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是一十八章 皇家学堂开,边关风云起,极品皇叔,孤舟书生,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大封,求订阅,求打赏)
当襄阳的事情处理完毕后,朱常浩在中午随便吃了饭,就被折忠信派遣的襄阳.水师护送西进,经过十多天的航行,才返回汉中。
这会已经是六月中旬,夏收基本完成,朱常浩沿途看过这农人收割麦子的情景,情况很不乐观。由于雨水稀少,南涝北旱,麦的长势只有腿肚子那么高,收割的时候,都是跪在地上。有的农人甚至觉得割麦费事,直接跪下来,干脆就是拔麦子,这些粮食,收成减产严重,收获的粮食最多撑到九月份。
问题是伴随着十月的到来,天气变冷,霜降来临,那时候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正是饥寒交迫,朝廷从湖广地区调来的粮食,估计落到这榆林府,延安府,宁夏卫,西安府……百姓手里十不存一。再,南边洪涝,当地官府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有兴修水利,朝廷手里也没有钱,就是内库里面有,但崇祯是不会往出拿一分钱的,大明全国都会缺粮。
况且,由于崇祯为了收买人心,裁撤掉矿监税吏,盐铁的赋税收不上来,矿山也收不上来,商业上的赋税也没有,那只有将赋税强加到老百姓的身上。
老百姓已经够苦的了,从天启年间就强加的征辽饷,现在有遇上天灾,官府不拨粮赈灾,地主也不减租减息,为了生存,只好揭竿而起了。
回到王府的朱常浩,休息了半日后,来到后院,发现刘紫莲在水榭边上练书法,巧儿还是在弹琴。
朱常浩想到外面的老百姓正在地里面捡麦穗,摘马齿苋,还有其他野菜。
他们在炎阳下面晒干后,留作冬菜。朱常浩也明白,老百姓看着收成不好,心里已经着急,储备这野菜,以后搭凑这吃,也就勉强活命吧,但王府里面琴声袅袅,书法娟秀,这也许就是命吧。
朱常浩目前对这种差异贫富巨大事情还是无能为力,毕竟生产力这玩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工业的积累。
巧儿的琴声很是有一种空灵感觉,这种在听觉的享受再加上视觉的书法表演,让朱常浩有一种释缓压力,纯净心灵的感觉。
话回来,朱常浩这一来一去,也就二十来天,对于汉中府里面一些没有获得秀才功名的人,除了极个别的回去攻读外,还有一些已经留下来准备入学,到瑞王爷所开办的皇家学堂去读书。
现在,朱常浩明白,虽然不是读书最好的时节,这七所皇家学堂,就应该在八月底开学,每年的冬月中旬散学,好和二十一世纪的学期时间基本一致,白了就是避开最热天和最冷天。
不过,这些落榜的世子已经在汉中逗留了两个多月,每天就是在学堂里面吃了睡,睡了吃,平常时间就清谈国事,指江山,激扬文字,这是好的,毕竟事不辩不明,理不辨不清。但现在有的学子已经开始用言语攻击朱常浩了,瑞王爷朱常浩有不臣之心,不恪守祖宗家法,胡乱参与地方管理,私下参练私兵。
朱常浩听了,知道这样的话语,就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嘴里头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不知道现在社稷的危险,经济的衰落,食物的匮乏,为了哗众取宠,争名夺利,不惜昧着良心的无耻文人干的。
朱常浩才决定在这六月的下旬,进行招生,同时,还要按照他们的性格要求,进行分配。
进入七所皇家学堂之后,每个学子每月有一两银子,而大明一个殷实的六口之家,一年所需要的生活费用也不过十二两银子。也就是,家里如果有一个孩子在皇家学堂里面读书,或者已经结婚生子,拖儿带女的人也是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可以养活家人的。
这就解决了这些士子们的后顾之忧,再,朱常浩打算在今年秋季,将纺织厂建起来,为以后的轻重工业比例的协调奠定基础。
两个月后,学子带着家属求学,他们的老婆就可以进入纺织厂,挣银两,贴补家用,而且,还可以将村寨里面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为以后的土地兼并,或者是土地矛盾提供可挪移的空间。
再,让一些女人有工作干,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在明代,虽然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但是,人闲了就会出问题,女人也一样。特别是一些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虎狼年纪的女人,家里的男人经常在外求学,每五天才回家一次,她们那需要的心灵需要谁来灌溉?半夜醒来,伸出的双手触摸到的是冰凉的床单,特别是是那种蚀骨噬髓般的渴求,谁可以来安慰?
