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妈宝啃老男(12)(求收藏作者专栏鸭~...)
兰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年妈宝啃老男(12)(求收藏作者专栏鸭~...),好男人在渣男剧本里乘风破浪[快穿],兰桂,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陶睿上报纸在这个年代就是大新闻了,因为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代人口口相传,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在首都上学的苏佳慧自然也知道了,她没想到陶睿除了做生意,还能在种植、养殖方面有贡献,这太出乎她的预料了!
她斟酌着给陶睿写了封信,夸赞了陶睿取得的成绩,并鼓励陶睿继续努力。她还简单说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几次考试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这都是因为陶睿当初的帮助,才让她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她写下了学校地址和联系电话,告诉陶睿如果他下次再来首都,有什么事需要找人的话,随时都可以找她,她欠了他好大的人情呢。
陶睿收到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寒冬腊月,他开始研究大棚蔬菜了。
他想了想,通过身边研究员的关系,在首都买到了几本最新的医学书籍,送到了苏佳慧手中。这几本书籍还没大面积流传开,陶睿此举算是让苏佳慧提前学到书里的知识了,也是最适合的礼物。随着书籍送去的还有简短的鼓励信,期望她早日成为出色的医生,并且提到如果她有困难,随时都可以来找他求助。
陶睿留下了镇办公室的电话,这是最快找到他的方法了。
跟着他的几个研究员见他这么大费周章,打趣地问他:“睿哥是不是处对象了?对象在首都上大学?那你为什么还不留在首都呢?”
陶睿笑起来,“所以这就不是对象。别多想了,只是一位优秀的同志,朋友而已。乡亲们这边我能帮上忙的是请他们帮工,而这位同志,我能帮上的就是鼓励她实现理想。都是一样的。”
几人都不是乱想胡说的,既然陶睿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不开玩笑了。不过他们是真的很佩服陶睿,很难找到像他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了,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带乡亲致富。
他们做农畜业研究,经常去一些村子,陶睿这个村子是最具生机、最具发展的村子,他们在这里住了好些天,都没感觉到有多贫穷落后。这都是因为陶睿加大了国秀小吃的生产规模,请了很多帮工,连种地养动物都请了人帮工,大家在农闲的时候都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可不一下子就提高了。
陶睿带着研究员研究大棚蔬菜,也研究怎样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多长点肉,其中保暖就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低价巧妙地控制温度让老百姓都能学会,也是关键所在。
陶睿这研究可不是小规模的,反正这会儿地都空着,他把所有田地都种上了蔬菜。几个研究员劝他,怕他失败了浪费,给他讲做研究要节约成本。但陶睿还是租用了村里所有的田地,还雇了种地好手,按照他的方法来种蔬菜。
山上也养了很多家禽家畜,请了学养殖学得懂的好手天天看着,陶睿简直是把整个村子都当成了试验点。
这样大胆的做法看得几位研究员一阵冒汗,陶睿这是花钱如流水啊。上头拨给陶睿那一点研究款早就花光了,租田、请人还有各种培育花销都是陶睿自掏腰包的!
