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末大茄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及冠,扬名,肉末大茄子,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在孟津休息月余,杨明终于动身回雒阳。
他伤势已愈,当然更为重要之事,他要赶回雒阳行冠礼。
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及冠,这是《礼》中的规定。
虽然诸如天子诸侯,因要早日执掌国家会提前,又或是百姓担心活不到二十而提前。
但那些终归是少数,对多数人而言,尤其是世家子弟,二十及冠是常礼。
杨明回到雒阳,让张辽领众人先回杨府,自己则带着张义独自去了隐巷酒肆。
他回雒阳之前,便已约定好与蹇硕在此相会。
进入酒肆,杨明发现蹇硕是站着在等他。
等看到他之后,蹇硕更是一步上前,兴奋道:“我就知你未死!”
杨明笑了笑,回道:“侥幸而已。”
说话间两人已坐下。
蹇硕坐下后便压低声音道:“少君此前是否为假死?”
或许是担心杨明有所顾虑,他又补充道:“此地就你我二人,少君但说无妨。”
虽然吕强为天子带回了杨明确为被刺的消息,但他仍有疑惑,毕竟杨明谋杀了王甫。
杨明摇了摇头,然后解开了自己的袍子,露出胸口的伤痕。
伤口虽已愈合,但疤痕看着仍触目惊心。
蹇硕见状也打消了怀疑,说来赵忠是被阳球打死,杨明又不在雒阳,若要谋划难度太大,看来确实是侥幸。
“说来也是阴差阳错,陛下原本因赵延之死欲对你施以小戒,不曾想你被刺杀,如今陛下恐怕反而要施恩于你。”蹇硕接着说道。
杨明听完倒不觉得意外。
刘宏忽然连续做出对宦官有利的诏令,那自然需要做一些安抚士人的举措,此为帝王平衡之术。
那么此时还有什么,比给刚刚被宦官刺杀过的他恩惠更有用的呢?
“那赵延也是该死,陛下已调徐州之粮前往赈灾,他竟还辜榷乡里,实是贪心不足,自取灭亡。”蹇硕感慨道。
杨明闻言却是一愣,抬头看向蹇硕道:“朝廷有向青州赈灾?”
“少君不知吗?陛下调了十万石粮食,优先送往灾情严重的北海和东莱等地。”蹇硕疑惑道。
杨明摇头,他并未在不其听任何人提起过。
那日赵府分粮,他也未见到谁说过什么赈灾之粮。
很显然,这批粮食并未在赵府。
若不在赵府,那要么是徐州之地未发粮,要么这批粮到了不其地方大族手里。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进了士人口袋。
他们虽未劫掠乡里,但又何尝不是饥民人相食的推手?
一想到这,杨明忽然有股强烈的生理不适感。
蹇硕此时也有所意识,干笑了一声。
“曹节最近有何动向?”杨明转移了话题。
中常侍当中,他最顾虑的还是曹节,蹇硕会怀疑他假死,曹节自然也会怀疑。
而且如今曹节兼领尚书令,权势滔天。
蹇硕摇了摇头:“他此时忙着和尚书们争权。”
杨明闻言明白过来。
虽说刘宏让曹节兼领了尚书令,但尚书们作为士人怎会屈服。
不敢明着和你作对,把你架空这对士人来说还不是轻而易举?
那么自然的,曹节肯定也要设法把尚书换成自己人,这必然又是士宦之间的又一轮激烈交锋。
此时的曹节,确实应该无暇顾及他。
这算是好消息,在纳了王修建议后,他正要韬光养晦一段时间。
从酒肆出来,杨明接着便乘车回了家。
杨琦见到他,直接老泪纵横。
假死之事,杨琦最开始并不知情,他只知杨明被刺重伤,死里逃生,准备对赵忠反戈一击。
如今真见到杨明平安归来,他情绪有些失控。
待父子家长里短完,杨琦接着便说了冠礼之事。
礼在汉时极为规范,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
所谓“旬”就是十日之意。
等选好了吉日,然后将其通知亲友。
及冠礼前三日,又还要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这是杨明的人生大事,自然要提前安排妥当。
等和杨琦聊完,刚回到房间,杨亮就来寻他。
“兄长,你行了冠礼是不是就有字了?”杨亮好奇心很足。
杨明点了点头。
表字,乃是及冠最重要的标志。
而且表字之后,除非是非常亲密之人,否则不能再以小名相称。
“不知道谁会给兄长取字,又会取什么呢?”杨亮此时颇有点期待。
实际上杨亮说完,杨明也有些期待。
这个表字可是门大学问,并非想叫什么,就可以表什么。
表字一共有两个字,如果按照《礼记》的要求,第一个字按照辈分,嫡出者顺序为伯、仲、叔、季。
比如王修,字叔治,他就是自己那一脉第三个嫡子。
然后第二个字,大部分都要与“名”意思相近或有联系。
依旧拿王修来说,修与治,这应当是取自《礼记》当中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再以曹操举例,字孟德,曹操是庶长子,第一个字用孟而非伯,而操和德,操行和品德。
当然时间来到东汉,也并非所有人都按这个方法来。
比如袁绍,字本初,绍本意为继承,本初则有初始根基之意,寓意克继祖业。
所以这和是否出身世家大族也没关系,就看取表字的人是谁。
“伯亮?”杨明试探性说道。
《苟子·天论》云:“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明的本意就是明亮之意。
诸葛亮,就是字孔明。
“那兄长岂不是与我都有亮字?”杨亮开口说道。
杨明闻言一愣,他倒是一下子没注意这个。
所以,取字的人应该会有所避讳?
那若不取“亮”字,会取“光”自?
伯光?
……田伯光?
“再有几日便及冠,届时自然知晓了。”杨明瞬间失去了再猜下去的想法。
一转眼,已是六日后,为杨明主持冠礼的大宾确定,是他的叔公杨赐。
又三日后,杨氏宗庙,亲友集聚,宾客盈门。
杨明身着采衣,即缁布衣进入宗庙之中,跪于蒲团之上。
父亲杨琦与大宾杨赐皆着礼服,站于杨明身前。
冠礼一共要加三冠,衣服也要加三次。
第一冠,为缁布冠,加之,便代表有了治人之权;
第二冠,为皮弁,加之,便代表有了服兵役之权;
第三冠,为爵弁,加之,便代表有了参加祭祀之权。
礼乐声中,杨明三冠加完,衣服也已是大袖长裙礼服,还戴上了他的金印紫绶。
等到这时,宾客都齐齐望向杨赐。
接着,便要给杨明取字了。
杨琦此时走到一旁,从他和杨赐眼神来看,两人显然先前已有过交流。
“《礼记》四十二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你取字‘德’。”杨赐开口道。
明之本意为亮,但《说文解字》中多意,引申有英明、德才之意。
听到德字,杨明还是稍显意外,不过幸好不是光字,要不然他真怕自己一时接受不了。
“又因其为嫡长子,故字伯德。”杨赐接着说道。
伯德,当听到这两字组合到一起时,杨明忽然有些莫名的熟悉感。
只是他一时间也未想到,不过表字已取,他向杨赐行礼致谢。
杨明,字伯德。
这便是伴其一生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