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牛肉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1章 上下一心,一致对外!,回到大梁做昏君,只吃牛肉面,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王军队大旗迎风飘荡,“梁”字无比显眼。
大梁朝内对军旗有严格规定,各地方军和藩王除被征调外可以使用大梁国号,平日只能用封地名号。
燕王朱迪出军是“燕”字军旗。
韩王朱康出军理应是“韩”字军旗。
但他用的是“梁”字国号军旗。
朱迪面色阴沉,眸子闪过骇人的杀意,胸膛怒火节节攀升。
朱康竟是小皇帝的人!
他猛地明白为何朱康对昏暗的大梁没一丁点心思,在他抛去橄榄枝时却爽口答应。
原来这是个圈套!
朱康早就投奔了狗皇帝!
朱迪也明白韩王为何要晚一天出兵,压根不是因为军需未到,而是要故意形成前后夹击。
这一子,未落便败。
韩王朱康骑着白色战马,嘴角扬起淡淡笑意,眸子闪过戏谑神色,表情嘲讽。
“诸位将士,燕王起兵谋反,我等受皇帝号令,手持陛下御令,该当如何”
说着,他掏出金灿灿的御令。
“杀!剿灭乱党!平定大梁!”
“杀!剿灭乱党!平定大梁!”
“燕王该诛,北地应灭!”
十万将士气势如虹,喊声震天。
这一喝,打破军心涣散的北地大军最后的希望,他们苦苦支撑等待的援军竟然是带着屠刀的敌人。
朱迪咬牙切齿的怒视朱康,身后狄云和陈诗诗应声而动消失在混乱的战场。
“将士们!韩王背叛我们,吾等应杀出一条血路,冲到西北道,齐王会率领五万大军接应我们!”
朱迪为鼓舞军心,编出齐王一说,方才稳住阵型不破。
朱康目光扫视战场,记住陈诗诗和狄云的去向,大手一挥,前排火铳军开始轰杀。
吴阶五万精锐发动进攻。
前后夹击,西北戈壁滩一场大战爆发……
……………………
京城。
奉天殿。
朱佑德将匈奴、西域进犯的消息告诉大臣。
群臣听闻皆是震惊,末了爆发出嘈杂的议论,一个个表情愤怒言语激昂。
“陛下,匈奴不过手下败将,多次侵扰边境实属挑衅,臣建议出兵应战,扬我大梁国威!”
一向坚持求和的老臣,竟站出来央求发兵。
“陛下,臣附议!大将军坐镇西域,火铳军势不可挡,匈奴这是想趁火打劫,若不给予教训,恐扬其威名!”
“老臣上奏!大梁应当血战到底!”
“臣附议!”
“附议!”
“……”
满朝文武纷纷上奏要求发兵出战,就连一向主张求和的数位老臣,也怒斥匈奴挑衅,必须打压。
朱佑德缓缓起身,胸腔涌出一抹振奋,我大梁,终于有了血性!
对比上次北燕来犯,群臣退缩上奏求和,上至尚书下到黎民百姓看不到一点血性。
但这次,群臣激愤上下一心,大梁血性凌云志!
“诸位,吾等与朕想法一致。西域挑衅大梁,匈奴也来凑热闹,那就打!”
一声怒喝,群臣振奋,小皇帝对内虽昏庸暴躁,但面对外邦挑衅,从未手软。
这时,一位小太监手捧奏折上报:“陛下,韩王密信!”
“王忠厚,念!”朱佑德看都没看,韩王来信,定是胜利的前兆。
“臣朱康,受浩荡皇恩,持御令剿匪,现已接近西北道。”
“先锋来报,吴阶将军与王破天统领大败燕王军队,臣快马加鞭率军前往夹击,预计清晨形成包夹之势,傍晚便可取胜!”
短短几字,群臣无一不震撼。
燕王造反起义
韩王手持御令剿灭
这、这……这都是何时的事
满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高台上的小皇帝神不知鬼不觉就布置好一切。
都说陛下昏庸,若非有内阁辅佐天下必定大乱。
直到此刻,群臣方才明白,并不是内阁辅佐,而是陛下圣明。
大梁境内一举一动皆逃不过天子眼目,内阁不过是按照天子吩咐行事。
如此圣君,乃大梁机遇,崛起的机遇!
满朝大臣,跪地齐喝:“陛下圣明!”
唯有林云一人面色慌张,还好站在后方并未被察觉。
洛云山适时的站出来:“陛下,兵部调度兵马,征调全国地方军三十万!各地皆有出兵!”
“五大藩王以及各个封地,共出兵二十万!共计五十万大军!”
朱佑德扫视一圈,看着匍匐的大臣,心底安稳,朝政稳定方能一致对外。
“传朕御令,五十万大军就地前北境,由兵部统一调度,待西北战事结束,联合西北军团,直冲匈奴!”
“灭匈奴,亡西域!这一战,大梁务必要打出国威,打出威慑!”
“先祖扫荡江山未吞并匈奴、西域等小国,朕本该秉持和平之心遵守先祖约定,但面对挑衅,绝不手软!”
“犯我大梁者,虽远必诛!”
朱佑德一字一句,整个朝堂无一不热血沸腾。
内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冯伯功站出来上奏:“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十万大军后勤应要保证……”
冯伯功点出困难。
户部尚书林云调整情绪,上奏道:“户部储藏粮草只够供应三十万大军半个月……”
“若需供应五十万大军作战,需从各地征调……”
此言一出,大臣坐不住了。
“陛下,老臣家中世代经商,愿捐赠钱粮保证后勤!”
“臣愿捐出俸禄!”
“微臣愿捐出家产,助大梁作战!”
“……”
满朝大臣,纷纷上奏。
有钱捐钱,有粮捐粮。
每人皆是心甘情愿。
上次捐赠,朱佑德是为清理朝中大臣,强行逼迫。
但这次,是大臣主动捐赠。
短短半天,大臣硬是凑出一批军需。
朱佑德记住每一位大臣名字,心想一定要刻成石碑放在城中日日铭记。
这些,都是大梁未来发展的根基。
有些是先帝时期留下的顾命大臣。
有些是中途策反,建功立业之人。
有些是朱佑德一手从科举、四大学院等提拔上的。
满朝大臣,皆在朱佑德掌握之中。
“后勤一事由户部调度,全国征调,朕会在京城设法制衡一二。”
下了朝,朱佑德唤来洛云山、唐火、周孔方等大臣,商讨战事补给……
与此同时,京城外。
崀山刺史率领麾下一万精锐以及两万民兵悄然进发金陵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