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5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tx程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很快漠北其他各部很快都知道了,向大宁冠军侯效忠好处多,只要向大宁冠军侯效忠,向大宁交税,刘家军就会保护他们,遇到天灾大宁议事府还会收购他们被冻死的牛羊,还会廉价卖给他们食物。
他们可以从大宁购买数量巨大的物资,说汉话可以少收税,穿汉服可以少交税,有大明制式的房子,可以少交税,自认为自己是大明人,也可以少交税。
在不知不觉中,前来投降刘明遇的部落越来越多,很从女真勇士,前来跑过来向刘明遇效忠。
对于女真人来说,什么国家,什么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吃到嘴里的肉实惠。
他们分得非常清楚,在刘家军的火炮和火铳之下,抵抗是没有任何出路的,特别是刘家军的枪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长枪如林,直接以蛮不讲理的方式撞过来,无论多么勇敢,下场只有一个,被长枪串成血葫芦。
皇太极其实也知道,老虎在扑向猎物之前必定会小心的收起自己的尖牙利爪,放低姿态将自己隐藏在草丛中,绝不会发出一丝声响。
而此时,刘明遇就像一只老虎,他对辽东各族人民,如同阳光一般温暖,遇到脏兮兮的脏小孩,他拿出的不是刀枪,而是糖果。
看到挤眉弄眼的各族美女,刘明遇也不是直接扑上去,而是送给美丽的姑娘一朵头花,或许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手链。
看到一个部落周围死了太多牛羊,刘明遇会掏钱把这些牛羊的骨头买下来,给受难的牧民一些粮食,让他们熬过难关。
刘明遇看到受伤的青年,会用纯净如水的烈酒,给他们清洗伤口,让他们快速愈合,在互市的交易中,全记商号一直以仁义闻名。
遇到困难的部落,哪怕是瘦弱的小羊,也会照单全收,从来不会挑肥拣瘦,似乎,有些傻!
刘明遇的声望值也成火箭般飞涨,在不知不觉中,居然多达四千多万。
皇太极对于羊毛换食盐的交易,非常赞同,刘明遇脑子有病,趁着他病的时候,赶紧多换点食盐,省得将来刘明遇会后悔。
就这样,自从湄沱城互市兴起以后,每天都有那些驾着高车的,高车上拉满了羊毛的女真人前来湄沱城换粮食,换盐,换布帛,换铁锅,换茶叶,换瓷器。
刘明遇除了武器装备不交易以外,其他的物资,敞开了交易。
实上,除了女真人是不交易武器,像锋利的破军刀,锡伯人可以用一匹马的价格换到一把刀,或者一支锋利的长枪。
两匹马的价格,可以换一具铠甲,五只羊可以换一面钢铁打造的盾牌。也有一些索伦人或锡伯人从全记换到了武器装备,转手高价卖给建奴,刘明遇就算知道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上一只眼,假装没有看见。
这些充当二道贩子的部落,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羊毛可以卖钱,骨头可以卖钱,别说动物的骨头,就连人的骨头一样可以卖钱,刘明遇与陈应在怀远镇的需求都是一样的,用骨粉充当磷肥,为庄稼提供肥料。
随着互市的开展,随着通过互市获得好处的人越来越多,刘明遇的美名也传扬四方。
没有人知道,随着他们赚得不亦乐呼,不动声色之间,他们的命脉已经被刘家军捏住了,他们的幸福,将要由生活辽东整个游牧民族来买单。
当然,就算知道他们也不会在乎,如果刘家军愿意多给点东西,他们甚至不会介意骑上马背上弓作为刘家军的开路先锋,用自己族人的鲜血去换取更美好的前程。
自从双城卫被拿下来以后,刘家军没有扩充步骑炮兵,不过刘明遇却在湄沱城,收下了将近四千名女真骑兵,无论是生女真,还是熟女真,刘明遇全不介意。
他不管民族,只要够忠心就行。
真以为游牧民族像《狼图腾》里说的那样如狼群一般团结
笑话!草原狼族的历史其实可以一分为二,半部是内砍史,半部是跪舔史!
内砍史就不用说了,看看匈奴内战,看看成吉思汗老爸是怎么死的就知道了,当然,当年蒙古大军横扫世界,他们在征讨欧洲、南亚、西亚、整个战斗中,伤亡不过数万人,可是他们在短短百年之内,内战砍死的人,超过百万。
跪舔史……貌似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赵国飞骑中有大量来自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狼族的骑士,到了汉朝,霍去病麾下的铁骑中匈奴骑士的几乎比汉族骑士还多!
甚至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唐军的突厥骑士、薛延陀、铁勒、包括羌、吐蕃各族武装都有,当然,唐朝也是因为这样吃了大亏。
对于这些狼族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物资,更多草场,拔刀去砍自己人根本就不算个事!
