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云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3章 曲辕犁出谁争锋,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要流芳百世,没有比一首绝佳的诗词更合适的了。
纵沧海桑田,也难掩“春风拂槛露华浓”的雍容华丽,更难拭“孤舟蓑笠翁”的孤独寂寥,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气。
而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取到最多的民心,除了授之以鱼,便是授之以渔了!
所谓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咱就给他们什么!
如今的百姓最关心啥?
当然是吃饱饭的问题。
想要吃饱饭,轻徭薄赋当然是条路,只可惜,赵括虽然有、也有办法,但问题是如今的他尚且还不能如此毫无顾忌地插手地方的事宜。当然,接下来的发展却也给了赵括插手地方的契机。
而出了轻徭薄赋,另外一条路便是发展生产力。
战国时候与明朝还有些不同,明朝那是能开荒的土地都开完了,可战国的土地不多,那是真的不多,不是没有荒地可开,而是即便开了出来,也没有人手去种。
没办法,生产力实在太落后了。
什么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啊!
当然,就把瓦特的蒸汽机搞出来也不是不行,但只是有点儿没学走先学跑的意思,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而且步子迈太大了,后面的赵人可不一定就能跟得上。
王莽同志的故事都忘了吗?不是先进就一定好,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战国虽然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虽然从青铜器到铁器已经大大地增加了生产力,这也是战国诸国能年年打生打死的原因,但除了铁质的武器还算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之外,农耕的物品几乎就是从青铜器时代一脉相承下来的。
显然,这是不够的。
而一件好用的、省力的农耕工具便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曲辕犁!
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出现在了赵括的脑海之中。
很快,一个印象中的曲辕犁便出现在了帛书之上。
曲辕犁者,农耕工具的集大成者,小而轻、小而精,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和牲畜。自唐朝发明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其结构可谓经典。
而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仍是耒耜,说白了依旧靠的是人力在那里捣鼓。使用牲畜之力牵引直犁进行耕地也还在慢慢普及之中。就这还往往都是二牛三人,采用“二牛抬杠”的方式进行耕种,不仅耕地缓慢,尤其在掉头的时候简直是要了命了。
什么曲辕犁,那几乎就是跨时代的产物!
原本五口之家,辛苦劳作伺候数亩之地已经是精疲力尽了,可有了这曲辕犁,一人伺候这数亩地都不觉太过辛劳,若是再有一头耕牛,一人一牛,伺候个十数亩地也不是问题啊!
如此一来,一人一牛劳作成果,比之往常全家人的劳作成果还要更多,几乎全家人的吃喝也都不愁了!其劳作效率又起止提升了数倍。而粮食问题的解决,按照养儿防老的华夏传统,你猜赵国的人口会怎样?
若是再加上更好的税赋政策与生育政策,不出数十年,赵国的人口将呈现几何型的增长。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案,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不是说生产的粮食能够立即翻倍,而是只要是下地感受一遍,绝对会爱上那种感觉——实在太轻松了!
只是,这其中,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曲辕犁可不是什么高科技,虽说不至于一眼就给学会了去,可若是存心想要仿造,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若是此等利器落入了秦人的手中,那可就变成资敌了。
必须保持曲辕犁至少五年以上的技术壁垒优势,如此才能积蓄出足够多的粮草。甚至有可能的话,要等赵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之后才能将此利器公诸于众。
唯一的好消息是,如今的户籍制度还算严苛,消息传递更是艰难,秦国即便有探马也多在邯郸等大城市之中,乡野之地,想来也不会太过在意。
曲辕犁虽强,在如今之士人眼中也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上不得台面。因此也不会过于关注,而等他们真正了解到曲辕犁的功用时,早已为时已晚。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赵括还是必须加以防范。
而这也正是赵括迟迟没有将此帛书拿出来的原因。想要防范只有一个办法,偏偏这个办法绕不过去的便是政务。
战时,赵括自领两郡一切军政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赵括离开,两郡之地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吗?
手上没人啊!
赵括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可用的人,自家老头子留下来的也就堪堪许历一人,自己在战场上手下的赵韦,这二人的忠心应该算是第一等的,而廉颇给自己介绍的孙崮跟随自己浴血沙场,也算是可以任用的。
至于周骐和廉颇本人、以及田单,或许都还需要考量一番,至少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可是啊可是,算来算去,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军旅中人。也就田单算是有些经验,可如今的赵王连自己都不信任,能信任田单一人孤守于外吗?
显然不能。
最后的最后,也只剩下平原君了。
单单平原君的身份就不可能抛下中枢要位,来苦守上党了。
愁啊!赵括,都快愁死了!
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赵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传令:命亲军首领许历,赴河内郡,与田单将军帐下听令!”下定决心的赵括唤来许历,当即命令道。
只是许历哪里知道赵括的深意,在许历的脑海之中,只一个念头:不能离开上将军身边——如今的上将军还正受着伤,身边根本缺不得人。
当即许历便要拒绝:“上将军,吾!”
赵括当然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挥了挥手,打断了许历,缓缓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只有你去,本将才能放心。至于本将处,明后日赵韦便回返了,无碍的。”
说着,赵括缓缓从桌上拿起那面帛书,小心叠放好,交到许历的手中,道:“到河内后,无需与田单将军前往接受郡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