他们算是知道陶睿为什么陶睿为什么不进组织了,就这特立独行的模样,进了组织肯定不服管教啊,到时候双方都难受,还不如让陶睿这样自由自在,有了成果就报上去,反而更和谐一点。
因着陶睿投入的成本高,几位研究员也就更卖力,不忍心看他一下子损失那么多。结果没想到蔬菜的涨势很喜人,家禽家畜也没死几个,状态很好,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天天不怕冷地跑去查看情况,就算没有明显变化也不厌其烦地记录日记,不错过任何细节。
年底,东北所有村子都闲着没什么事,只有陶睿他们村风风火火的,每天忙碌个没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当然这好事跟陶福一家就没关系,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人给陶睿帮工,就只有陶福一家,以及肖丽珍的娘家,是陶睿拒绝的。
他们想去帮工,陶睿就一句话,老死不相往来,再不会跟他们扯上关系。就连陶福家和肖家的田地,陶睿都没租,是全村唯二空下的田地。肖家因此骂了肖丽珍无数次,连娘家门都不许她进了。
陶福和肖丽珍想抱着儿子去哄二老,这个陶睿不管,但他们想帮工赚他的钱,他一分都不给。
这还挺让大家诧异的,因为在他们所有人眼中,陶睿都是乐呵呵的,经常助人为乐的。不过想到当初陶福那一出出的,还把陶睿打得头破血流,嫌陶睿是累赘,大伙儿就都理解陶睿的做法,而且都支持他。
陶睿是帮大伙儿的人呢,大伙儿本能地就站在他这边,自然没人编排他,反而觉得陶福一家活该,自私自利就该是这种下场。肖家过去也没少在外头抱怨,说肖丽珍摊上这种小叔子倒大霉了,现在后悔也晚了。
当初是他们嫌弃陶睿累赘,恨不得划清界限,那现在陶睿就如了他们的意,再想攀可攀不上去了。
不管陶福家讨好还是指责,陶睿都不为所动,渐渐地,陶福他们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恨上陶睿,从此不和他们来往,连孩子也不给二老看了。不过谁稀罕呢?
二老现在挺有点老板的范儿了,人就是要有阅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不一样。
陶睿忙着做研究,把生意的事一点一点交给二老和童燕去管,尤其是他去首都那段时间,生意上遇到什么事都是他们几个商量着来,镇上也跑了无数次,那些厂长、小领导也见了好多个,感觉上就不一样了。
现在陶睿只管决策和突发情况,日常管理都由二老来管。
又是一年过年团聚的时候,陶鑫看到爸妈的气质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由得动了心思,跟陶睿说:“我也辞工做生意咋样?现在好像做生意很有前途,我当个小工人,多少年都是赚那点钱,涨工资也涨不到啥,给不了小辉更好的生活。”
陶睿这一年和二哥二嫂是见过很多次面的,相处下来觉得他们人品很不错,就是那种典型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的性格。以前和家里疏远,不过就是父母不疼他,他也不愚孝罢了,年节送礼是从来没落下过。
所以陶睿一听二哥这么说,当即就道:“我以后还打算把国秀小吃的规模扩大,不如二哥你来帮我?我还有几个计划准备实施,你要是有兴趣,咱们一块儿商量。”
陶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行了,有你这句话,二哥就高兴,好兄弟!不过二哥不是那占便宜的人。”
陶鑫看陶睿要说话,摆摆手阻止了他,笑道:“我就这性格,啥事喜欢自己来,心里踏实。当然,好兄弟不说两家话,我要是有困难,肯定来找你帮忙。我和你嫂子看好了服装市场,现在大伙儿买啥衣服都是去百货大楼,动不动这缺那缺的,没多少好看的。
上回我和你嫂子去冰城走亲戚,看见人家那服装商场全是漂亮的衣服,眼睛都不够看的,听说是从南方拿来的货,在南方便宜着呢。这不是政策放开了吗?不算倒卖啥的了,我就想试试看。”
