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山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大时代的开端,大明公务员,名剑山庄,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百零二章大时代的开端
其实何夕很早就研究水泥了。
只是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何夕也只能提供思路。让工理学院一炉炉的烧。而今已经差不多了。有了最初的配方了。
有了十万两一定能成。不,甚至用不了十万两。多余的经费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
朱元璋说道:“朕在南京做的事情。你知道吧。”
何夕心中一凛,知道正题来了。
何夕很长时间没有与朱元璋谈过了。这一次,几次与朱元璋相处,都没有交心。他也有很多想法告诉朱元璋。
何夕说道:“臣听说了。只是辽东没有接到清丈的旨意,这是?”
朱元璋说道:“朕故意的。你在宁波待过。你觉得辽东与江南最大区别是什么?”
何夕说道:“应该是人口。江南人口繁盛。而辽东人口太少了。人少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人多了就能做成事情了?天真。我知道你之前,想在江南兴建纺织业。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
何夕说道:“大概影响会更大一些。反对的人也更多一些。”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不仅仅如此。你会发现,你如果想用人。必须是世家大族之人。最后,你的弟子,大多是当地的读书种子。将来,你一死,你的一切被他们接管。或许你还有一二忠心的弟子,想要传播你的想法。要么被排挤,沉沦下僚,要么远走他乡。重新开始。”
“因为,朕就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不由带着几分惆怅。
何夕也顿时明白了。这不就是朱元璋的处境吗?
朱元璋从两淮起家,真正站稳脚跟就是在江南。但是在江南之后。与当地大族合作。与世家大族合作才有了根基。这些年来,朱元璋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又爱又恨,有斗争有妥协。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最后朱元璋还是放任了朱元璋与这些人靠拢。
其中义门郑家,就是一个典型。数千人按照族谱一起生活。人人都没有私产。部都是族中的。形成了一个大家族。而族长的权力,在族里面是绝对的。
即便是有族人做了大官,在外面哪怕是一品大员。回到家中也要列位于族长之下。
其他大家族,未必有义门郑家这么极端。但是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了这些大家族。大明朝廷管理地方很容易,只需与族长对接就行了。根本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征集到地方的钱粮。但是也很难。
因为一个政府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就要看能管到哪一级的。直接管理到人。动用人力物力也是更多的。但是如果朝廷管理人以族为单位。那地方官估计还不如地方大家族的族长。官府想办什么事情。必须听地方大族的。否则寸步难行。
这不是而今的大明。
毕竟朱元璋还活着。谁敢造次。但是这是以后的大明。
人有寿命,一个强人再强大。只能压制一个时代。不能压制一个阶级。
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没有何夕的历史上,朱元璋最后的选择。或者是,朱元璋压根就没有得选。朱允炆的性子,只能走与地方大族合作的道路。而相传朱允炆出逃。更是在义门郑家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有义门郑家的人誓死追随。
何夕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说得对。他如果在江南做这些事情,大抵与朱元璋在江南的局面。差不了多少。
朱元璋说道:“辽东就不一样了。大乱之后,一张白纸。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地方上都是以小户为主,连四世同堂都很少见。根本不要多大家族了。南方聚族而居的太多了。而是北方。一家都在十人以下。最多的是三四人的小户。你知道为什么?”
“盖因,靖康之后,北方战乱不知道多少年,什么世家大族要么死绝了。要么早就迁徙到江南了。你去数数,而今的江南大族,一半以上都是靖康前后迁入江南。”
“故而宗法尚存。而在北方。早就不知道这些了。即便宋讷名动天下,号称广平宋氏之后,唐丞相宋璟,但是所谓滑县宋家,门户如何?你或许不知道。宋讷一出头。宋家其他子弟,争先攀附。甚至有想投奔门下做奴婢有之。只是宋讷方正。不肯受此非礼之举。但是北方臣子大多如此。南方大族,上数十代,列代祖宗,清清楚楚。北方大户。素无二百年之门第。即便是五服之内,为奴仆者,有之。”
“辽东更是干净。活下来的人。要么是釜底游鱼,要么是山东移民。都已经打散了。并以军法勒之,你才觉得如臂使指。如果你在南方。哪里能有这样的事情。”
何夕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派他来辽东,还有如此的深意。
一时间,他内心之中回顾了一下。
北方,临海,有大量煤铁资源。也只有这里了。
何夕说道;“儿臣不知道父皇如此爱护。”
朱元璋说道:“关于未来的事情,朕想了这么多年。终于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朕是或许能看懂,但是到能做出来,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所以这件事情只能你来做了。只是,朕读书,也是有一个小心得。你要不要听听。”
何夕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说道;“新的生产方式或者生产关系,不会在旧的生产方式发达的地方产出。而是旧生产方式的边缘地带发生变革。西方崛起是这样,苏联也是这样。所以,你的事业,就在这里。在北方。”
“我回去之后,就让安庆过来,与你一家团聚,十年之内,不要想南京的事情了。”
何夕说道;“请父皇放心,我一定会给你看一个崭新的世界。”
朱元璋淡淡说道:“朕不知道那个时候能不能看到了。”
何夕听朱元璋这样说,心中忽然一动,才觉得朱元璋说的这个时间节点有问题,为什么是十年,而今洪武二十年,十年之后,就是洪武三十年,而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这一切,真的事情巧合。
或者说。朱元璋内心之中,更有谋算。
何夕不知道,也不敢多想。
朱元璋说道:“朕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何夕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说道:“朕要迁都北平。或者说北-京。这一件事情迟早要做。不如朕来做。”
何夕听了朱元璋此言,再联系到朱元璋之前所言,一时间有一些恍惚。别朱元璋大手笔给镇住了。
丝丝脉络终于联系起来了。
朱元璋这是要对大明改换根基。
因为迁都这一件事情,本身就与变法有联系。最典型的是北魏孝文帝,他就是将北魏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让北魏根基,从拓跋氏以及游牧部落权贵,变成了北方汉人集团。
让北魏有了更高上限。同时也埋下了北魏分裂的种子。
如果,单单说迁都。何夕不会这么想。但是结合朱元璋之前所言。何夕岂能不明白。
朱元璋认为,在南方这种传承几百年的宗族根深蒂固。他能压制一时,不能压制一世。一个人是不能战胜一个阶级的。能战胜一个阶级的,只有另外一个阶级。
而迁都,将都城从南京到北-京。并不仅仅是一个迁都,而是从旧生产关系根深蒂固的地区,来到旧生产关系的边缘地区,将大明朝廷原本的支柱,也就是地主阶级,换成新的支柱。
而这个新支柱,就是何夕来打造的。
这样大手笔,注定了大明未来十年,决计不会平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