崇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杨纤纤离开辽南,前往阔别已久的大宁,原本计划七月份开始举行大宁举试,只是非常可惜,因为辽南突降暴雪,这个事情就被耽搁了起来。
杨纤纤抵达天门县,随后陈天泽就找上门:“夫人!”
“请坐!!”
刘明遇心中对“女子干政”没有很深的抵触,也没有要严防“牝鸡司晨”的观念,杨纤纤是他老婆,这个老婆处处为自己考虑,而且能力也不见得比身边的一些男性手下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这个老婆帮忙
所以他并没有故意给杨纤纤参政设限。而且从杨纤纤从大名府移居大宁开始,杨纤纤就已经在军政两方面都有一定建树,在刘家军中影响力极大,刘明遇前年西征的时候,尤其杨纤纤更是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后方的领导层核心人物。
“陈先生过来所谓何事”
陈天泽苦笑道:“门下这次是举试之事而来,不知道侯爷何时才能从辽南回来”
“这个……还真说不准!”
陈天泽叹了口气道:“待考书生等得太久,却也不好,会影响后来者的情绪,既然侯爷不能回来,那就来个移船就岸,让这些书生到辽南金州去受侯爷考核吧。”
杨纤纤微微一愣:“此事关系重大,议事府那边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文弱书生,此去辽南,既需乘船,冬天风大,这一路辗转两千里,只怕是会有诸多怨言!”
陈天泽道:“侯爷在咱们大宁,行的是汉唐之法,在大唐时代,需要的是上马可以打仗,沙场决胜,下马可以治民,庇护万民的高绝之士,而不需要走不得路的酸儒!东行再艰辛,也不过是一路走过去,我们的将兵当初却是一路杀过去的!让他们一路东行,看看这片土地究竟是什么情况,看看百姓是如何生活,也让他们知道创业之艰辛!”
杨纤纤叹了口气道“若是他们不敢去……”
“那这样的人不要也罢!”陈天泽笑道:“为侯府录用几个寻章摘句的书生,有什么好处!”
杨纤纤转念一想也是,跟着刘明遇的时间越来越长,她越是体会到刘明遇对于读书人的态度,在宽河书院第二年的开学典礼上,刘明遇对着全校师生曾发生过关于“读书人风骨”的演讲。
刘明遇对于这种东西,是信手拈来,不过内容放在大明却是有些大逆不道,他开始讲的是明初大儒方孝孺:“方孝孺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太师,德高望重,博学多才,在成祖打进南京城,建文帝失踪,但是满朝文武皆视建文是大明正统,成祖想收买方孝孺,方孝孺在明太祖陵前将他一通臭骂,逼得成祖下令灭其十族,也留下了“天下读书人是杀不绝”的遗言。方孝孺的执拗在于对君臣大义的坚持,他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全了君臣之义,也坚持了“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操守……”
这种文章在后世没有八千,也有一万,反正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古代的读书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淡泊名利型,他们无心仕途,坚持在学校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他们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明晓事理,为人正直。
哪怕是请客人吃饭,如果客人感兴趣,他们能将每一道菜每一壶酒的来历和做法都细细的跟客人分说,如数家珍,跟他们一起,你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话题。读书读到动情处,他们会泪流满面,甚至伏案痛哭。
有人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读书的民族,这话没错,但是放到一百年前,犹太人自己恐怕都不敢这样说,因为在古老的中国还有这样一群读书人。
他们也许一生中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做人绝对正派,国家危难关头,他们会挺身而出,不能力挽狂澜,便以身殉国,这种人,我们一直称之为“士”,他们对得起这一包含着无数荣誉的崇高称号。
他们读书,不是为了明晓事理,而是直奔金榜题名而去的,十年寒窗苦读,图的就是光宗耀祖,尽享荣华富贵,如果不能如愿,他们的心理就会扭曲,轻则愤世疾俗,重则起兵造反甚至干脆投靠外敌。
他们没有家国的概念,只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美其名曰“良禽择木而栖”,宋朝敌军都兵临城下了仍在相互倾轧内斗不休的士大夫,南明灭亡后,在南京城外跪满一地的高官,都是这类读书人。
他们心胸狭隘,顽固不化,死抱着圣贤之书不放,碰到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将其毁灭,实在无法毁灭的就极力抗拒,反正绝不接受!
刘明遇在学院里开设体育课,其实一直被人诟病。
不过刘明遇却不仅仅不改,反而变本加利。从原来的每个一个月训练,增加到了两个月训练时间,训练的科目和内容,与刘家军士兵差不多,只是难易方面有些增减。
杨纤纤同意了陈天泽的意见,很快就落入执行。
前来大宁碰运气的读书人起初只有几百人,最高时间多达三千余人。不过因为大宁举试前后推迟,有一些人又返回了关内,准备崇祯七年的科举考试。
随着现在崇祯七年科举考试结束,又有不少落第的读书人再次来到大宁,终于经过三天的考试,三千三百余人中有五百二十七人被通告通过了初试。
还有没有等他们来得及欢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