服装生意是有些年挺火爆的,尤其是他们这边,这方面市场正处于紧缺阶段。陶睿快速分析了一下,觉得这条路可行,就算陶鑫不是这块料,也能小捞一笔,毕竟是赶上了好时机,胆大心细就能发。
他立即鼓励道:“我觉得很好,服装有前景。二哥你只管试试,不行还有我给你兜底呢。怎么也不会比原来的日子差。”
“行,那我就试试。”陶鑫高兴地笑了。大家都说陶睿运气好,眼光好,脑子好。他能得到陶睿的支持,不得不说,瞬间信心大涨。
陶鑫有股劲儿要自己拼,陶睿当然不会多插手。升米恩斗米仇,帮人也是要适可而止。
陶鑫辞了工,带着家里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去了南方。这时候出远门太遭罪了,绿皮火车特别特别慢,咣当咣当的,寻常人还只能买到坐票、站票,人挤人在一块儿什么味儿都有,难受得很。去南方还要倒车,路程就要三四天。
陶鑫下火车的时候感觉全身都要散架子了。不过对南方大城市的好奇心盖过了身体上的不适,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劲头十足,找了个便宜的住处就开始到处打听,到处查看。
他第一次到外面来,但因为陶睿生意做起来了,家里也见过一些领导,还去过首都上过报纸。他在心态上就对陌生环境不害怕了,也没什么自卑的感觉,只有斗志昂扬。
陶鑫也是很有头脑的,他先满大街的转,看大城市的男女老少都穿什么衣服,哪些款式最多见,全都拿小本本记下来。然后又去一些商场小摊,旁观哪些款式卖得好,和各种能搭上话的人闲聊,把话题拐到生意上、衣服上,问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好几天之后,他才去批发市场拿货。这时候他已经认识了两个同样来进货的大哥,学会了一些行话,跟着他们一块儿去进货,顺利地拿到了最便宜的价格,没有被人宰到。差不多把钱花光了,他才背着几个大包坐火车回家。
这一路上,他真的是睡觉都不敢睡,火车上小偷太多了,一个不注意东西就丢了。尤其是他这样拿着包的人。后来他想了个招,跟身边几个人聊起来,熟悉一些挑了个带着特产回家的小伙儿,两人轮流看着东西,轮流睡觉,这才缓了一缓。
做生意艰难,不过当陶鑫回到镇上摆摊卖出第一件衣服之后,他就半点不觉得辛苦了。这一买一卖的利润翻了五倍!
也是陶鑫市场调查做得好,这也是从前听陶睿他们聊天的时候听见的,多嘴问了问才知道陶睿做生意之前会市场调查。他算是无意中跟陶睿学了不少东西,这次就见到效果了,拿回来的都是紧俏货。
这镇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哪有不爱美的?这不用布票,样式比百货大楼的好看,价格还比百货大楼低一点,那手里攒了钱的还不赶紧抢?谁知道这些卖光了还有没有了?就算有,万一没这些好看呢?
陶鑫那几大包衣服没半个月就卖光了,收益惊人。他们这些年攒的积蓄,一下子翻了五倍啊!以他们两口子原先的工资,工作十年也攒不到这么多钱啊。他们可不知道以后打工的工资也会涨,只知道一眼看到头的工作,完全抵不上做生意。
为了稳妥起见,陶鑫还是让赵雅香暂时工作着,他又去了南方两趟,两趟都同样赚钱,不都是五倍利润,他也有眼拙的时候,拿到了没那么好卖的款式,但最少利润也有本钱的三倍。
赵雅香这才辞工了,家里存上一部分钱之后,剩下的都拿来做生意。有赵父赵母看着小辉,他们夫妻俩就开始一起去进货,一起挑选款式、经营人脉、想法子多卖钱等等。
他们没在家的时候,陶睿怕小辉的成长有父母缺席,会像原剧本里那样受到影响,就每个周末都接小辉到家里来玩。时间久了,赵父赵母也会常常下乡来,而陶国栋和吴秀芬每次去镇上也会去赵家做做,看看小辉。
这样小辉根本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反而感觉有更多人爱他了,每次下乡都撒了欢一样带着小狼、小虎到处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陶睿简直把小辉当亲儿子一样养,陶福家的一儿一女就半点沾不上边。小辉那小子个头蹿了,身上壮实了,穿着新衣服,玩着新玩具,在村里头存在感越来越强。陶福两口气看见就憋气,关起门就骂骂咧咧,好悬没把自己气死。陶媛媛也嫉妒得厉害,心里越来越不平衡。
