做四镇节度使时,署李仁罕为衙内,担任朱温的警卫员。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时,朱温派李仁罕去纳贡修礼。
朱温代唐建立后梁,李仁罕为宫苑仪鸾等使,管理国家仪仗队。
后梁灭后,李仁罕效力后唐。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一战,李仁罕监先锋军。魏王李继岌班师回朝时,留下李仁罕留守成都,同时留下的还有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左厢都指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知业(李仁罕外甥)、牙内指挥使武漳、骁锐指挥使李廷厚。孟知祥到任后,奏请朝廷授予李仁罕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此后,李仁罕参与了孟知祥在蜀地大大小小的战争,功勋卓著,勇冠三军,远近闻名。孟知祥称帝后,李仁罕则被任命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仍领武信军节度使。与赵廷隐、张业、侯弘实分掌军权。
当时后蜀众多高级将领骄纵蛮横,剽掠百姓,肆意将百姓的良田据为己有,甚至挖坟掘墓,倒卖文物。李仁罕和张业,这对外甥和舅舅是这里面最猖狂的,李仁罕因此而豪富。他还曾想娶颇有姿色的前蜀宫嫔花蕊夫人,因为怕被孟知祥怪罪,没敢干。
◆ 顾命大臣
明德元年(934)七月,孟知祥病重,立孟仁赞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同时授命宰相赵季良、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罕、保宁军节度使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弘实等六人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太子孟仁赞,执掌朝政。
孟知祥这样安排的顾命班子,用意深远。
宰相赵季良智识宏远,为孟氏帝国霸业运筹帷幄,功勋卓著。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为人至孝,因母亲早亡,他对待从母(姨母)如事生母。“幼涉书史,长于吏治,尤善骑射”,堪称文武双全。
庄宗李存勖非常器重他,官至太仆卿。明宗时,被派到蜀地公干,赵季良跟孟知祥是好朋友,从此就被孟知祥留在蜀地。
孟知祥由蜀王而称帝,赵季良也是带头劝进的。孟知祥称帝后,他被拜为宰相。他忠于孟家,是难得的辅弼之才。
枢密使王处回,“性宽厚爱士,颇有机略”,深得孟知祥的信任。
保宁节度使赵廷隐是孟知祥麾下第一猛将,率军扼守剑州时,两次击败后唐石敬瑭。在与董璋之战中,赵廷隐有勇有谋,“斩首千余级”,董璋大败。班师到成都时,孟知祥“亲劳于郊外”。孟知祥称帝后,赵廷隐任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保宁节度使。
太原人张公铎是孟知祥的亲信旧臣,虽为武将,但“倜傥有节义,好文史之学”。弥牟镇大战,张公铎“率众大呼杀敌,所部士卒无不以一当百”,“董璋之败,实以公铎一战决胜焉”。早年就担任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执掌皇帝亲军兵权。
侯弘实原为后唐叛将李绍琛部下,孟知祥击败李绍琛之后,收为己用。在与董璋的战争中,侯弘实“颇与有功”,而且为人“循谨而沉毅”。
六人之中,唯一可能有异志的就是李仁罕。
早在后唐长兴元年(930),后唐明宗李嗣源准备征讨两川时,李仁罕和他的外甥张业就曾企图谋害孟知祥,投降后唐。出于稳定形势的考虑,孟知祥当时隐忍不发。加上在后来的战争中,李仁罕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孟知祥称帝后,还没来得及处理隐患,就早早地病故了。任命李仁罕为顾命大臣,也是为了稳住他。
李仁罕与赵廷隐两人因为抢功,险些刀兵相见,二人早就结下梁子。孟知祥将此二人同时安排进了辅政顾命班子,目的就是让这二位互相制衡。
第二天一早,王处回赶到李仁罕家,李仁罕身着盔甲,腰悬利刃与他相见,王处回吓了一跳,哪里还敢把孟知祥驾崩的消息告诉他。
准备了三天,枢密使王处回才和宰相赵季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高祖遗诏,让孟仁赞在柩前继位登基,然后昭告开始发丧,全蜀哀伤。
明德元年(934)七月二十九日,孟仁赞即位,改名孟昶,不改元,仍称明德年号(一直到后蜀明德五年(938)才改年号为庆政)。
十六岁的少年孟昶,仓促间就被推上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宝座,面对着这些自己曾经的叔叔伯伯们,面对着虎目圆睁扎里扎煞的金刚武将们,他的小心脏一直在不停地打着鼓。
◆ 惩奸除恶
孟知祥的结发妻子是李克让之女琼华长公主(后唐时改封福庆长公主),李克让是晋王李克用的二弟,作为李克用的侄女婿,马步军都虞候,孟知祥在晋国可谓举足轻重。
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为了拉拢孟知祥,就把自己的一个嫔妃李氏,赐给了孟知祥。
后唐天佑十六年(919)十一月十四日,李氏在太原生下一名男婴,这孩子就是孟昶,人称孟府郎君。
孟昶年少,国事完全由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四名辅政大臣定夺。
赵季良是宰相,王处回是枢密使,典掌机要;李仁罕和赵廷隐都是手握重兵的前朝宿将,手握重兵。
除了宰相赵季良和王处回谨守职分,尽心辅佐,其余二人根本不把孟昶放在眼里,在朝中专横跋扈,各行其是,气焰相当地嚣张。
不作死就不会死,或者没那么快就死。李仁罕自恃为功臣宿将,小皇帝才刚刚继位没几天,他就上表要求孟昶任命自己判六军诸卫事。孟昶招来赵季良和王处回商议,还没决定好,这边,李仁罕就已经派人到枢密院与学士院,催促早点起草任命的诏书。
