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纵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无敌小神医,神武大陆:灵初现珠,下马纵横,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哎,我说二阳,卧槽,这地方真是不错1
马晓光看着不远处的一汪绿潭,高兴的对宋高阳说道。
这里是位于四川广汉一个小县城的郊区。适值夏日的傍晚,酷暑刚过,呱噪了大半天的鸣蝉也终于累了,消停下去。略微掠过的一阵阵若有若无的微风,终于给这酷暑天儿带来些微的清凉。
在此地实习的大三学生马晓光,和好友宋高阳又和往日一样,偷偷从实习的机械厂,溜出来闲逛。和往日一样,两人没有往县城中心广场方向凑热闹,比如看广场舞大妈跳舞,或者三三两两的小年轻情侣在广场上坐着闲谈,或者轧马路。而是往附近的一座不小的山上乱窜。宋高阳管这个叫做:放风。
马宋二人是“天府之国”四川成都一所大学机械电子系的大三学生。他们专业在这个暑期安排来这里实习。所谓实习,其实就是下车间观摩和实践机械部件设计制造过程。其实主要是制造。什么磨床、车床、铣床,一应皆有。现在都21世纪了,早都是电子信息时代,还要看这些大部件的手工制作过程有啥用?不止他俩,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
可是学校的设置就是如此,指导员在之前的实习讲座上也给大家讲:同学们不要看不起这些过程,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要觉得买来集成电路,和精密元器件,让自动机器人拼装焊接一下才是高科技。我们金工实习的这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基矗有了这些,才有后面的精密制造、电路板、机器人车间,大家不要轻视敷衍云云。
好在年轻人精力旺盛,对啥都好奇。大家下车间自己切割个锤子,然后打磨、抛光,再用车间那台小巧有趣的激光雕刻机在锤子上刻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也都觉得兴趣盎然。后面的实习日子,也就按部就班,了无波澜。在略微熟悉周边环境后,大家基本都是下午实习时间一结束,就开始往周边跑着玩。马晓光和宋高阳,就很喜欢往这个山上跑。
两人是一个宿舍的的哥们。而且他们入学之后,马上就是军训。结果就是这个时候,马晓光一下成了轰动全校的名人!他们友谊,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是九月1日开学,开学后马上就是军训。这时天气已经略微凉爽,但是还是有点热。新闻里说,今年是近5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加上负责给他们这届应届生军训的教官,据说都是来自刚轮换下来的驻边疆部队的某英雄连队,对大家要求很是严格。列队、踢正步,房间内务整理,到后面的急行军、紧急集合,乃至熟悉枪支、打靶,简直一丝不苟!这不,就在那天,全年级新生都在大操场上列队站军姿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两个来自大城市的女同学,在女兵队列里本来站的好好的。突然就倒下了。教官冲上去一看,就知道是中暑。于是赶紧安排几个同学,把两个晕倒的女同学抬到树荫下,解开军装散热,同时让两个同学,赶紧跑到医务室喊医生。
结果好巧不巧,医务室的陈医生不在,说是去市区取一批药品,明天才能回来。按说中暑也不是大事儿,但是不知道晕倒的两个女同学到底体质如何,而且毕竟涉及人身安全,如果真出现什么意外,教官和学校指导员也难逃其责。加上军训基地在远离市区的一个稍显封闭的郊县的远郊区,就算去附近买药也不是那么方便。最近的县城都在60公里以外了。
就在大家一片慌乱的时候,就是这个马晓光挺身而出。从宿舍拿来一套银针,给大家展示了拍案叫绝的针灸绝技!只见他拿出几只银针,运手如迅雷般飞快的刺入那两个女同学脸部和腹部的几个位置,并偶尔微微捻动……短短几十秒后,两个女同学面如金纸的脸上,已经回过来些许血色,并缓缓醒了过来。
