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明朝的四大恐怖特务机构
独孤九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大明朝的四大恐怖特务机构,穿越大清杀敌立功封异姓王,独孤九招,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东厂提督曹化淳求见!!!“。
第二日,日上三个,崇祯终于醒来,刚吃了点早点,王承恩便在养心殿外低声奏报道。
”东厂提督曹化淳,这乃是朕的心腹,让他到养心殿候着“。崇祯皇帝懒洋洋的道。
看着睡在身旁的陈圆圆,佳人如玉,体香如兰,气息微弱,香唇微张,气弱游丝,估计是昨晚被折腾的够呛。
崇祯皇帝越看越满意,禁不住抱起陈圆圆又是一顿打打杀杀,提枪在美人身上横冲直撞,陈圆圆一边睡一边放弃抵抗,让皇帝长驱直入,到处攻城略地。
。。。。。。。
说起东厂,就先说说的大明的四大特务(特权)机构。
相信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很多人对于明朝的厂卫,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明朝的厂卫到底有哪些?又分别负责什么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明朝的厂卫组织。
一般不太了解的人说起明朝厂卫,可能会以为就是指东厂和锦衣卫。但实际上的明朝厂卫,主要包括四个机构:东厂、西厂、内厂和锦衣卫。这四大机构直接服务于皇帝,得到特许,独立于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之外,具有独立审判并处罚犯人的权利,这也构成厂卫权势过大,从而令人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笔者将对四大机构一一做介绍。
这第一自然是锦衣卫了:
朱元璋登基后,设立了“拱卫司”,后来更名为“亲军都尉府”,主要负责皇帝的依仗和侍卫工作,这就是“锦衣卫”前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开始编织各种罪名,对功臣下手。要清算大臣,手下就要有好用之人。于是,朱元璋便将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撤掉,正式设立了“锦衣卫”。
锦衣卫长官是指挥使,为正三品,其下有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使(从四品)、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
锦衣卫设立后,就主要负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等事宜,直接对皇帝服务。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皇帝的主持下,锦衣卫发展十分迅猛。不仅廷杖的执行由锦衣卫负责,如果皇帝想清算某位大臣,也会交给锦衣卫用“特殊”手段解决。
虽然好用,但朝中大臣都对其望而生畏。加上锦衣卫多是屈打成招,又仗着权势多行不法,这让疑心很重的朱元璋开始不安。因此,朱元璋便下令撤了锦衣卫,将其手头上的案件,全部交给三法司处理。
朱棣即位后,认为锦衣卫很好用,于是又恢复了。这时候锦衣卫的特权更多了,不仅可以私自逮捕皇亲国戚,还参与到军事情报当中。锦衣卫下有十六个所,在编人数多达六万,遍布全国各地。除此之外,锦衣卫还直辖经历司、南、北镇抚司三个部门。
这三个部分各司其职。经历司掌管收发公文;南镇抚司掌管本卫刑法事务,主要就是管理内部人员;北镇抚司负责侦查、逮捕、审问等工作,还掌管着臭名昭著的“诏狱”,所以北镇抚司,也是最让人生畏的一个部门。
这第二个特务(特权)机构就是东厂
东厂的成立比锦衣卫要晚一些,不过设立的原因,却与锦衣卫有关。
朱棣恢复锦衣卫之后,还是渐渐感到给他们的权利过多,加上遇到一些紧急事务,传召锦衣卫不是很方便。于是,朱棣便成立了东厂,开始培养一些忠诚度较高的宦官。
永乐十八年,东厂正式成立,它的全名是“东缉事厂”。东厂同样直接归皇帝管辖,首领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任命,是皇帝最信任的宦官。东厂首领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不过大家更熟悉其简称“厂公”或是“督主”。
东厂刚成立的时候没什么人,所以朱棣就从锦衣卫调派高手,让他们训练一批太监。等这些太监合格后,就可以自己培养下一代太监。东厂负责的事务和拥有的特权,与锦衣卫差不多,不过东厂没有自己的监狱,如果抓到犯人,还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处置。
虽然东厂成立的时间,要比锦衣卫晚一些,但出于设立的根本原因,是朱棣想要让其监督锦衣卫,所以东厂一直凌驾于锦衣卫之上。锦衣卫指挥使见到东厂厂公,甚至都要行跪拜礼。
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刘瑾、魏忠贤等大宦官掌权之时,锦衣卫指挥使的任命,甚至都要经过他们的允许。因此后来的锦衣卫,也不得不依附东厂,成为其手下爪牙。
值得一提的是,东厂这样一个坏事做尽的组织,其总部大堂竟然悬挂的是岳飞的画像,实在是讽刺。
这第三个特务(特权)机构就是西厂
西厂的成立时间就更晚了,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渐渐对东厂的工作感到很不满。有一次,道士李子龙潜入皇宫,差点伤了明宪宗,所以明宪宗认为,光有东厂保护自己还不够。