孟昶不得已,得罪不起这位大神,只得答应任命李仁罕以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判六军事,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同时为了制衡李仁罕,赵季良和王处回又建议孟昶,任命保宁节度使赵廷隐兼侍中、为六军副使。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们似乎都信奉:“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
李仁罕经历了大唐、后梁、后唐、后蜀,四个朝代,看惯了这些开国皇帝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把戏。似乎,你可以,我也可以。
尤其是遇到幼主继位,这一黄金节点,孤儿寡母,最容易被人欺负。弱肉强食,内部不取,难保外面的猎手不行动。赵匡胤轻松攻取荆南、湖南,也是因为这两地都是幼主继位。
在这个山高水远的天府之国,李仁罕踌躇满志,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李仁罕的夺权举动,打破了后蜀的军事平衡局面,引起赵廷隐等人的强烈不满。
这事过后刚有一个月,明德元年(934)十月,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医官使韩继勋等人纷纷上表,弹劾李仁罕有反心,暗地里招募死士,集结兵马,训练士卒。六军副使赵廷隐也劝孟昶除掉李仁罕。
事态万分紧急,孟昶一时不知所措,他急匆匆地叫来赵季良、王处回,想从他们的眼神里找到答案。
宰相赵季良建议召六军副使赵廷隐前来议事。经过数个时辰的商议谋划,在推翻了多种方案之后,二赵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他们告诉孟昶,皇上不要怕,我们只需如此这么这么这么办,就可确保江山无虞,社稷平安。
孟昶终于舒了一口气,当即密令赵季良与赵廷隐抓紧处理此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能力弱的吧,皇上看不上,能力强的吧,皇上又心里怕的睡不着觉。如果说李仁罕有错,错就错在,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不应该做这么没脑子的事,向幼主强制要官。
二赵合谋,计议已定,赵廷隐在午门暗中埋伏好刀斧手。
孟昶传旨,宣李仁罕入朝。
李仁罕带领数名随从,腰悬利剑,一到午门,带甲卫士一拥而上,关门打狗,将李仁罕等人制服在地,抹肩头拢二臂就给捆上了。
赵季良当场宣读了后主孟昶的诏令,下令将李仁罕就地斩首,可怜李仁罕,到死还在做着如何当皇帝的梦。
随后,李仁罕之子李继宏,连同他所带的亲信,全部被杀,孟昶下诏公开其谋反罪名,将李仁罕整个家族、亲属全部诛灭。
这就是武将们的宿命,位高权重之时,百尺竿头,高处不胜寒。是退亦难,进亦难,整日游走在刀刃的边缘。
大清康熙帝继位时才刚刚八岁,比孟昶小一半。战功赫赫的三朝元老鳌拜,权倾朝野,结党营私,康熙帝十六岁时,在索额图等人支持下,上演了一场相扑的小游戏,擒住鳌拜,将其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康熙六十岁那年,感念鳌拜的昔日功劳,追赐其为一等男,此时,鳌拜已经死了四十五年了。用不着别人,康熙自己就给鳌拜平反了。
拿下李仁罕,蜀国朝野上下,无不惊骇。
昭武军节度使李肇,自恃前朝功臣,初次朝见孟昶,大大咧咧地拄着拐杖入殿,倚老卖老,声称有病不能拜君,对后主傲慢无礼。
听闻李仁罕的死讯,李肇马上没了脾气,再见到后主时,慌得手忙脚乱,“释杖而拜”扔掉拐杖,跪倒磕头。此时的他也能行跪拜之礼了。
小皇帝孟昶胆子也大了,他毫不客气地罢免了李肇的军务,改为太子少傅,贬谪邛州(今四川邛崃)。广政八年(公元945年),李肇病死于卭州,终年七十岁。
从此,蜀国朝中形成了赵季良、赵廷隐、王处回三人辅政的局面,二赵一王这种局面维持了十三年。
广政九年(946),宰相赵季良病故,二赵一王变成了一赵一王。形成了一文一武辅政的局面。
李仁罕伏诛时,外甥张业正掌管禁军。
张业本名张知业,年轻时便以骁勇著称。为稳住张业,孟昶给他授予宰相衔,加封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以作安抚。
广政元年(938),张业由遂州入朝,成为当朝宰相。其子张继昭亦官至尚书左仆射。
广政三年(940),张业又加拜司空,与同列宰相的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负责度支司事务。
张业由此产生误判,认为孟昶对其无计可施,他们父子于是头脑发热,专权跋扈,“招聚亡命”,养了一批死士。公然在家中设置监狱,关押负债者,以致有人被关押多年而身死狱中。张继昭因喜爱剑术,四处寻访剑士。对百姓横征暴敛,使“蜀人大怨。”百姓大为怨愤,朝中官员也多有不满。
又养死士,又习练绝世武功,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结果,这父子二人就摊上事了,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他们接下来会干什么。
左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与张业平素不和,多有过结,便向孟昶告密,说张业父子意欲谋反。
广政十一年(948),孟昶与李昊、安思谦合谋设计,按照诛杀李仁罕的办法,故技重施,在张业父子入朝之时,命埋伏的武士把他们抓住,“执而杀之”。公开罪状,籍没家产,张业时年五十七岁。
随后,孟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前朝旧臣或撤职或勒令提前退休,专权贪纵的枢密使王处回被罢知政事,穷极奢侈的卫圣都指挥使赵廷隐亦称病交出兵权。
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孟知祥时代的故将旧臣全都退出朝堂。三十一岁时,孟昶彻底完成了政治洗牌,终得亲政。
◆ 攻取四州
