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良苦用心
风云乱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良苦用心,三国:家父袁术,开局就称帝,风云乱舞,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寿春城外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袁耀在好几个城门安排了士卒宣传,甚至在几个城外流民聚集的地点,也安排了人进行宣扬。
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流民,知道他在八公山进行施粥救济。
还别说,这样简单粗暴的宣传办法,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没多久的工夫,就有不少流民,找到了八公山,然后直奔山腰上的道观。
太史慈带着勇士营的将士,还有不少道士,已经将这道观改造了一番,道观内不让流民进入,只在道观外进行施粥。
施粥搭建的棚子,已经提前完成,十几个简易木棚错落有序,每个大棚处都有几个士卒看守,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
在流民到来之前,太史慈已经命人开始熬煮米粥。
赈灾所用的米粥,其实并不需要太浓稠,只要保证饿不死人就行了。
太史慈还特意前来询问袁耀,如何熬制米粥。
“公子,粥棚搭建完成了,士卒也已经过去宣扬我们施粥救济的事情了,该准备熬煮米粥了。”
“一锅粥的量,该如何把控?”
熬粥毕竟也是一个技术活,要是把粥熬的太粘稠,所需要的粮食,就会大大增加。
袁耀此次用于赈灾的粮食,大都只是他自己筹集而来,他的便宜老爹袁术,只不过调拨了三万石粮食而已。
算上阎象提前收购的粮食,袁耀的手中,满打满算起来也不过是不到二十万石粮食。
这点粮食,养活二十万人,半年的时间那是够了。
可这寿春城附近的流民,何止二十万哪。
估计五十万都不止!
更何况,袁耀赈灾只是顺带,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去挖煤。
要让那些劳动力进行大体力的挖煤劳动,光是喝粥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还是需要将那些参与挖煤的人,进行额外补充。
这样一来,用于赈灾的施粥,自然是消耗的粮食越少越好。
“子义,施粥的时候,不必做的太粘稠,水和米的比例,做到六比一,甚至七比一就行。”
“而且不必完放米进入,再掺入一些米糠。”
“若是还太稀的话,就放入一些野菜,只要保证这粥能够插上筷子不倒就行。”
袁耀这么几句话,立刻让太史慈一愣。
太史慈眉头一皱,有几分不解袁耀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想问什么,可是看到袁耀那坚定的神色,又欲言又止。
袁耀也在这个时候看见了太史慈那欲言又止的模样,知道他想问什么,不等太史慈主动问出来,袁耀就先说了一句。
“子义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太史慈也知道这么问有几分唐突,刚想要按下自己好奇的心思,现在却听见袁耀主动询问,本来没想问的他,居然点了点头。
“公子,我们不是要赈灾救济吗,这么做的话,会不会被人说闲话,说我们不是诚心赈灾?”
“施粥本就只能缓解饥饿,再把粥弄的这么稀,还放入米糠的话,根本就难以下咽啊,恐怕没有几个人喝的下去吧。”
太史慈不解的问道。
袁耀闻言点了点头,马上冲着太史慈解释了一句。
“子义,你能这么问,说明你也是真心想要帮我赈灾救济百姓,不过你看问题太片面了。”
“我们确实可以把赈灾所用的米粥做的粘稠一些,甚至不做粥,直接改成一碗一碗的米饭,可这样做非但无法救济灾民,反而会变相的成为那些好吃懒做,贪小便宜的人所利用。”
“当你施粥的东西,比他们家做的饭还好吃的时候,这里排起的长队,可能就不是流民了,而是周边的百姓都来你这里吃免费的米粥了。”
“到时候,你救济到的灾民反而更少,成为了那些免费吃喝的地方。”
“相反,只有把米粥做的稀一些,难吃一些,那些好吃懒做的普通人才不会来这里与灾民抢食。”
“真正的灾民,饿了几天了,他们只求一口吃的,就算米粥再难吃,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山珍美味,又怎么会嫌弃呢?”
“如果嫌弃米粥不好吃,那他们大可不必来吃,因为我们施粥的本意,也不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这样一来,我们救济的才是赈灾的灾民,才能够真的将那些缺衣少食的流民,从这场灾难之中解决出来。”
被袁耀这么一说,太史慈顿时脸色大变,确实是如袁耀所言,施粥所用的米粥,不能做的太好吃了。
不然可能得不偿失,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况且,我们在这里施粥,本就只是为了给他们一口吃的,饿不死人就行了。”
“真正要做的是以工代赈,待会有灾民来了之后,子义你负责宣传一下招工的事情,只要年轻力壮,有点力气的男丁,都可以接纳。”
“把他们引到煤矿上去,矿上有专门的厨子,一日三餐,顿顿大米饭保管!还有肉!”
这里免费的施粥,自然不必太看重伙食,但是招工之后的伙食,就要不一样了。
毕竟下矿挖煤可是重体力活,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体力,很多人是坚持不住的。
听着袁耀这么说,太史慈总算明白了袁耀的良苦用心。
立刻点了点头。
“公子,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太史慈这边很快就开始忙活了起来,第一锅米粥才刚刚煮好,那道观门口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灾民的身影。
不少收到消息的流民,一路往八公山的方向走来,如今终于看到了施粥的米粥。
那些人的脸上立刻大喜,流露出了对食物的渴望。
走在最前面的人,甚至再次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来到了施粥的大棚前。
“这……这里就是八公山,施粥的地方吗?”
“谢谢大善人,谢谢救苦救难的大善人啊!”
“吃的,我们要吃的!”
一些饿的面黄肌瘦的流民,冲到了粥棚前,几个士卒连忙上前维持秩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