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五八章 唐启华,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启华则相对的内向一些,这是一位擅长做学问的,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学者型人才。
二人聊了很多关于心学的内容。董良其实不是很懂,但是他知道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样就打开了自己的逼格。一些专业的词语,加上简单的解释,就将唐启华说的一愣一愣的。
唐启华要刨根问底,他又转移到新的话题上。反正咱们这位元首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让他深入地谈这些哲学问题他还真说不出多少。
只能用一些后世才存在的新词汇去忽悠人家。
这真的是一个性子淳朴的学者,董良觉得唐启华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有些浪费了。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他在厦门岛帮忙筹建一所大学堂,就叫厦门大学堂。
华族已经有了一所振华大学堂,但是华族的大学堂不可能只有一所。
这次他准备一次性组建两所官方的大学堂,福州大学堂和厦门大学堂。
福州的大学堂主要整合府学以及福州城内数量繁多的书院。
福州城内的书院学习的内容偏向保守,他们在儒学上也以理学为主,因为福州大部分的书院都是研习理学的。
福州最有名的鳌峰书院,就是由康熙年间的理学大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
自朱熹以来绵延不断的理学文化传统,在朝代更替的战乱中遭到了严重冲击,张伯行创建此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兴理学。自此开启了福州作为理学的学术中心的地位。
董良对理学没有偏见,但是清末的理学走进了死胡同,缺少活力,这就是一家独大的后果。
而唐启华钻研的是心学,他与西南云贵地区的心学学派联系密切,可以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一匹人。
心学相对理学更加的开放,因此厦门大学堂将会以心学和西学相结合,成为一所开放性的学堂。
有了不同,竞争才会更加的激烈。而董良觉得只有竞争才能让文化更加的繁荣,就跟诸子百家时代一般。
现在的华族文化一直被理学所压制,一片死气沉沉。
与唐启华谈好了他的安排之后,唐启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不好意思的问道:“元首,我听说华族在扶桑有很强的影响力,听说扶桑人好研究心学,属下想要过去交流一下。”
心学在扶桑非常流行,大部分的扶桑读书人研究的都是阳明心学。
唐启华想要过去探一探,可以理解。
董良早就准备派儒学大家到扶桑去讲学。这也是在文化上同化扶桑的一个方式。
唐启华愿意奔赴扶桑交流,这是好事情。不过这要等大学堂的筹备工作做好之后。
董良每控制一块地盘,都要将所有人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能让他们给闲着。
他很清楚,人只要闲着就会胡思乱想。农民分到土地自然要忙着整理自家的田,地主得到补偿,也要想着怎么去做点生意,投资个什么工厂,又或者是添置一条船,工人要安排工作,实在没有工作,派去修修城墙和道路也行。这些读书人也要给他们找到事情。
大学堂成立起来,华族就相当于给了读书人一个态度,那就是我非常重视你们。
按照学派设立不同的大学堂,就是给他们拉仇恨,让他们将注意力就放在学术斗争上。
哪怕是到了岗位上都能够竞争起来。
董良总结了一下,所谓帝王之术,就是让手下的人自己斗起来,如果底下的人团结一致了,那么他们要斗的对象可能就是上面那个高高在上的。
为了让唐启华的行动更加方便,董良还给了他一个学部副总长的头衔,再加上厦门大学堂大祭酒,这在扶桑还不得被众星捧月啊。
送走了唐启华,杨瑛瑛过来帮忙收拾茶具。
“瑛瑛,最近家里怎么样”董良这个时候才有时间与杨瑛瑛聊聊。
“家里一切都好,母亲现在在安平城,娇娇最近学习用功多了,她自己天天去同文馆学习外语。安安现在长的胖乎乎的,非常可爱。”杨瑛瑛微笑着说道。
董良听杨瑛瑛这么说心情放松了很多。人在工作紧张、遇到烦恼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的家人,总会感到舒服一些。
“娇娇这丫头怎么转了性子了”董良随口问道,他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好动、好吃、好睡,就是不好学。
“你让其他少年班学员随军实践,她有些不开心,我告诉她,你会送他们出国研修,看样子这丫头是真的想出去看看。”
也许满清太过封闭了,国人对外界了解太少。
而这些孩子通过董良和书本又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事情,因此,他们对出国看看非常的期待。
……
旧金山,郑德带着手下正在登船回国。他才是华族第一个出国的官员。
郑德其实是一个琉球华人,董良早在去年就将他们给派往美国西海岸。
随从郑德一起出来的人一共有将近两百人。
他们乘坐两艘帆船,沿着太平洋一路向东,经过夏威夷,到达了美国西海岸。
这次他们是以琉球使团的身份访问美国。
不过他们还有别的任务,一个是查探当地华工的情况,另外一个就是接回理查德等投靠华族的洋人的家人。
裸投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理查德的家人没到之前,他一直都将处在被监视的状态。
谁知道这家伙是不是真心投靠的呢
董良其实还是有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
郑德算是华族第一个外交官。董良派他东渡美国,其实这就是一场冒险,此时到北美的太平洋航线还不成熟。
他之前在琉球国就负责处理洋人事务,那霸经常也有洋人的商船停靠,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荷兰语。
虽然是以使团的身份出来,但是郑德到了旧金山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的优待。
夏威夷王国倒是款待了郑德等人,大家都是岛国,分别把着太平洋的东西,地位差不多,惺惺相惜。
然而到了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这里的美国人一点不像他们说的那般文明。
他们登岸的时候还被敲诈了一笔登陆费。
郑德拿出琉球的国书,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华盛顿政府没有给我们加利福尼亚拨出一美元外交经费,因此没人会招待你们。你们的船要停在旧金山必须按照要求支付停靠的费用。”这是当地官员说的话。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郑德对此深感不齿,不过他只能忍辱负重,因为他还有任务在身。
旧金山的周围是华工聚集的地方。
厦门的猪仔窝点虽然被打掉,但是美国人在广州还有窝点。
这里的船只走的是吕宋到关岛再到夏威夷的航线。
郑德几个月前登陆的时候就见到了大量羁押在港口上的华工,他不会忘记那一幕幕悲惨的画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