陶媛媛还找到了有利自己的方法,自从她负责做饭偷偷吃饱之后,她就发现这是个好方法,从此她在家总是能偷摸给自己弄点好处。比如帮家里买东西,想办法省点钱给自己攒着;比如肖丽珍让她给弟弟喂鸡蛋羹什么的,她趁他们不注意自己吃掉一大半;比如他们让她看着弟弟,她把孩子放一边,自己歇着偷懒;比如肖丽珍难产身子虚,开了补身体的好东西,她熬药后自己喝一半,剩下的兑水给肖丽珍。而表面上,她就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儿。
陶媛媛自觉找到了生存之道,为此得意洋洋,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捞好处,那模样,竟和她爸妈一模一样。可惜他爸妈顾着抱怨、顾着嫉妒,是一点都没发现,连儿子瘦瘦小小都只当是难产体弱,给儿子吃更多的好东西,实则却是喂了陶媛媛,把这姑娘养得白里透红的。
这种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变富,只有他们越来越穷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特别是陶福,他两个弟弟都出息了,只有他还是个穷鬼。他骨子里就自大,把自己当个人物,当然不会觉得他比弟弟差。
陶睿做吃食养植物动物,他是学不会了,但陶鑫去南方进货他还不会吗?他理直气壮地去找陶鑫,让陶鑫带他一起去。陶鑫知道他是什么人,直接给他写了怎么坐车去哪里进货的流程,明确告诉他一起走是不可能的,两兄弟生意别往一起掺和。
他们之间也只剩下最后一点面子情了,陶福憋着一口气自己去了。但他一不像陶鑫在镇上生活,见过些世面,二不像陶鑫总和陶睿来往,闲聊时就知道不少事,涨了见识。所以他一到南方就下意识地胆怯,畏畏缩缩的,去进货也不懂行话,没人领路,一看就是外行,不坑他坑谁?
他特意选了几样陶鑫卖的款式进货,价格却比陶鑫多了两倍。他本钱又少,总共就拿到一小包衣服。回程他又不知道观察,不知道火车上有小偷,困了就缩在那睡,睡醒后哪还有包啊?连他随身带的干粮都没了!
陶福着急忙慌地到处问,找列车员、报警,什么招都使了,就是啥也没找回来,两手空空地回了家,家里所有现金全没了。
肖丽珍本来就身体不好,听到这个噩耗,两眼一翻就厥过去了!
陶媛媛也气得不轻,还有不甘心。她也十五岁了,在村子里算大人了。她干脆劝爸妈把家里能换钱的东西都换钱,然后她跟着陶福去进货。
她还挺聪明的,去过偷听别人进货啥价,就跟着人家后头进货。她还对陶鑫家卖的服装非常清楚,挑的都是最受欢迎的款。陶鑫能卖掉,她肯定也稳赚不赔。
这回他俩看着包,包也小,紧紧抱在怀里不撒手,安安全全地回到了镇上,直接摆摊开始卖,价格比陶鑫那边还便宜一点。
这可太不要脸了,把陶鑫和赵雅香气得脸黑,正好借此机会和他们撕扯开,以后再不来往。
所幸陶鑫那边摊子已经大了,陶福他们没多少衣服,还影响不到他。而且陶鑫租了门市房开服装店,在镇上也有了点名气,衣服都熨板正了挂在店里,看着也高档几分,还有很多熟客。
陶福的事也给陶鑫敲响了警钟,如果他卖得好了,别人都学他去进同款回来卖,那就麻烦了。他们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才是。正好赵雅香和赵母手工活儿都好,她们就开始往进回来的衣服上头弄花样。
缝上漂亮的扣子啊、抽个褶啊、掐个腰啊什么的,稍微一弄,就跟别人不一样了。而且赵雅香特别擅长这个,改造过的衣服就没有比原来差的。这样陶福和陶媛媛又进一样的货回来,反而显得陶鑫家的衣服更高档了。
