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云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秦军之粮有大用,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甚至可以说,任何一支军队,在粮草充足和粮草奇缺的情况下,都是两个状态。
闻言的廉颇自然也是深以为然,甚至面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更加狠厉的提议:“上将军,这分粮也好,藏粮也罢,皆有可能被秦军所获,实在不值得冒此险也,不若一把火全烧了吧!”
廉颇所言却也有其道理,若是要确保安全,当然是一把火将多余的粮秣烧掉最好,甚至应该在秦军接战之前,尽快进行。
原因嘛,很简单,吃一堑长一智罢了。
在廉颇手上,因为突然天雨的关系,致使不少魏军的粮秣没能及时烧毁,露给了秦国,而这也是导致如今的赵军虽有优势却无绝对胜势的最重要的原因。
因此廉颇有这样的想法赵括和田单一点也不例外。
只是一把火少了粮秣容易,再想要聚集如此多的粮草可就难了。而赵括对于这批粮草的运用,显然还有着他的想法,超前的想法。
“不然!”赵括摇摇头,慢慢解释道:“秦军匆忙而去,前有阻击之军,后有我追击之兵,其所思所想当以逃命为主,即便想要粮草,也是往粮库而去,不敢耽搁太长之时间。而不论是强征民粮,还是寻找藏匿的粮草,都太费事,太费时间了。若是秦军敢耽搁这么多的时间,我大军主力也不介意将秦军彻底留下。”
“可是?”廉颇还想继续说些什么,却被赵括给打断了。
“老将军,您想说什么,吾已知之。”赵括转过头看向廉颇,淡定地说道:“但老将军需知,此次的上党战役,不过是拉开了我军与秦军之间战争的序幕罢了。
非本将自夸,纵观六国,能再与秦一战者,非我大赵莫属。尤其我军兵占上党之后,秦军不论是想继续东出,又或是想要打通与中原的通道,势必要与我大赵产生龃龉。
本将几乎可以断言:一旦秦国国力恢复,不论是出于报复也好,又或者出于国策的选择,秦军势必继续与我赵军一战。”
闻言的廉颇与田单也是点点头,显然对于秦军的再度攻来,两人心中也是早有所心理准备。
“正因为如此,我军才必须竭尽全力将此股秦军残部消灭在上党境内啊!”田单也有些不解地问道:“虽则若是藏粮,秦军几乎不可能拿到,但毕竟还是存在着可能,将多余之粮秣毁了,显然更有利于作战。至少能省去不少准备的时间。”
赵括听着田单的话语,却依旧摇着头,随即道:“秦国者,其占地也,有关中之固、巴蜀之富,加之河东、河西添其羽翼,鄢郢之地断其后患,可谓威压六国者也。
因此,与秦之战,绝非一两场战役便能结束,势必是一场长久的拉锯战。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基于此,此十余万大军自然重要,然此粮秣之用,其效绝不下于此十余万大军也。”
廉颇与田单两人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赵括随即继续解释道:“两位将军当知,三年鏖战,如今赵国之国库已经见底,而民壮集于上党,今年的秋收也注定又要受到影响,如此一来,我赵国百姓的这个冬日可就难熬了。秦军存粮,若是用得好了,能为我赵国存续民众之数便不下数十万!此不比多杀几万残兵更加重要?”
廉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而田单则是一脸欣慰地看着赵括,显然,田单对于赵括将活民放在灭敌之前的想法很是认同。。
而赵括的话语并未就此结束。
“至于分粮之举,其目的甚至不在于藏粮于民,使秦无可夺。而在于收拢民心。”赵括继续说道:“三年鏖战,秦赵两国自然皆是痛苦不堪,然而最为痛苦者莫过于上党当地之民众。秦法严苛,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上党早已不堪重负。如今上党郡即将落入我赵军之手,正是趁此收拢民心的大好机会。”
“只要一点点的粮食,让他们能够安然渡冬,届时民心归附,他日秦人还想如前次那般轻易进出上党,殊无可能矣!”赵括最后总结道:“在日后的长久拉锯战中,民心规附者,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此所谓以敌之粮养我军之锐气。”赵括最后总结道:“为此二者,冒以些许的风险,两位老将军,以为值得否!”
“当然值得!”田单当即点头深以为然地附和道:“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军越是横征暴敛,就越能显得我军放粮之可贵,甚至从上党流传出去,其余各地的民众也会因此悄然来我上党。”
若论知晓发动群众的重要性,显然田单是战国之中为数不多的知晓者与亲历者。,若无即墨城男女老少的鼎力相助,仅仅靠着手中不过万余的士卒,田单根本不可能防住五国的攻势,更不可能一举而收复失地七十二城。
一旁的廉颇也微微点头,虽然他没有田单那般感受过民众的力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的赵国是真的缺人啊!
上党之战即便是最终胜利了,赵国也已经损失了太多的青壮、大多的国力,若是上党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那么赵国的窘境将会得到最快的解决,反之,若是因为缺粮而导致上党的民众闹事,恐怕如今的赵国即便不崩溃也得脱层皮。
相对于一个安宁的舔舐伤口的环境而言,些许的冒险根本算不得什么。
终于,在赵括步步为营的劝说之下,廉颇与田单也总算是被说服,三人达成一致之下,赵军下一步的行动方略终于敲定。
接下来就是三路大军的调动了——数万大军悄然而快速地调动,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身为上将军的赵括本该亲自调配的,可因为赵括身受重伤的关系,不论是军医,还是廉颇得将领都不愿意赵括继续操劳。随即廉颇与田单便将此事一一接了过来。
以廉颇与田单加将军的老辣,这样规模的军队调动虽然复杂,但对于两位当时名将而言,却显得有些简单了。
只是,世上的事情往往并不会如此的轻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