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第544章一场开宗立派的辩论,寒门帝师,我是泡泡,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这场辩论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继承千年的儒学,它的发展脉络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先,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这个思想的核心只有一个字——【仁】。

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用以维护周朝的【礼】。

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还要求统治阶级,自己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到了战国,孟子的思想发展了起来。

他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的老祖宗还是比较厚道的,基本立场都是站在老百姓那一边。

对统治阶级呢,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要求不少。

所以,焚书坑儒发生了。

始皇帝看不上这些儒生,天天要求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干脆全给杀了。

不仅老秦看不上儒家,就孔孟约束统治阶级的那一套,搁哪个皇帝身上都不好受。

鸡贼的人这时候出现了。

到了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他用儒学为基础,加上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杂糅了诸子百家,建立了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这一套思想,【仁】字,老董表面还是讲一讲的,但根却在【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上面。

果然,这一套东西,立马让统治阶级掌握了自身合法性的学术基础。

之后的事,就无需多讲了,延续千年,儒学都是围绕着给统治阶级政权的合法性背书来的。

到了宋代,因为佛道两教的影响。

儒学这个大染缸又添加了新颜色。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气是第二性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至于什么是理气,这个后面再说。

反正,这里面揉合进来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孔夫子说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一个要求就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之后才能要求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

朱熹直接把他们绝对化了。

千错万错,错在臣工。皇帝是没错的。

这当然受到上面的赏识,自元以来,理学一下子就成为了显学。

好,到了这里,回顾结束。

这时,也开始发难,唐炼问出了今天的第一个问题。

“人之初,究竟是不是性本善?”

儒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既然要提倡就得知道这人性之初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求解。

对于徐鹤这个现代人看来很无聊的问题,在儒家的眼里确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邱腾目光扫向自己挑的三人。

三人齐声回道:“回祭酒大人,人性本善!”

邱腾看向唐炼,心说,这问题,我看你究竟想说出什么花来。

唐炼似未觉察来自邱腾的目光。

转而笑道:“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三个举人相视一笑,就这?

但唐炼继续道:“既然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我们要如何保持这种善?”

“额……”

“这……”

几人一下子都傻了眼。

邱腾看得着急上火,但又不能亲自下场,只能对唐炼道:“他们不知道,那你挑的这些人里有没有人知道?”

徐鹤这边三人,其中两个赶紧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唐炼似乎并不在意,笑着对徐鹤温言道:“你知道吗?”

徐鹤很想问他一句:“我装逼,你确定没事?没事我就正式开始了?”

看着老唐和熙的笑容,徐鹤想了想,反正眼下这个问题说了也不怕。

因为我骑墙……,不是,是两个程圣人意见也不统一。

“回邱学士、唐祭酒的问题!”徐鹤躬身一礼道,“程颐回答说人性本善,恶由外入,只要我们守住自己,不要被外界的恶所诱惑,就可以保持自身的本善。”

“可程颢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说:恶非在外界,而是人心所生,只要我们修好己心,便能保持自身的本善。”

为什么徐鹤会把二程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记得那么清楚?

因为就是他俩的这次辩论,引发了儒学的一次革命,直接导致了儒学两个新学派的诞生……

理学和心学。

程颐的思想被朱熹继承,史称程朱理学。认为万物皆有理,并且理在外,故提倡格物求知,格尽一切万物之理,于是可成就圣人之心。

为了更好地阐述理学的思想,朱熹甚至提出了着名的:存天理,然后去人欲。

那么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呢?

打个比方,人要喝水要吃饭,这是天理,而在有水有粥的情况下,一定要喝茅子,一定要吃山珍鲍鱼,那就是人欲了。

但看这几个字,你会觉得朱熹没毛病,讲得很好。但它除了这个意思,还有另一个,就是顺序。先存天理,然后去人欲。朱熹认为,人的自我修行是需要遵循天理的,天理是第一性的,人心是第二性,人心必须向天理看齐。

而程颢的思想被陆九渊继承。陆九渊的惊天之句——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开创了心学流派。他认为天理不在心外,人心即是天理,朱熹是手里揣着天理却满世界地去找天理,岂不荒谬?

陆九渊的思想最终被王阳明继承下来,提出了着名的“心即是理”。王阳明认为:理不在外,而在我心,天道即是心道,存天理就是去人欲,去人欲即是存天理。格尽万物之理,不如修心。

儒学自孔子到王阳明,终于实现了天人合一,王阳明也被后世誉为:最后一位圣人。

所以,唐炼发难的点终于出现了。

《大学》里告诉人们,人不快乐,是物质和心灵引起的。

那么心灵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人欲】是不是要搞清楚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后,格物格出来呢?

还是人心中的欲望就是从本心滋生而出,我们只要坚守本心就行了呢?

世纪大难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仙侠世界被祖国征召了

尤前

洪荒:抱错大腿怎么办?

惜萧萧素雨

末世:我的关键词比别人多一个

棉衣卫

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

昙花落

我在天牢签到打卡:一步封神

湖星星

难诱

款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