设计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靠天赋,还有手巧也不是谁都行的,陶媛媛就算看了赵雅香改造的衣服,她也弄不出来。不过好在这样来来回回的折腾货,还是赚到钱了。只是让陶媛媛心寒的是,陶福和肖丽珍赚到钱,想的都是给儿子补身体,将来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然后夸陶媛媛几句,就没了。
在他们眼里陶媛媛做这些是应该的,之后陶媛媛就越发乖巧,在南方的时候哄着陶福休息或玩牌,她自己去进货,把进货价格改动改动,她就能昧下一笔采购钱。回来卖货,她也常表示自己愿意干活,可以独自卖货,让爸妈歇着,然后卖价变动变动,她又昧下一笔销售钱。
这样慢慢积攒,她在村里同龄的姑娘里也算是小富婆了。
一年后,她十六岁,肖丽珍开始给她相看婚事的时候,她卷了家里所有现金,拿上自己攒的钱,悄悄坐火车跑了。
她都坐车去进过那么多次货了,自己是一点不害怕,把钱全缝在衣服里,到了南方大城市就开始了新生活。
陶福倒是去找过一次,但大城市不是小村子,上哪找人?这时候外出还不用介绍信了,户口也没那么严格,陶媛媛跑了,那真是石沉大海,一点音讯都没了。
肖丽珍气得大骂陶媛媛,可怎么骂都没有用,家里赚到的所有的钱都没了。关键他们一直想给儿子攒着,根本没舍得用。村里家家户户都能经常吃肉了,就他们还一直是苦巴巴的,一点福气没享到,儿子也还是瘦巴巴的样子,连话都不会说。
他家变成这样,村里就有不少人嘀咕了。
这陶老大一家该不会是扫把星吧?
看看陶睿以前跟他们一块儿过的时候,那是干啥啥不行,体弱多病的,还差点死了。
结果一分家,陶睿起来的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那运气简直逆天了。大伙儿还没反应过来呢,陶睿就富贵了,还带着全村一起富,简直是村里头的福星。陶睿还研究种粮食养动物,弄冬季蔬菜啥的,利国利民,说夸张一点,那就是全国的福星呢。
这老大一家呢?越来越倒霉,当初肖丽珍还好意思说她儿子有福气,看看这小瘦猴的样,再看看他家现在的情况,大伙儿不明着说啥,也觉得他们全家都是走霉运的。
说不定啊,以前陶老大过得还成,就是因为有陶睿这个福星照着呢。只是陶老大克着陶睿,陶睿才一直过得很一般。
就连吴秀芬以前偏心陶睿都有了解释,这福星下凡,老天爷肯定不能让他吃苦啊,当妈的和孩子最有缘分,那照顾福星的任务可不就落到吴秀芬头上了吗?应该的。要不是吴秀芬精心养活了陶睿,他们村现在哪有这么好的发展啊?
迷信是被打击过的,大伙儿不敢明面上议论太多,但心底里几乎全是这么想的,还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偷偷跟人说的时候,也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从而更加信服陶睿了,然后对陶福一家避之唯恐不及。就连肖家都生怕沾上肖丽珍的霉运,从不搭理她。
陶福和肖丽珍在村里被孤立了。大家都富,他们被落下了,这大概是最痛苦的事。
他种家里的地,肖丽珍病怏怏的,陶福压力就很大。然后肖丽珍还催着他一有空就去南方进货,没啥钱,进一次货也赚不到多少,这让陶福压力更大,慢慢的他就爱上了打牌。以前陶媛媛哄他玩的,他现在发现这个能放松了,经常找借口不回家,说在外头挣钱,实际上就是去耍钱了,然后还勾搭上了一个小寡妇。
肖丽珍知道后大吵大闹,陶福却不怕她,她连娘家都依靠不了了,还病怏怏的,干啥啥不行,他怕她啥?肖丽珍就抱着儿子去陶睿家门口哭,让陶国栋和吴秀芬给她做主。
陶睿本来不知道他们家那些事,这会儿肖丽珍不要脸皮了,把所有的老底都翻出来哭诉,陶睿感觉就跟听戏似的,想不到他们一家子还这么能折腾呢。
他看着肖丽珍坐在门口不肯走的撒泼样,找来董飞,让他带二老去市里考察市场,顺便带二老玩一圈。
董飞这几年像他徒弟一样,作为国秀小吃的唯一私人代理商,在镇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稳重了不少,为人更靠谱了。董飞和二老也熟,二话没说就交代身边的人看着生意,带二老出发了。
陶睿上交了蔬菜大棚成功的研究成果,和冬季养殖动物的技巧,在省里都挂了名,人脉自然广了。现在已经找好了把国秀小吃销往市里的路子,就差考察时常定一个最终方案了。