然后马晓光用大家准备的两大杯温水给她两漱口,又让她们喝下大半杯,再在他的指导下做了几下深呼吸后,两位女同学竟又活蹦乱跳的完全恢复了过来。甚至想要继续参加训练。不过在一脸懵逼的教官以及受到惊吓的慈祥的年级女指导员的要求下,两位女同学总算回到宿舍休息。
但是两人从苍白晕倒十多分钟,到马晓光出手几分钟后就气色回归,并一路小跑回宿舍的神采飞扬,这等神迹让马晓光一举成名!很快参加军训的全年级都知道了,机电2班的新生中有他这么一号来自中医世家的针灸小神医!宋高阳也是在这时对这个同寝室的哥们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两人一聊之下,发现有很多兴趣爱好共通之处。虽然家庭背景不同——宋高阳来自首都大城市,爸妈都是普通工人。马晓光来自某中部省份小县城的中医世家,但是两人对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下到医学科技机械电子,甚至最近上映的电影、校园里女生裙子的长短和外貌、籍贯的关系等,都相当的吻合。所以短时间内,两人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而两人的高频交流,也很快产生了一个“互损”的化学反应:两人各自给对方取了一个够“傻”的称呼。宋高阳率先出招,称呼马晓光为“马大缺”。
“为啥给我取这么动听的一个绰号啊1马晓光一脸平静。
“天残地缺啊,”宋高阳笑嘻嘻的说:“你不是小有天光么,我觉得大有残缺才真正适合你。”
宋高阳一脸坏笑。
“卧槽,知音碍…宋二阳1马晓光毫无示弱:“我吧。是真的觉得你高。物极必反,所以,你是相当的二。不冤枉你吧。”
“哈哈哈哈……”宋高阳听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一阵大笑。
从此,两人在彼此的口中,这两外号算是坐实了。
宋高阳对马晓光的针灸感到非常神奇。他对中医谈不上好感,甚至以他的智商看来,中医很傻缺。但是马晓光对女同学的急救,又有着那么立竿见影的神奇功效,他亲眼所见,不得不服。
后来深聊之下,才知道马晓光他们家是正经八百的中医世家。据他说,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已经是名中医了。还曾是明代皇上的御医——家里有珍藏的御笔“妙手”绢书一封,据说是明代著名“木匠皇帝”天启的手笔。老爷子岁数大了之后,辞了御医官的职位,告老还乡,以种菜课孙为乐。同时还开了一个小诊所,每日为乡亲义诊,不收取诊费,只让受诊的乡亲在后山荒坡上,种下一棵或数棵桃树即可。老爷子医术高绝,救人无数。短短几年间,后山上的桃树竟然蔚然成林。老爷子也在九十八岁那年,端中堂中,一笑而去。而他们老马家这中医医术和口碑,也就是从那时起,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现在家里面挑大梁的是马晓光他大伯,县城中医院的副院长,当地绝对的中医权威。名声直达省城,甚至全国各地也都有患者慕名而来。而马晓光的父亲,反而对中医兴趣一般,是一个电子工程师。当年当兵就是电子兵,从部队复员后,转业到县里的国营无线电厂工作。马晓光自己则从小在爷爷和大伯的悉心教导下,耳闻目染,加上似乎很有这方面的天资一般,很快脱颖而出。他八岁开始就通宵达旦的读《黄帝内经》、《本草》、《难经》等经典;十岁就开始跟着爷爷大伯给病人诊断、抓药;十三岁就能够对爷爷和大伯开的药方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修改建议,还颇有精到之处。乐的老爷子满面红光,胡子一颤一颤的说:“后继有人、后继有人!青出于蓝、青出于蓝啊1从此更是对这个孙子宠爱有加,悉心栽培。
到大约十六岁之后,凡是来就诊的病人,只要马晓光在家,几乎都是他先诊,爷爷再来把关,他的药方爷爷几乎很少改动,最多在用量上加以斟酌。以至于后来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老马家又出了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小神医!只是后来他忙于高考,出诊的次数就几乎为零了。
“可以啊,马大缺。我说你当时下手的时候,那叫一个稳准狠。”宋高阳笑嘻嘻的看着马晓光:“我当时就站在你身后,你丫那手法,可真够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