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发烧中
闲话风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章 发烧中,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闲话风尘,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梁帝率部强渡寒雨连江,弃舟登岸,沿途各郡郡兵纷至沓来,汇聚于御旗之下。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战马嘶鸣,兵力已近十万,绵延数十里,不可谓不雄厚。
阴雨连日,道路泥泞不堪,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考验着梁军将士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战甲被雨水浸透,渗入肌肤,在春风的吹拂下,便是刺骨的凉意。
时而有人稍现战栗,或是咬紧了牙关,然而他们仍然在前进的脚步,默默诠释着什么是精兵不屈。
一路所过水村山郭,往日的田园诗情远去、画意亦失淡然洒脱与恬静。
农户紧锁院门,足不出户。
集市店家闭门停业,穿街走巷的卖货郎无处觅踪迹。
往日文人雅聚的酒楼,也退去了激昂文字与喧闹,与周遭的一切一样,黯然失声。
城门紧闭,城内戒严,城头加强了戍守。
大兵压境,大战将起。
沿途州郡,无论官员,兵将,还是普通百姓,皆被阴云笼罩心头,苦闷不堪。
这些变化,无不映入梁帝眼帘,他的心中更是清楚:
十年太平,莺歌燕舞,男耕女织,已令大梁上下很不习惯战火重燃。
一时接受不了,也只能慢慢适应了。
止戈是不易的,至少在打痛北虏之前是绝无可能的。
否则,即使南梁愿意以捐输换和平,在野心膨胀的北虏那里,也是求之不得的。
战虽痛,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却是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
梁帝晃晃头,摒去万千思绪,揉揉眼,不去看战争疮痍。
他打起精神,勉励诸营将士克服困难、加速行军。
哪怕早至一刻,爱将萧锋及其所部将士,也将多一分避免战殁的可能。
援军早至,大梁才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无暇再去理会城乡阡陌间的落寞,梁帝硬起心肠督军雨中急行。
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此刻的萧锋,已到了不得不亲自上阵的地步。
激烈交战已逾三日,在两倍于己的北军不间断地猛攻之下,萧锋所部将士已是伤亡过半。
在他的计划中,阳城方面的一万兵马应该已然进驻睢陵,萧绍瑜的安全便有了保证。
所部将士所付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然而战至此时,军中尚能再战的将士也接近体力枯竭,突围已成奢望。
与其憋屈地死在追杀的惶惶归路,不如绽放生命最后的华章。
悍勇无双四十载,南梁战神萧锋,作出了有着他鲜明印记的决定:
“凡能提刀登马者,皆随本将冲击北虏中军,誓斩虏将杨彦超!”
无惧近在咫尺的北虏悍卒,花甲老将火爆依旧。
纵烈马、挥重槊,扫北虏、振军心。
一骑绝尘,万军丛中誓取虏之上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气概犹在,可吞山河。
将为兵之胆,在萧锋亲冒矢石和豪言壮语地激励下,萧部将士重燃斗志,焕发新力。
纷纷摆脱当面之敌地纠缠,紧随主将的蹄印,无视两翼之敌,直冲虏之中军。
杀声震天,气势如虹。
“杨贼,躲在阵后算什么英雄,你就如此畏惧老夫么?
无胆之辈、宵小之徒尔!”
萧锋华发张扬,左挡右杀,身陷虏之中军,却仍邀战不止。
杨彦超的耐性在三日的交锋中,已然接近消耗殆尽。
见拖了自己如此之久的宿敌萧锋,竟然于阵中大放厥词,同样以悍勇著称的他,岂能畏惧不前?
“老匹夫,明年的今日便是你的忌日!”
杨彦超大喝一声,便纵马朝萧锋所在杀来。
游牧民族素来崇尚英雄,且好勇斗狠,大将单挑是他们最热衷之事。
前进路上的虏兵纷纷自觉闪退两旁,主动给杨彦超让开道路。
电光火石之间,这对阔别十年的沙场宿敌终于兵戎相见、呼吸相闻、战于一处。
萧锋身负万钧之力,花甲犹有黄忠、廉颇之勇,重槊重击频出,其势恰如排山倒海。
“万钧伏虎槊!”
杨彦超终是占着年龄的便宜,正值膂力巅峰的他,尚能撑住萧锋可擒猛虎之刚猛无双。
缠斗良久,渐渐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从萧锋身体里流失。
失去了磅礴力量的他,便如老虎被拔去了锋利的獠牙,依旧在施展的槊法已经没有了万钧神韵。
久战的梁军将士,退去激发的热血,极度的疲惫、酸痛感蔓延四肢百骸。
他们的眼神渐渐暗淡,他们在积聚生命最后的璀璨。
那一刻,已然相距不远了,他们感受到了死神的召唤。
在他们的奋勇冲杀下,北虏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强弩之末。
阵势已被打乱,只是在凭借兵力优势勉强困住搏命的梁军。
“殿下,是时候出击了。”
范雍对远眺战局的萧绍瑜说。
三日前,萧绍瑜在确定诸将皆愿随征后,便留下李东阳守御睢陵,自己则亲率骑军南进。
当他到达战场附近时,见萧、杨两军已然开战,萧锋所部精锐异常顽强,并非杨彦超轻易可败。
在这种情况下,范雍建议暂且观望,待萧锋所部山穷水尽、北虏锐气尽失之时,再行出击。
这一等就是两日有余。
两日来,萧绍瑜眼睁睁地看着,梁军将士不断有人永远地倒下,他的心是痛的。
但他更清楚:用北虏的兵锋来消耗萧锋麾下这支劲旅,于他未必就是坏事。
为报母仇、为救外祖,他势必要走上夺嫡之路,一条满布荆棘、前途未卜之路。
可以说,梁帝、太子、诸王及其羽翼,都是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萧锋这支劲旅是梁帝手中的利剑,便也就是他绕不过的一道坎。
但他与谢氏伯侄,豫章、晋安二王,终是有区别的。
他们为了自己,可以彻底牺牲掉萧锋所部,萧绍瑜却是要逐步削弱之。
他考虑的是:
大敌当前,萧锋所部尽殁会引发连锁反应,令北虏兵威大振,从而有亡国之危。
保住南梁国祚,则是他所要做的一切的前提。
更重要的是,保住萧锋,再力挫北虏,必然改变他在梁帝心中的地位。
若能借势,自然是最好的,自己的夺嫡之心也能很好地隐藏在忠君护国之下。
这远比明争要高明得多。
须知梁帝的地位不可撼动,也不能动摇,否则不知几人称王。
毕竟萧绍瑜尚处于草创阶段,现在的他是没有实力与诸王相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