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无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A夫妻(2),曲朗探案,风过无墨,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看杨乐乐等不及了,才说:“你尝尝这咖啡,嗯先含一小口,噙在舌根下面,对,就这样,在舌尖上打几个转,在慢慢的喝下去,是不是很香。”
杨乐乐按她说的,照葫芦画瓢,点点头说:“嗯,果然这咖啡竟有些特殊味道。”
白小帆话藏含义地说:“同样的咖啡,就看你怎么喝了,会喝的人,能品出人生的味道。不会喝的人,与饮水没什么两样。”
杨乐乐一脸疑惑的样子,白小帆解释说:“你要学会慢下来生活。”
白小帆知道,杨乐乐的心都在要诉苦上,于是把她的杯子里放了一些糖,认真听她讲了起来。
“我已经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了,我的生活毫无生机,但我真的不想离婚。”杨乐乐用这样一句话开了场。
白小帆耐心又小心翼翼地在杨乐乐制造的有些悲哀的语境里,随着她亦步亦趋,而且还要表示理解地点了点头,说:“没有哪一个女人希望离婚的。”
杨乐乐果然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女人,她立刻说:“也不尽然,那个谁?就是就是那个,那两个总粘在一起的男女,就是女的想离婚,而男人死活不离的。”
白小帆愕然道:“你怎么知道?”
杨乐乐有些沮丧地说:“你和我们不是一路人,来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到了离婚的边缘而不想离婚的,听说这个岛屿特别神奇,里面有很多的项目来帮助夫妻共度难关的,听说有至少一百多对夫妻来了这个岛上后,再也没离婚的念头了。”
白小帆问:“真的吗?”
杨乐乐说:“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我就要亲身感受一下,如果真的能让我们不离婚,我宁愿再花上十万二十万的。”
白小帆不解地问:“为什么你知道这些呢?难道?”
杨乐乐有些不自然地说:“进岛内如果是不想离婚的,事先要报备的,不然人家怎么帮你呢?我们都填了一种表,我是在填表的时候看到的,那个女人还什么都不说,不说我就不知道了?她外面应该是有人了。”
白小帆真不知道这一幕,就问:“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杨乐乐喝了一小口咖啡说:“应该是从明天起就安排这些了吧,我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反正听进过岛的人说,有青春的回忆,也有谈恋爱期间的一些打动人心的情话环节。”
白小帆不相信地问:“这些能唤起不离婚的决心?我听说只有三年期的期限呀。”
杨乐乐苦着脸说:“死马当成活马医吧,要不然能怎样呢?我们俩也就是碰碰运气。”
白小帆不解地问:“他也配合你吗?”
杨乐乐苦笑了一下说:“他有什么办法?我死活都不离,他的小三怀孕都四个月了,他天天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就等着我吐口呢。”
白小帆一惊问道:“小三都怀孕了?那你为什么还不放手?就算你进了岛,他也不会改变了,如果你们是因为其它因素进来的,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有用的,但男人外面有了人,这个……这个基本上就是无药可救了。”
杨乐乐有些激动起来说:“我为什么要离婚?难道我要放手成他们吗?怀孕了我也不让她有好日子过。”
白小帆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了上一辈人的观念在她的心中扎了根,就说:“就算你们不离婚,他的心不在你身上呀?”
杨乐乐不以为然地说:“我管他呢,只要不离婚,他就是我孩儿的爸,我就是孩子他妈,我们就是一个家,要是离了,我们成了什么?”
白小帆知道他们是家族企业,就问:“现在你们的公司归谁打理?”
杨乐乐说:“我们俩一起,他想转移财产门都没有,我是会计,公司的财政大权都在我的手里,这也是他不得不求我的地方。”
白小帆赞赏地点头说:“还是你有远见,就应该这样。你说吧,你们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乐乐想了想说:“我们也算是白手起家吧,当然也有人说不算,说是我借了父亲的光,反正我们结婚之后就没过过苦日子。”
白小帆点头,问:“你父亲也是做生意的吗?”
杨乐乐摇了摇头说:“不是,他是一家工厂的副厂长,工厂有上万人,副厂长的级别不用我说你也明白的。”
白小帆喝了一口咖啡,咖啡有一丝凉了,像她们之间的谈话。
白小帆问:“你要是真的进了工厂,至少也应该在厂部之类的机关工作,也是不错的。”
杨乐乐很显然不以此为意。
她还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继续空洞着望向窗外洒满阳光的青草或鲜花中说:“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父亲是一个分厂的厂长,他们是一家生产机床的工厂,原本我也应该进入工厂的,但大学毕业的我,不喜欢工厂的氛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的活计越来越难了,我父亲这个时候升到总厂的副厂长,其实也没有多少实权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他的手里还是握有实权的,而且前景也要调往工业局。最为关键的是
他掌握了机床主件的销售渠道。
父亲一生虽然小心谨慎,但在我成家之后,对我们的帮助是越来越多,按父亲的意思,我们家只有我一个独女,我的日子步入正轨,他也就放心了。为此他确实有几次铤而走险,到了临离休的时候,差点晚节不保,但没有办法,他的心里只有女儿。”
杨乐乐长长吁了一口气,好像她现在才懂得父亲当初的用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白小帆不合时宜地说了一句,好像是年长她很多一样。
杨乐乐不以为意,接着说:“后来,工厂越来越不景气了,他就让我爱人自己开了一个小型的机床厂,说是厂,其实就是一个作坊,总共三、四个人,但尤其工厂不景气,厂里一年生产不到上万台机床,完无法让工人满足开资的愿望。
后来工厂就将工人们一一打散,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