肖丽珍让公婆主持公道,也想让公婆管管孙子,现在公婆没了,只剩个不来往的小叔子,她是一点招都没有了。再怎么样,也没有小叔子管他们母子的道理,更何况还是闹掰了的小叔子。
肖丽珍在陶睿家门口又哭了三天,看陶睿真是铁石心肠,从她旁边路过都不带看她一眼的,终于骂骂咧咧地走人了,跑去和陶福、小寡妇干架,继续他们家的闹腾,越闹家里越穷了。
陶睿看见他们就觉得,这人有时候真怕对比。原主是个极品在那摆着,就显得老大不那么极品了。而原主作天作地,一辈子啃老,老大指望不上二老,跟兄弟们也没啥经济上的差距,心态说不定还挺好。
现在他穿过来了,一个老大嫌弃鄙视的人,站到老大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这老大就惦记占便宜,又嫉妒得心态失衡。等到他们不来往而全村人都变富了之后,老大直接心态崩了,过日子最怕这样,肯定会越过越差。
其实就连老二都受到了影响,不过是好的影响。他们两口子不再谨慎保守,把胆子放大了很多,尝试下海捞金,还理智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快速积累了财富。这也是因为陶睿这是三弟优秀的缘故,有身边人在那对比着,人的想法总是不一样的。而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也不一样。
陶睿把大棚蔬菜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好之后,就没再继续上交这些东西。毕竟天才是好事,妖孽就奇怪了。当然他还是会自己暗地里研究,既然用积分换了那么好的书,他就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个透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如果一辈子不够,下辈子再接着学。
他之后明面上没研究出啥,就请那几位研究员回首都了,保证以后有什么好想法、好发现,会第一时间联系他们。之后他就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申请资质开了个小工厂,工厂就盖离家不远处的空地上。
得亏他住在村尾,空地多,不然还不方便看着厂子呢。
这次他做了不少模具和特殊的锅炉器具,方便操作,可以一次多量地做出食物来,而且有了模具,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统一又好看,还显得高档一点。
开厂了,他就留下了以往帮工里表现最出色的一部分人,正式签合同让他们成为雇佣员工。虽然这不是镇上那种国企工厂,是铁饭碗,但不用离开家,家里有啥事都能照应,工资还比镇上厂里的学徒都高,待遇简直太好了。签上的人都欣喜若狂,更加好好表现,生怕哪天丢了这个好工作。
而没签上的人,因为陶睿说了,有好机会优先考虑村里人,大伙儿就都牟足了劲儿,一有机会就表现自己,希望在陶睿心里挂上号,下次好被选上。
陶睿开拓了市里的市场,让董飞去市里坐镇,然后又在附近的几个镇上都找了代理商,开始大规模生产产品了。这样规模性的产品就是平价,只比别人小摊卖的东西稍贵一点。但有包装、有品牌,味道还好吃,竞争力非常强。
国秀小吃还有个高端系列,就是陶睿用料十足亲自做的味道超好的吃食,这些仍旧是量小高价,面对高消费人群,包装也更好一些,大部分都卖到市里董飞那边去了。
等厂子稳定了,陶睿又开了养殖场、田园、果园,挑选村里靠谱的人签合同,让他们看管。当然也是通过之前两三年的帮工,记录下来的每个人都擅长什么,以此为依据挑选的。
让合适的人去做擅长的事,事半功倍,效率都高很多。
陶睿承包后山就承包了十年,现在在上面建设得很好,分隔开了果园和养殖场,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还从陶鑫那里定制了工作服,员工们穿着工作服,每一项颜色不同,属于哪里的员工一目了然。看着特别有组织有纪律,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每天都干劲十足。