这不,就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水性杨花”,朱常浩的纺织厂解决偷汉子的这个问题。这些学子们的老婆来到汉中,白天这些女人肯定不能休息,那就是要辛苦劳累。晚上,虽然丈夫没有在身边,但是,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就会呼呼大睡,谁还有心思去‘饱暖思淫.欲’呢?
六月二十八日,就在汉中城外,东北方位。从张家沟到老道寺这稀疏的村寨上,近三十里的地域上,树立起来了七座庄子,每做庄子其实就是一座皇家学堂。
现在从京师允许创立皇家学堂的圣旨还没有下来,但朱常浩已经决定先上船,后买票了,先将学堂办立起来,在慢慢朝京师请旨,使其名正言顺。
按照离王府距离的远近,学堂从东往西,以此分布为大明皇家大学,大明皇家陆军大学,大明皇家海军大学,大明皇家空军大学,大明皇家科技大学,也就是格物致知学堂,还有大明皇家律法大学,大明皇家医科大学。
这七所大学的建立,其实是为了弥补朱常浩心中的那个“皇家”字号大学梦。
想到从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嬴政为始皇帝以来,到现在大明都近二千了,怎么就没有“皇家”字号命名的学堂的,先秦时期,还有个稷下学宫,后面出现了太学,这也不错。
但最后名曰“国子监”,朱常浩明白,这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可惜,八股取士以来,朱常浩对其可以曲解为“国家学子的监牢”,可不是吗?
这里面的好多人,都是只会之乎者也,清谈误国,只会从上古先贤的字句里面找句子,找对答,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禁锢了他们想象和推理的天地,可不就是一个监牢吗?
这七所皇家大学的招生管理工作,本来是礼部负责的,按照大明六部之一,礼部的权责为: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白了就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
按照朱常浩的考虑,这礼部尚书是徐光启,但现在据徐光启的离开,还不是时候。徐光启现在为詹事府少詹事,没有工作可做,但仍然忠心耿耿,这事情,就要交到周延儒的身上。通过王府的鹰眼特工,让周延儒认为,现在徐光启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之时,周就会像发疯的野狗一样,疯狂地撕咬自己对头,从而逼迫徐光启离开。
再加上京师里面,瑞王府的游之人,对徐光启进行诱导,特别是科技,还有信仰。徐光启信奉的是天主教,朱常浩决定,在汉中建立一个天主教堂,让欧罗巴的传教士到这教堂来,他们一定会带来十七世纪欧洲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本地科学文化的开启。
对于传教,朱常浩根本不担心,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信奉的就是本土道教,西传而来的佛教,再儒家的经典《论语》有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朱熹曰:“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样著名的儒家经典对话,已经深入到每个读书人的骨子里,对于鬼神的信仰,他们根本就是无所谓。
徐光启现在没来,但招生,教学安排的事情还得有人去做,这事情朱常浩就交给了吏部侍郎瞿式耜,毕竟现在大明的属官也不多,吏部一天无所事事,这事情交给他,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对于纺织厂的搭建,纺织设备的加工,朱常浩交给了工部侍郎宋应星,这厮对于“机关术”也就是机器方面,研究颇深,纺织机的打造,交给他就是对头。
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六所军事学堂,所有的校长(祭酒)都是朱常浩,但朱常浩只是挂了一个名字,不管事。而第七所皇家医科大学的校长刚好就是老道。
朱常浩为什么没有兼任医科大学的校长,主要是这里面的学子多为道士和道姑。
七所皇家大学里面在,还有皇家科技大学和皇家空军大学的人最少。毕竟科技大学被一些读书人认为是“奇巧淫技”的地方,空军大学,哪有什么空中飞的兵丁啊?
皇家大学就这样举办起来,但好多师资力量还没有配备,就在朱常浩打算广邀四方贤达之人来汉中,授课的时候,刘正拿拿来了一份情报。
“元年七月二十日,蓟门驻军由于饥饿索蓟镇兵变蓟镇兵变
饷鼓噪,焚抢火药,经多方措处,始解散。”
看完这份情报,朱常浩知道,我那侄儿皇帝的的苦日就要到来了,因为此事预示着边关风云的开端,也意味着皇太极开始蠢蠢欲动,张开獠牙,要从大大明的身上撕下一块块血肉来了!
(今天大封,求订阅,求打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