孟昶亲政之初,就在朝堂上设置匦函,后改称献纳函,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这是最早的官府举报箱,皇帝廉政热线,这不是摆摆样子,孟昶是真心的想要听取民意,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很想有所作为的蜀国皇帝。
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灭了后晋。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中原多事,无人顾及偏安一隅的后蜀,孟昶得以相安无事。
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归附后蜀。秦州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成州即今甘肃省成县,阶州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
孟昶又派孙汉韶攻下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孟昶夺取了四州,完全恢复了前蜀王衍时的疆域。
当年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汉中,楚汉争霸,建立大汉王朝。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一生止步汉中。
夺取四州,打通了由川蜀北上,经大散关进取关中的通道,为后蜀进一步挺进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汉将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造反,上表请求归附孟昶。孟昶于是派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响应赵思绾。
丞相母昭裔进谏,认为为了个叛军,得罪后汉,太不值得。然而孟昶决心一举拿下关中,继续派安思谦向东增兵。
不久,后汉诛杀赵思绾、王景崇。张虔钊、何建、李廷珪只得罢兵而还。安思谦回到成都,耻于无功,颇不自安,就以枉杀士卒来树立威望,威吓兵将。
孟昶大怒,就与翰林使王藻设计诛杀了安思谦。这时,边关有急报送到,王藻没有上报,就擅自拆封看了。孟昶刚刚杀了安思谦,听说王藻私拆战报,大为恼火,命人将王藻绑上,也给斩了。
打不了胜仗就怒杀武将,孟昶真的长大了,有暴脾气了。
广政十三年(950),孟昶加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随后将他的六个儿子全部封王。
◆ 勤政有才
益州塞险,沃野千里。
四川自古为天府之国,成都号称锦城,李白曾作诗云: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执政之初,孟昶就很想有一番作为。
“颇勤于政”,整顿吏治,开疆辟土,使“边境不耸”;
“劝农恤刑,肇兴文教,孜孜求治,与民休息”,
后蜀成为五代十国中唯一“国内阜安”的天府乐土,重回巴蜀昔日辉煌。
孟昶罢免了一批专务聚敛,不管政事的武将,惩处了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贵等一些贪官污吏。亲自撰写《官箴》,颁布到各郡县。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摘选《官箴》中的“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为《戒石铭》,令郡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
从大宋到清朝,历代州县衙门,都会看到这样的《戒石铭》,这都是孟昶的杰作。
对于儒家经典,孟昶也有独到见解。
从春秋至五代,一直在流传“十三经”。孟昶在唐朝时“九经”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年间所增加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又加入了自己老祖宗孟轲的《孟子》,刊刻成“十一经”。
《十一经》包含:《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论语》和《孟子》。
《孟子》能成为“经”,这都是孟昶的功劳。
一次,孟母病了,御医们都束手无策,孟昶偏偏不信这邪,自己没日没夜地查阅医书,然后配了个药方,结果太后老人家服药后竟然痊愈了。
从这以后,大臣们如果有什么头疼脑热的,或者患上什么疑难杂症,孟昶都可以为他们开药方。
鉴于医书过于杂乱的状况,孟昶命令翰林学士韩保升详究药草形态,精研药物功效,编成二十卷的《蜀本草》。孟昶对华夏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正当孟昶在蜀国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之际,中原又变天了。
后汉大将郭威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周政权。
当蜀地的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太平盛世当中,被郭威血洗过的开封城,却成了人间地狱,后蜀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天堂,她的名字也被一个人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这个人就是柴荣。
广政十八年(955)五月,继位第二年的后周皇帝柴荣,迫不及待地派兵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出发,开启伐蜀之战。
孟昶这回遇上的是英明神武的后周一哥柴荣和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后蜀历史上决定生死的一战,就这样打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