这样陶睿做吃食的所有食材就都从自家出了,从种植养育到制作食物,再到销售出去,简直是一条龙全包了。也因此,他能提供很多岗位,重要的不重要的,需要的人很多,渐渐的,村里能上班的人,愿意上班的人,全都成了陶睿的员工。
陶睿一个人解决了一个村的贫困问题,让他们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时不时就吃上肉,直接被评为了杰出商人。
这时候都已经八二年了,也是正赶上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一部分人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富起来的口号人人皆知。像陶睿这样真正实现这口号的商人,自然要大大表扬,给其他商人树立榜样。
所以陶睿赶上了好时候,又一次上报了,更加出名了。
而这时候陶睿都二十三了,给他介绍对象的人越来越多,隔壁童奶奶都着急了。童燕也二十三了,都成老姑娘了,童燕这些年一直给陶睿当会计,所有的钱财往来都归童燕管,足以说明陶睿对童燕的信任和重视。而且童燕还跟着陶睿学写字、学这学那的,对陶睿那完全是当成自家人一样的信任。
这他俩要是不成,算咋回事?
而且现在陶睿的生意做大了,童燕管理总账自然水涨船高,工资也高啊。她还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虽然说小时候高烧脑子一根筋是改不过来了,但为人处世自有一套规则,都是跟陶睿学的,从来不差事。想把她娶回去的人也很多啊。
童奶奶着急的,觉得不能再等了,要是陶睿没这意思的话,她就该给童燕相看婚事了。
陶睿被童奶奶单独找去说话,一听是问这个,顿时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那什么,童奶奶,我不是故意晾着燕子,这不前几年太忙了吗?我寻思要结婚也得多积累点家底,到时候舒舒服服的住个大房子……”
童奶奶听懂了,瞬间缓了脸色,“你是说,你想和燕子结婚?真心的吗?我可知道现在好多小姑娘喜欢你呢,连市里的姑娘都有,咱家燕子条件就在这摆着,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也基本是你教的,和人家不能比,你要是娶她,往后可不许后悔。”
陶睿笑起来,“奶奶你说什么呢?燕子怎么就不能跟人家比了?就因为是我教的,她在我眼里才比别人好千倍万倍,我教的我能不喜欢吗?奶奶你就放心吧,我要是不把她当媳妇,能把钱袋子交给她管吗?我已经在筹备了,您等着吧。”
陶睿确实不是想拖着婚事,只不过之前太小了,童燕也太单纯了,他觉得直接结婚也太欺负人了。这几年童燕基本都在他身边,他教了童燕很多东西,但不是老师教学生那种,而是生活中和玩乐中教的,更像是相处得亲密了一起进步,这也是他们两个独有的恋爱方式。
现在他们两个都二十三岁,其实结婚一点都不晚,反而是刚刚好。
之后陶睿就把结婚的事提上了日程,去镇上想办法买了连着的三个房子,带前后院的那种,推倒重建。
村里是山清水秀,但通电话甚至以后通网都会慢不少,为了生活便利还是要搬到镇上。原主坑了很多人,他现在给全村的人提供好的工作机会,还特别关照了被坑的那些人,算起来该补偿的都补偿了,搬到镇上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又是一次热火朝天地盖房子,这次可没人管房子好不好了,陶睿当然是盖得比之前舒适,还装修得很精美,买了彩电、缝纫机、自行车等等,直接布置成了婚房。接亲的时候,陶睿还借了镇上极少的小轿车。
这大手笔又一次让众人惊叹了,在他们结婚那天,童燕成了所有姑娘最羡慕的新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