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黑暗笼罩 不见黎明
浮梦三贱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9章 黑暗笼罩 不见黎明,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浮梦三贱客,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角率领弟子、兄弟、信徒进入疫区,然后对那里的百姓进行救治。
太平道能够发展起来,自然是有他们的缘由的,即便是那些官员说其草药、符水乃是蛊惑人心,但是依旧有不少人在他们的治疗下痊愈。
道家精通医术,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方式,太平道还是救治了很多人。
不少人询问他,有此医术,为何不去朝廷为官。但是这道人并没有说什么,依旧是治病救人。
在那些士人眼中,死伤些百姓算什么,救治几个百姓又有什么用?眼下和其他经学世家较量才是大事。
百姓多的如同杂草一般,即便是死了成百上千,只要干旱瘟疫过去,用不了两年,就会再次汇聚而来。而朝廷才是要紧的。
只要扫除那些庸碌之辈,将朝廷清扫干净,他们就能辅佐君王,让大乾再此辉煌下去。
道人并不在意那些士人、官员的看法,他依旧去治疗那些被世人视作草芥的百姓,告诉他们大乾天命仍在,眼前的困难终究会过去,等到干旱疫病过去,以后会越来越好。
伴随着道人治疗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信徒也越来越多,很多已经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成为了道人的弟子。
那些被他治好的百姓并不相信官吏,而更愿意相信他。
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官吏只会把他们隔离等死,而只有那个道人才会不辞辛劳,不惧危险来救他们。
道人看到众多孩子拜其为师,因此闲暇时候就开始教授他们辨识药草,学习医术画符。虽然这些孩子看上去还很稚嫩,但是已经有了几分气象,假以时日也都会成为太平道的中流砥柱。
南郡。
郡守府中,郡守魏颉正在和一群名士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就在这个时候,郡内主薄面色凝重的走进堂中,悄然来到魏颉身旁,将一封信函递给他。
原本正和一众名士谈笑的魏颉在看完信函之后,顿时就拉下脸来。
几个名士看其脸色不对,纷纷询问道:“魏郡守可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不知我等可帮得上忙?”
听到几个名士询问,魏颉面色有些难看道:“刚刚收到消息,南郡以北发生大疫,是北方的流民带来的,不过短短五天,这大疫就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已经有数千人了,下面的县城已经扛不住了!”
“那些人该死,发现疫情竟然隐瞒不报,现在事情盖不住了,才想着上报!”
“这”
众人闻言脸色都微变,大疫的危害他们很清楚,瘟疫可不会因为你是士人就不传染。
这几年来,先帝崩逝,新帝即位,连续出现了几次大旱,瘟疫也是时起时伏。
“既然是大疫,那就先隔离吧!”
“对,先隔离吧!”众人纷纷说道。
魏颉招招手,将主薄叫来吩咐道:“告诉下面的那些县令,将染了病的平民都赶出城去,在城外搭建草棚,让他们在里面待着,莫要让他们乱跑,再传染疫病。”
“敢越违抗者,直接诛杀!死了的要焚烧干净,不得土葬!”
“若是这点事情都做不好,那就自己辞官吧!”
“这么多人,若是全都放任不管,到时死伤定然不小,我等作为本郡士人,当做出表率,我张家出粮食五百石,各种草药二十担,供那些疫病者在隔离区使用!”其中一名士人说道。
紧接着其他的几个士人也纷纷表态,一家捐二三百石粮食,还有一些其他物资。很快就汇集了数千石粮食和各种物资。
看到这些士人捐献粮草配合,魏颉也笑着说道:“若是大乾上下都是诸位这种贤良,这朝廷的事情也就不会这么难做了。”
一时间大殿中宾主尽欢,众人都开始相互吹捧起来。
你以为这些人捐献粮草和物资是要帮助那些百姓,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防止那些百姓拼死反抗。
毕竟将人隔离起来,丢在外面等死,那些百姓会怎么想?万一他们不愿老老实实等死,而要反抗怎么办?
即便是有郡兵护卫,可疫没长眼睛,万一传染给他们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花点小钱,让那些泥腿子看到希望,然后老实等死就是了。
在冀州的疫病得到控制之后,张角带人救助了很多人,虽然依旧有很多人死去,但是众人无不感谢他们。
张角没有在冀州多留,在听到其他地方还有瘟疫发生后,他再次率领弟子、兄弟前去救治。
或许朝堂之上的兖兖诸公、郡县之中的贤达名士、豪强勋贵,都不在乎底下百姓的死活,或许在他们看来,那些百姓不过就是杂草,割掉一茬,很快就会再长出来。
不过就是一些冰冷的数字,不过就是为朝廷提供赋税劳役的牛马、会说话的工具。
但是想来,终究还是有人会在乎的。
比如,那些草芥自己。
是啊,他们自己在乎!
张角带人帮助灾民,因为他手中无钱,无粮,救不了太多百姓,于是张角就寻求各地郡县的勋贵豪强世家大族帮助。
这些世家大族们虽然不在乎那些底层草民,但是张角能够治疗瘟疫,即便是那些勋贵、世家高门、豪强也有人患病。自然是要找张角救治,而报酬就是粮草和物资。
不少世家高门、勋贵看到张角觉得他是大才,就想要将他拉拢加入己方,甚至有不少人愿意举荐其为官。
但是张角都拒绝了。
看到张角拒绝之后,这些人也没有在意,给了一些粮草将他打发走了。然后继续畅聊各种经学典籍或者奇闻轶事。
比如洛阳城中来了一些天竺的僧人,比如学宫中的大贤们编纂了校准了各种经典,甚至要将校准之后的典籍刻成石碑,以供天下士子抄录。
这些士人纷纷赞扬,这种校准刻碑,乃是延续文脉,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他们愿意去关注千里之外的京城,也不会看一眼城外那些卑微如草芥的尘埃。
张角带着粮食物资离开了,继续去践行他的梦想。他抬头望向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不见黎明。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