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探听
十一月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三章:探听,清穿:我在康熙后宫当刀俎,十一月里,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康熙赐给五阿哥名字传到寿康宫以后,太后倒是没多想什么,她也不懂汉话,只是听宫女们说“祺”这个字代表着福气、吉祥后就很高兴。
但是宜嫔却破天荒的多想了。
她原本性格是很直爽的一个人,但是当了母亲以后,在自己孩子的事情上,总会多出一些敏锐感。
回到自己的翊坤宫里,她抓着自己贴身默默的手,脸上有些不知所措的问道“嬷嬷,你说,皇上给五阿哥赐的名字,会有些什么别的含义吗?”
嬷嬷有些纠结,等宫殿里的其他人都下去了以后,才在宜嫔的耳边轻声说着“今天寿康宫的宫女找皇上的时候,皇上正在承乾宫陪贵妃娘娘和四阿哥。”
“承乾宫?”
宜嫔倒没有多想会觉得五阿哥的名字是佟佳婉音吹了耳旁风的结果,在她印象里的康熙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被其他人左右的人,所以如果康熙的这个名字真的有其他的含义的话,那么只有可能是想借此来警告她。
想到这里,宜嫔的脸上露出些许的苦笑,有些无奈的摇摇头,“看来本宫和五阿哥的母子缘分真的浅薄。”
不管这个名字是康熙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短时间内她都不能跟寿康宫走的太近了,甚至可能还需要避嫌。
这也就意味着,她要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五阿哥了。
“太后娘娘…………”想到这里,宜嫔不禁对好心办坏事的太后娘娘有些许的幽怨。
今天太后娘娘干得这一出事,不仅让她在皇上面前丢了分,可能为她惹来承乾宫的埋怨。
所以宜嫔不得不往承乾宫走一趟。
皇上那里不好解释,一旦解释了就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有心机多想,而她在皇上面前的形象一向是直爽、不懂心机的,哪怕后宫妃嫔在皇上面前都有两幅面孔,但是只要藏的好,掩饰的好,在皇上面前就能永远保存你想让他看见的形象。
宜嫔不可能主动去撕毁她在康熙面前的伪装,除非她真的以后再也不想要圣宠了。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哪怕不为她自己,为了五阿哥她都不能失去圣宠。
“去打听打听,皇上这个时候还在承乾宫吗?”
如果皇上不在承乾宫的话,宜嫔打算立刻就去承乾宫找佟佳婉音解释并且道歉,因为赔礼道歉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宜早不宜迟,而且一旦晚了以后就不好开口说了。
但是如果皇上这个时候还在承乾宫的话,她这个时候跑过去就不是道歉而是结仇了,承乾宫很有可能认为她是过去争宠的,再没有分寸的妃嫔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提前打听打听还是很有必要的。
很快,打听消息的宫女就回来了,“皇上在一刻钟之前已经离开了承乾宫,似乎是回了乾清宫处理政事。”
宜嫔让人去给这位宫女取了些赏赐,便让她下去了。
像这样的打听事情当然不能大喇喇的去随便找个人问,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被视为窥视圣踪,到那个时候可是不得不去慎刑司走一遭的。
那么后宫的这些娘娘们该怎么去探听皇上的消息呢?
就要靠宫内那些的人脉广博的小宫女小太监们了。
这个时候,清朝后宫还没有禁止结干亲这样的事情,所以后宫中很多同乡的小宫女小太监们都会结干亲,就图在宫内能多混个好人缘。也有些年纪大的老太监们会收一些干儿子干女儿,当然,收干儿子的多,收干女儿的少。
因为太监们没根,他们收干儿子干女儿图的就是将来等他们老了以后不能再伺候主子了的时候,能有人在他们床前伺候他们,给他们养老送终。
而这些干爹干儿子干姐姐干弟弟之类的自有一套联系人的方法,有时候相互传递一些消息什么的。
比如说翊坤宫刚刚派出去办事的这位小宫女,她就认了一个在御花园扫地的小太监做干弟弟。御花园作为承乾宫和乾清宫之间的一段必经之路,圣驾的行踪当然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而且也不止那个小太监一个人看见了,在御花园干事的许多人都看见了。
所以当自己的干姐姐来找他问消息的时候,还有大笔的银子拿,小太监当然很痛快的说了。
说来结干亲这种事情还是从前朝传下来的。
满清当年刚刚入关的时候,身上北边的风沙都还没洗干净,穿的衣服里都还带着牛羊的气息,依然有着很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征,在各种礼仪制度上都很不规范。
更不要说底下伺候人的女奴们的规矩了。
明朝所有的宫女太监们进宫以后,都要先学好规矩了才能送到主子们身边去伺候人。而当时的满族却不一样。
他们身边伺候的人都是花钱买的女奴,买来就直接用了,哪里会像汉人那么讲究搞一个上岗前培训,所以原来没享受过这些也就算了,等后来入了关体会到了当时明朝贵族们所过的生活以后他们当然不愿意降低标准。
那么自己家的女奴做不到,别人家的丫鬟做的那么好怎么办?
就直接把别人家的丫鬟给抢过来好了。
当时的紫禁城里也差不多。
满族攻克紫禁城以后并没有大肆的遭杀抢掠,所以原来伺候明朝贵族们的那一批宫女太监们还留下了很多,排除了一些异己以外清朝人就接着用他们了。
而众所周知,明朝的太监们结干亲之风是很厉害的,有很多厉害的太监们的干儿子甚至是当时的朝廷大臣。
所以清朝最初虽然也有提过要禁止后宫太监们结干亲,以避免清朝以后像明朝后期那样让宦官当政。可是问题是,清朝后来用的包衣太监们都是最开始由明朝的太监们带起来的,这师傅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下面的徒弟,一代一代下来,这股结干亲之风早就断不了了。
也是基于此,现在妃嫔们想要得到皇上的行踪还是很容易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