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柳画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日月所照,皆为明土,从红楼开始的大黄庭,烟柳画桥,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昨夜薛虹挥剑斩断气运光柱,引得京城上空短时间内亮如白昼,昊光冲霄。
这不,一大早上,立刻群臣抢着拍起了隆庆帝的马屁。
什么:圣皇当世,天降瑞光。
什么:陛下一扫沉珂,吏治清平,引得正气冲霄,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薛虹因为身负侯爵之位,按品级是目前所有文臣中最高,除了那几个阁臣外,就属薛虹站的位置最前了。
薛虹一身绯色侯服,站在一群老头中间,显得鹤立鸡群。
隆庆帝虽然也感觉大晚上,突然亮如白昼是挺神奇,但也没放在心上。
至于所谓的天人感应之说,隆庆帝更是半个字都不信。
自隆庆帝登基以来,义仓赈灾、兴修水利、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慎刑宽法、省官简政、增加人口。
虽然隆庆帝不敢自称圣君,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可隆庆帝如此玩命,就连登基前最爱的花酒都从来舍不得喝了,大明国内天灾,照样年年不落!
年年祭祀,年年有灾。
隆庆帝未登基前,曾被派去过赈灾,看着那遍地哀嚎,一个个瘦如枯骨的百姓啊!
地上还有着身形未量小孩子的尸骨,干净的……像被狗啃过一样。
曾几何时,隆庆帝一直以为史书中说的凄惨是夸大的,甚至在老师给他讲的时候,他还在嬉戏打闹,浑不在意。
而亲眼看到百姓的惨状后,隆庆帝失声了三天,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要做什么,怎么能救这些百姓。这一刻,刻在华夏历代骨子里的责任心,首次生根发芽。
后来,隆庆帝靠着捡漏登基,便一改顽劣,一心想为百姓做些什么。
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上天依旧不给大明百姓半分怜悯,天灾洪水干旱,来的比什么都勤快。官员们该贪的贪,该享乐的享乐。
隆庆帝自那时起,就认准了一个事,天不足信,人岂不足法?大明百姓的悲惨,有天灾原因,更有!
天灾朕搞不定,但朕身为人间至尊,责无旁贷!
自从隆庆帝动雷霆手段,干掉了大部分朝堂上的结党营私的官员后,短时间内,朝堂焕发出了一股截然不同的生机。
许多事情的效率都高了起来,而且勋贵也意外的老实的和乖宝宝一样。
但隆庆帝心里清楚,依旧有人想和他打擂台,依旧不死心。
但这些人,对他来说,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罢了。如今国内的问题大半已经解决,隆庆帝的心思,飞到了北方广阔的土地,自己大明周边的小国上。
退朝后,隆庆帝单独召见了薛虹。
薛虹看见隆庆帝的时候,隆庆帝正在伸手抚摸着地图。
薛虹:“臣见过陛下。”
隆庆帝抬头见到少年立在地上行礼,开口道:“爱卿来了,来人赐座。”
“朕这次叫爱卿你来,是想问一下,你对东征东瀛的打算和看法。”
薛虹:“陛下,东瀛除了岛上有银山之外,也有着大量的人口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
“恕臣冒昧,求教陛下一个问题。”
隆庆帝:“爱卿请说。”
薛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陛下认为,我大明如今是否真的做到了?”
说实话,这些话但凡换一个皇帝薛虹都不敢说。但隆庆帝确实不太一样,有对子民的仁慈,也有杀伐果断的决心,更有开疆拓土的野心!
隆庆帝伸手按在北方蒙古诸部的地图上,沉声道:“这天下朕岂会不知,非大明一隅?可是光是蒙古诸部,就已经制衡了大明多年,有心无力啊。”(瓦剌、鞑靼都算是蒙古的汗国部落)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朕很快,就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个,吏治清明,国库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到时候……”
隆庆帝越说声音越大,眼中的光芒也越发的强烈。
薛虹:“陛下,如今世道已经在变了,遥远的西方,正在进行着种种改革,西方的大争之世已经到了。”
隆庆帝:“大争之世好啊!只有大争之世,才有一统日月河山的可能!”
薛虹:“可是,这并非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隆庆帝:“秦奋六世之余烈,而后东出,横扫六国,为我华夏留下了统一的文字与意识。
朕虽不才,不敢称比拟孝公,但也想学大秦,为我大明,打下一片广袤无垠的疆土!让大明的子民,永远站在世界的最高处!”
“如果朕这一代不行,那就朕的儿子、孙子、六代、十代!
朕要把这些写进大明的国策中!用世世代代去完成!
凡日月所照,无不是我大明疆土!
凡寰宇四野所及,无不拜我大明之臣!”
隆庆帝越说越激动,也越发的手舞足蹈。
薛虹看着此刻慷慨激昂,宛若回到了少年时期的隆庆帝心中有感慨有敬佩,最终行礼道:“臣,愿为大明开疆拓土,斩尽前路之敌!此东瀛一行,必不让陛下失望!”
隆庆帝:“朕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东瀛目前的情况。以我大明现在的军力,能否……”
薛虹仔细想了想,回复道:“回陛下,东瀛现在的情况,虽人口不在少数,但军力有限,且刚刚完成了统一,根基不稳。”
“若出兵七万,自可轻易横扫东瀛全境。
只是……”
隆庆帝:“只是什么?”
薛虹:“东瀛岛上的人,向来慕强,极擅学习,反复无常,背主之事时有发生。
且东瀛与我大明相隔一海,孤悬海上,若无百姓移民同化,并派遣大将官员镇守,此时就算我大明打下了整个东瀛,反而是做无用之功。”
隆庆帝听出了薛虹话中的重点:“鞭长莫及,移民两个词。”
隆庆帝让薛虹退下后,便开始思索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