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秋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续上字辈,回到火红年代做倒爷,流浪的秋水,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头气道:“你这说的是人话嘛,大有把人打的晕过去了,我带回来给人一碗饭吃怎么了?”
“这还怎么了?那要饭花子吃的是你的口粮,他吃了你吃什么?”
男的反问道,又说:“再说那臭要饭的把大有的葫芦弄走藏起来了,一看就不是一个好小孩,你留在家里干什么。”
老头气道:“我的事情不要你管,我刚才问过铁柱了,大有的葫芦是丢了,可在那小孩子身上也没有找到啊,指不定的丢在别的地方了,怎么能说是那小孩偷的呢。”
“爹,你还是赶紧把人撵走,多个小孩你怎么养?”
老头得意地说道:“我和队长说过了,都在食堂吃饭,又不要你来养。”
两口子又劝了几句,老头就觉得是大有把人打晕了,自己就要照顾几天,也从队长那里得了准信,回头让这孩子去割些草来,就能从生产队里换到饭,总比去讨饭强。
眼下到处都吃不饱,上哪也要不来饭吃啊。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自己小儿子的孩子如果不夭折,也和这孩子差不多大了,哎,一家三口转眼人都没有了,看到这孩子就想起自己那苦命的小儿子。
还别说,看脸型和自己小儿子有三分的相像,要不然自己大儿两口子来劝,自己也不会这么坚决地要把人留下来了。
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那没有长大的小孙子一样。
把老大两口子撵走,王达韬老汉从腰后抽出烟袋来,蹲在堂屋的门槛上熟练地装烟,用火镰点火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王斌等了一会见老头没有进屋,端着半碗饭出来,把饭向前递:“老爷爷,这是您的晚饭吧,我吃一半就饱了。”
这时候一般情况下一天吃两顿饭,上午9点左右一顿,下午四点左右再吃一顿饭,只有抢收庄稼的时候才能一天吃上三顿饭,那还都是给壮劳力吃的。
这一碗饭应该是老汉的晚饭吧,这年头能给一个陌生人一碗饭吃,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老汉王达韬撇了一眼饭碗道:“孩子你先吃了垫吧一些肚子,我和队长说了,明天开始你要给打猪草,一天两筐换两顿饭,不过只能换这几天,你把身子骨养一养,到时候让队长送你去平昌县城找公家去。”
王达韬老汉是见自己孙子把人打晕了,看到这孩子瘦的皮包骨头小肚子瘪瘪的,再加上自己小孙子如果活着也有这么大了,一时就动了恻隐之心,把人给弄上驴车带到家里来。
好在很快就醒转过来了,身上也没有什么外伤,也为自己那个大有的孙子捏了一把汗,这小子体弱,要是打出个好歹来,就不好交代了。
王斌哪有想到这么多,能把自己带回来躲过那一劫就是救了自己一条命,十多岁的孩子打起来没有个轻重,要是失手把自己打的狠了缺胳膊少腿的,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王斌空间里有二十多条泥鳅,还有几十亩可以生吃的草,短时间能填一下肚子就好了,怎么能把老头的晚饭给吃完呢。
把大白碗塞到老头的手里,笑道:“老爷爷您吃吧,我好多天没有吃饱饭,一次吃多了会把胃撑坏的。”
王达韬眼睛一亮,笑道:“没有想到你这小娃子还懂这个道理,不错不错,刚才我都没有想到这个呢,那这饭我就吃掉了。”
王斌看着老头开始吃了,说:“老爷爷你吃吧,我叫王斌,以后叫我阿宾或者小宾都成。”
王达韬问:“阿宾?我们这没有这种叫法,一般都是加个小字,你是南方人吗?听口音不像啊?”
“我也是河北的,只是不知道家在哪里了。”
“怎么说?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王达韬问道。
王斌就把原主亲爹死了,后娘把自己压在供销社拿了一双鞋跑了的事情说了一遍。
“真是个东西。”王达韬恨恨地骂了一声,又问:“那你就跑出来要饭了?”
“不要饭我能去哪啊?走一步算一步吧。”王斌无奈地说道。
王达韬劝道:“孩子,这世道谁家都吃不饱饭,你还是去成立找公家,要是能寻到一个好人家收留还能活下去,就是去了养老院也比要饭的强啊。”
王斌没有空间是想要去找公家的,可自己有了空间可以种植,那几十亩地怎么扒拉也能弄够自己吃的,这前期不行就吃草过日子,那翻雪山过草地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自己只要苟过最初的一段时间等有了收成就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了,可要是进了孤儿院,就要被约束起来,也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了,是一点也不想去孤儿院过日子。
王斌道:“这些天要饭的日子我也是受够了,就听老爷爷的话,等几天我去孤儿院。”
眼下就是要缓一缓,现在这村子里住几天,找一些种子种到空间里面,自己再抽空跑走,孤儿院再不可能去的了。
老头王达韬点点头,这孩子年龄很小,说起话来倒像是个大人的模样,看样原来父亲教育的好,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教养。
卫东封老头吃晚饭,抢着把碗给刷了,送到堂屋的橱柜上放着。
老头继续蹲着抽自己的旱烟,王斌问:“老爷爷,你不坐板凳吗?”
“蹲习惯了,不用做板凳的。”
“哦。”王斌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王达韬的身前,问道:“老爷爷,这庄子叫什么名字啊?”
“这是伴山村,左右两边都是山,中间的平地都种着庄稼。”王达韬给王斌介绍了起来。
伴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从山上有一条河流下来,正好可以给两个山坡中间的土地充分的灌溉,地势低凹的地方种植水稻,稍高一些的种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在高的地方就是农家石头小院了。
把伴山村夸得天下少有,然后才说道:“巧了,我也姓王,我是达字辈的,单名一个韬字,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你是什么辈分的啊?”
要不是一个姓的直接论年龄让叫爷爷就好了,可这遇到一个王姓的,当然是先问什么辈分了。
王斌想一想,原主那边字辈排序好像是“求志达道,大显家邦”八个字,这老头是王达韬,应该是‘达’字辈的,那自己年龄在这,只能是孙子辈‘大’了。
“我是大字辈的,只是没有按照族谱取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