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风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兵粮皆足,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闲话风尘,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透过诸贤慷慨解囊以解兵乱,萧绍瑜觉察出了他们的改变。

刘广升可以定调子、定标准,实际上,他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然而是否跟进,还是要诸贤自己拿主意的。

若是铁了心不接招,萧绍瑜也不能把他们如何。

故他们的行动,是自愿的,也意味着态度的转变。

萧绍瑜将此理解为:孝敬。

赏军所用不及献钱十分之一,余者还不是流入他的口袋。

这等同于变相输送利益,即所谓的孝敬。

肯于孝敬,便表示他们对萧绍瑜已然认可。

这与李东阳的预判是契合的。

故萧绍瑜觉得,向诸氏家主征调私兵与粮草的时机,已然成熟。

他给李东阳一个眼神,后者会意。

只见李东阳拿起酒盏,对诸贤说道:

“诸位,本官敬诸位一盏,请满饮。”

说着,他便率先一饮而尽。

诸贤对他不胜酒力,是有所耳闻的。

此刻,见他饮后而面色酡红,皆觉出此中诚意。

遂皆欣然满饮。

“诸位皆世受国恩,与国休戚,又是济阴本地的头面人物。

借着三分醉意,些许肺腑之言,本官便一吐为快了。

若有冒犯之处,还望诸位担待。”

面色酡红的李东阳,起身周礼。

“李长史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诸贤纷纷回应。

李东阳踱步席间,抚须侃侃而谈:

“北虏汹汹来犯,视我大梁无人矣。

我家殿下奋勇迎击,一战败其先锋,二战挫其全军。

故非北虏不可败,睢陵不可守也。”

事实如此,众皆颔首称是。

“然虏众我寡,乃不争之实。

久战之下,睢陵必陷乏兵之窘,无粮之境。

我家殿下宅心仁厚,不愿劳民,亦不愿劳贤。

欲一力担之,独战北虏。

然乏兵无粮,何以为战,非要大梁皇子血洒疆场么?”

李东阳情绪渐亢,眸中有泪。

“我家殿下,男儿血性,不惧一死。

麾下将士,亦愿慷慨赴国难,至死不渝。

二番血战,便是明证。

然我济阴诸贤,何忍之?

故本官冒昧,欲请诸贤出粮出人,共担国难,共保睢陵。

相信朝廷,不会忘记有功之人的。”

就算朝廷调拨京营六军参战,这个仗也有得打呢。

旷日持久,人吃马嚼所需粮草,必是天文数字。

故李东阳动之以情的同时,不得不抬出朝廷这面大旗。

诸贤并未立刻答应,也无拒绝之意。

而是在观望,在权衡。

出兵不是问题,本族私兵就算尽殁疆场,日后再从流民中招募便是。

在南梁,流民有的是,一抓一大把,并不值钱。

问题还是出在粮草上。

这可就牵涉到,诸贤的根本利益了。

毕竟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一年能产多少粮,那是有数的。

若是全力相助,非有数年光景,是不能恢复元气的。

农业社会思维所限,封建朝代的地主阶级都会纠结于此,并非南梁士族所独有。

萧绍瑜看得透,却还不能表态。

李东阳是打着朝廷的旗号,账自然要朝廷来清。

他若表态,总得许点儿好处吧,问题是他兑现得了么?

封官?

他自知,在梁帝那里,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能否要来官职,什么品级的,又能要来几个,都是不确定的。

封爵?

这是肯定不可能的。

捐再多的粮,立再大的功,都没有用。

在南梁,封爵几乎是大族、门阀子弟所独享的,这是一个投胎的问题。

兑现不了,不如闭嘴。

刘广升听清了李东阳的意思,也看出了萧绍瑜的尴尬。

诸贤之中,有人与他有姻亲关系,有人与他有生意上的往来,有人与他脾性相投。

他觉得只要自己表态,这些人极有可能响应。

摇摆者中,有人顶不住压力,便可能选择从众。

聪明一点的,自然要揣摩他与相近家主的动机。

他们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

九殿下是不是对他们作出了什么承诺?

不想错过,便只能出粮出兵。

如此,局面便能顺势打开。

看好自身影响力的刘广升,首先响应道:

“北朝窃据中原久矣,其残暴,诸位皆知。

殿下神勇,歼虏二万有余。

一旦城破,屠城已是必然。

诸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本官代济阴刘氏出兵五百,自捐粮草一万石!”

他也是在暗示诸贤:

此刻投虏,是讨不到便宜的,人家纳不纳降还不一定呢。

二万余人,能白死么?

都用脑子好好想想吧!

去了刘广平随行的那一百私兵,五百私兵已是济阴刘氏的全部了。

一捐就是一万石,也足以表明他态度的坚决。

他的话,也确是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诸贤的心坎了。

粮虽贵,却不能与命相比,诸贤也是怕死的。

“敝人愿出兵二百,捐粮三千石。”

“敝人愿出兵三百,捐粮五千石。”

“下官捐粮二千石。”

最终,诸氏家主出兵出粮,济阴佐官无兵有粮。

认清形势的他们,不求朝廷封赏,不计粮草损失,惟求保住身家性命而已。

所筹之兵三千有余,所筹粮草六、七万石。

算上郡兵步卒,助战青壮,睢陵可用于守城的步卒已近万人。

经过战火洗礼,活下来的青壮基本熟悉了作战流程。

新加入的士族私兵,军事底子又好过青壮。

萧绍瑜有理由相信,即使杨彦超再度全军攻城,也无法攻破睢陵。

骑兵方面,算上柳文菲所部两千骑兵,此刻的睢陵足有三千余骑。

只要杨彦超,敢于不计代价强攻睢陵。

以近万步卒固守,以三千余骑待虏疲而击,萧绍瑜有信心再度重创之。

至于粮草,仅凭新筹之六、七万石,便可供应大军三至五月之用。

而用不了一个月,朝廷的援军必至,故睢陵已无粮草之危。

兵粮皆足,便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已然握在了萧绍瑜的手中。

一味固守,耗也能耗死杨彦超,此保守之策。

守中少攻,能迫其不敢全力攻城,比之保守之策更优。

若是瞅准时机,全军进击,风险虽大,战果亦必诱人。

如何抉择,萧绍瑜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不论杨彦超想怎么玩,他都可奉陪到底。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望甚隆,诸贤出兵出粮,共保睢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唐:家父,唐太宗李世民

程既王败魏寇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祁镇

请叫我高原红

诡异修仙:我能收容诡怪

夜行小恐龙

从有声主播到文娱教父

路光年

邻居女写手,开局刷出专家级写作

太行瘦虎

重返二十岁,我只想躺着

三斤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