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待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首战告捷,八零福妻巧当家,晨曦待来,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病房里人多眼杂,口舌也多,三人决定把这一包东西搬到附近的小花园儿里去整理。
母女两人有说有笑,手上的活儿也不耽误,相比起来冯艳军干起这种细致活儿就显得十分力不从心,智只能给两人打打下手,跑跑腿。
东西整理起来也很快,毕竟她还是有些经验的。
她把这些品类,分样式整理好,准备今天晚上就小试牛刀,在医院门前摆个摊。
这一包里面居然有头花、头绳、红粉绸子、发夹九百多对,品相非常好的也有一百对,她打算把这一百多对,再配上一些好些地凑上三百对,放在医院门前卖,能卖上高价。
其余的带回农场去,或者找时间去那些工厂附近的小市场去卖。
冯艳红这两天已经观察过了,下班的时间段不会有人来赶人,门前卖水卖冰棍儿的都有固定的地方,卖沙枣花的老太太,拿的是柳条筐子,就站在出口处。
母子三人出了医院大门,冯艳红挑了颗槐树,把编织袋铺在了树底下。
虽然离门口远了几步,但她嗓子亮,不怕招不来顾客。
冯艳红三两下铺开,大致整理了一下,还没等她开嗓,就有个背着小皮包,穿着一身衬衣西装裤,一头乌黑发亮编程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女孩走了过来。
“同志看一看,发饰便宜卖了吗,五毛一个,我这刚刚出摊儿,再给你算便宜些,八毛一对儿。”
这个价格比起那些杂货店里的价格已经便宜很多了,爱漂亮的这些女孩子们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这么好的东西,真的八毛一对儿给我”
年轻姑娘一边在自己的大辫子上比画,一边提着嘴角带笑地询问冯艳红。
“这还有假咱们虽然是做小买卖的,但也得说话算数不是,同志要是喜欢可以多挑几对。”
“好。”
那姑娘欢欢喜喜地应了一声儿,眉眼弯弯地一脸喜气,在自己的头发上比画,仔细端详。
没过一会儿手上就挑了七八对儿,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冯艳军一早就躲得远远的,生怕误了冯艳红的事儿,白绣左右观察,不敢靠近,又没法放心的坐着。
看着那么一丁点儿的摊位上慢慢围起了人,又站在不远处点着脚尖往里看。
“同志,一共十一对儿,你买得多,就给我十对的钱,这一对就算是送你的,给八块就行了。”
“真的呀谢谢你了,回头我带我们同事也来。”年轻姑娘高兴地露出笑容,痛快地付了八块钱。
“那我也买八块钱的,你能给我也送一对不”
围在一边正挑的尽兴的姑娘抬起头,眼神乌亮地问道。
“可以,我今天也是第一天到这里来,就当做活动了。买十对我都可以再送一对。”
冯艳红嗓音响亮,掷地有声,欢欢喜喜的被一群姑娘围着,忙得恨不得手脚并用。
站在冯艳红身后不远处的白绣,脸上的色彩却是五彩缤纷,看着女儿忙,却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帮得上忙,纠结了好一阵子。
最后还是冯艳军不知道是从哪里找了个小马扎,拉着她到树底下坐着去了。
等到快到了医院的规定时间,冯艳红都还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冯艳军跟她打了个招呼,就先送母亲回了病房。
买不了十对的,跟同事朋友拼着买十对,走的时候个个都带着美滋滋的笑容。
小摊上源源不断地涌进人,偶尔也会发出欢笑声,一直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摊上的东西少了一大半。
冯艳红满心欢喜的握着自己的小布包,鼓鼓囊囊地装了不少的钱呢。
“艳军!咱们先回旅馆,等会儿姐请你出羊肉臊子面。”
姐弟两人在旅馆换了个双床位的房间,房间宽敞,有电灯,把门窗锁好才把布包里的钱倒出来,一张一张地整理一张一张地数。
“姐!真能卖这么多钱啊”
冯艳军看着这些钱,下巴都快惊掉了,这得有他两三个月的工资了。
“嗯,我也没想到医院门前卖这些东西会这么受欢迎。”
其实她想到了,因为医院的待遇比一般的工厂还要好,女职工多,她卖的东西价格便宜,但数量上就占优势,卖的自然不会差。
“一百三十二块八,收获真不少。”
卖这些小东西果然是暴利,上辈子她刚做生意的时候,只知道一对一对的卖,一天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卖几十块钱,现在这样学着有买有送,卖起货来速度又快又轻松,利润也不比那个时候少多少。
只是她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捡到这种便宜,往后如果还按照这种方式来卖,恐怕利润要比现在少一半
管它呢!一边走一边说,也不是只有这一种东西能卖。
“妈回病房的时候还在说,这些人真能花钱,一斤肉才两块,买几对头花的钱,能买四五斤肉了。”
“那可不一样,女孩子有几个不爱美的”
冯艳红看着钱,眼里满是笑意,突然惊呼道:“呀,你带妈去吃饭了没有”
“放心,我给妈在食堂买饭了。”
冯艳军白了一眼老姐,心说他有那么不靠谱吗还能把这事儿忘了
“你挣那么多钱,只吃一碗羊肉臊子面可不行,我还要加十串羊肉串儿。”
“行!给你二十串儿,汽水儿随便喝!”
一毛钱一串儿的羊肉串她还是请得起的,汽水儿也不过八毛钱,她今天不光回了本钱,还挣了九十二块八毛,顶得上艳军两三个月的收入了。
首战告捷,是该庆祝一下。
冯艳红把钱分成了三份儿,在自己和艳军衣服的夹层里各藏了一份,剩下十几块钱的零钱装进了外套的里兜,姐弟俩才出了门。
银城有很多外地人,为了发展银城从五十年代到现在都还在分批引进了不少知青下乡人员,后来还大批量地接收了外地人口。
银城这些年发展迅速,再也不是那个‘一条街两幢楼,一个警察看两头’的情景了。
现在的柳树巷即使到了夜里点,依旧还是一副热闹的场景,街边摆着折叠餐桌,折叠圆凳方凳,烧烤炉子就在店门前,家家户户都挂着灯,整个一条街人来人往,比白天还要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