于是,明宪宗让自己的亲信太监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高手,专门负责保护自己。除此之外,还让他们到民间去刺探动向。为了与东厂进行区分,所以明宪宗就将这个有汪直带领的团队,命名为“西厂”。
由于汪直是明宪宗的心腹,加上他也很努力表现自己,立下不少“功劳”,所以西厂的在编人数,渐渐超过了东厂。如此一来,汪直就更有干劲了,只要民间有任何风吹草动,他就要大动干戈。有时候没有案子,他也要设法制造一连串案子出来。
明宪宗见汪直如此能干,就给他更大的特权,就是可以不用汇报,便能直接抓人,并且进行审讯。史书记载汪直当时:
“气焰熏灼,凡西厂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请。”
时间一长,冤假错案就越来越多,群臣对于西厂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汪直一时间成为所有人的公敌,也就这样慢慢退出政治斗争的舞台。
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由于宠信宦官刘瑾,所以西厂又得以重开。不过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也正式宣告关闭,此后再没有重启过。
这第四个特务(特权)机构就是内厂
内厂又叫大内行厂、内办事厂,它是明朝厂卫中,权力最大的一个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加起来,都敌不过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朱厚照登基后宠信刘瑾,而以刘瑾为首的,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八虎”。当时八虎中的马永成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刘瑾掌管司礼监。一开始这些人狼狈为奸,一同蛊惑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时间一长,他们都想站在其他人之上,所以渐渐形成对立。
在这三人之中,朱厚照最信任的无疑是刘瑾,所以在他的怂恿下,朱厚照便成立了内厂。内厂的特权比东厂、西厂、锦衣卫都要大,同时还有监视这三个机构的特权,因此凌驾于三者之上。
虽然内厂存在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五年时间,随着刘瑾的倒台,内厂就和西厂一同被撤了。但是在这五年之中,刘瑾凭借内厂不断扩张势力,做尽坏事,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内厂和西厂的裁撤,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事。
这就是明朝神秘的厂卫组织,其实了解之后,发现也并不是很神秘。这四大机构之所以能够活跃起来,还是因为皇帝的怠政,以及过度纵容有关。
朱元璋和朱棣,他们统治时期的锦衣卫,因为在两位雄主的控制下,根本没有机会扩充势力,所以不足为患。像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这样的中兴之主,本身执政能力出色,又励精图治,所以这期间的厂卫,也不敢胡作非为。
而像明宪宗、明武宗、明熹宗这些皇帝,由于本人比较懒惰,不愿多处理政事,才会让汪直、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钻了空子。
到了崇祯时期,魏忠贤权倾朝野,锦衣卫只能依附在他之下。而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东厂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上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他最后也追随崇祯帝,自缢殉国。在明朝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厂卫,就这样随着这个王朝的灭亡,一同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
。。。。。
却说这东厂提督曹化淳,历史上也是一个极其厉害的太监。
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7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该年夏,曹化淳主持在家乡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撰碑文。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曹化淳同胞兄弟五人,三兄化富、四兄化勤早丧,曹化淳与同朝为官的次兄后军都督化雨关系最为密切。崇祯十六年六月六日,曹化雨病逝,因长兄化春年迈,殡葬及转年春立碑、建亭等事均由曹化淳亲临料理。
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经乡居六载。
甲申五月,清军入京,为崇祯皇帝后发丧三日,追赠庙号怀宗。十月,顺治移驾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