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养饿阉狼,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键盘战斗家,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苏观提出的问题,朱高炽思考了整整一天。
颜钝上任以来,对王府采取步步紧逼之策,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做出实际行动。
总之双方目前的态势,朱棣是很满意的,所以朱棣不会同意,自己破坏王府和布政司当下的局势。
“小王爷,金右使来了。”外面传来通传声。
“快请。”
朱高炽连忙说道,并起身相迎。
不一会儿,金忠笑着走了进来,边拱手行礼。
“快请坐。”朱高炽绕过案几,满脸的热情。
两人落座后,朱高炽随口问道:“姚大师从应天府回来没有?”金忠摇了摇头。
姚广孝去了应天府两个月,所有事情都专传朱棣,朱棣不对外说,则谁也不知道姚广孝的具体消息。
官府的消息,朱棣在应天府没有门路,那里是太子一系的天下,滴水不漏。
而姚广孝的身份,从方外之事入手,可以说极为有利,为朱棣源源不断打听到应天府一些隐秘的事情。
情报永远是重要的,朱高炽没有小觑姚广孝的作用。
“孙千户的态度没的说,一切唯王府命令是听,一丝情面也不给山东布政司。”
“小王爷在金州的计划,应该是没问题的。”金忠肯定的说道。
朱高炽没有怀疑。
金州本属于山东,与北平隔海相望,又是他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么重要的地方,肯定是要交给能信任的人。
孙岩这个人,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朱高炽才信任他,支持他上任金州中左所千户。
否则燕山三卫,包括其余卫,朱高炽认得不少将领,同样遵王府的命令。
这些在职的将领不用,非要用致仕的孙岩,正是这个原因。
因为孙岩在历史上的表现,对王府的忠心太明朗了,比起密云卫的郑亨,燕山左护卫的张玉,更值得朱高炽信任。
“咱计划把金州的事务分三块,其中一块给付山东布政司,以获得山东布政使的支持,你帮忙分析一下,看否可行。”
朱高炽询问道。
闻言,金忠打起精神,一个字也不露过,他知道小王爷喜欢独揽大权,如今主动分利,看来是遇到了难处。
“父王上疏朝廷,请求皇爷爷赏赐孙岩,提拔其为金州卫指挥使,犒赏其剿灭倭寇之功,并且从南方迁移军户,补足卫所编制。”
朱高炽先说到一事,金忠回复道:“此事应该没问题。”
金忠仔细分析说道:“圣人重视倭患,从立国起就采取严防严控之策,多年来虽有不少战功,可小打小闹始终不绝。而孙千户之功,让倭寇势力大损,难以再犯我朝海域,此功大得圣心,因此希望不小。”
朱元璋对有功的人,赐予的奖励还是很大方的,史书在这方面也给予了肯定。
至于后来屠戮功臣,那是两回事,不代表朱元璋赏赐的时候不大方。
朱元璋活的太久,不算吴王时,当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是开国皇帝在位最久的。
三十年的时间,人总会有些变化。
在开国时,朱元璋对功臣的大方和厚赏,可谓是大手笔,包括小一辈的蓝玉,立了功就会给大赏,哪怕在去年被猜忌的时候,也照样按功劳赐赏。
对自己的儿子们也是如此,有罪的罚,如次子秦王,有功的赏,如燕王周王。
“军户屯田,此事有孙岩管,咱是放心的,咱先期在金州建立林场,打下根基,需要招募北平的民户,恐怕颜钝会不同意,改为从山东招募民户,你觉得怎么样?”
金忠对山东的官场不熟悉,迟疑起来。
先向朱高炽说了一通制度上的事,从官场上来入手分析。
明朝地方三司制度,布政司负责行政权,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权,按察使司则负责司法权。
三司各不统属,三权分立,听命于朝廷。
辽东和山东隔海相望,反而与北平相连,按道理论,理应归属于北平。
但北平是塞地,属于军事重地,立国之初人口稀少,最开始的燕山六卫,绝大部分还是从徐达南方迁移过来的,可见当时的人口情况。
北平诸卫至今都还需要内地供应物资,特别是远据大漠的开平诸卫,北平行都司诸卫,每年由应天府调拨粮食,布匹,兵甲无数。
自己都无法自给自足,自然也就供应不起辽东。
而辽东人口更少,只有军户,所以也就取消了布政司和按察司,只保留了都指挥使司,也就是辽东都司。
更重要的是辽东诸卫需要内地供应,走陆运经过北平,距离太远,走海陆则不同,山东登莱到金州海运只需要一两日。
因为这些个原因,辽东都司隶属于山东布政司,而不是山东都司。
但山东布政司对辽东都司的影响并不如直接控制,毕竟涉及兵权,主要起后勤的作用。
说完,金忠又沉吟了一番,继续说道:“此事可以尝试,但是能不能成功,恐怕无法保证。”
想了想,句句揣摩,缓缓的甩了出来:“金州的供应部来自山东,加上万一圣人同意了王爷的奏疏,山东一口气要多供应金州几千户军户,恐怕届时也很难受。”
“所以金州要是能尽快做到自给自足,减轻山东的负担,恐怕布政司是乐意的。”
“只是小王爷的名气,在北平好使,至于山东能不能信任小王爷,甚至对抗小王爷,人心难测啊。”
“如果王爷的奏疏,获得了批复同意,山东布政使有七成的几率会答应小王爷,如果王爷的奏疏没获准,那山东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同意。”
金忠的分析,令朱高炽清晰起来。
难怪朱棣越来越喜欢金忠。
从侍卫到长史,妥妥的人生赢家。人的名,树的影,金忠果然名不虚传。
“一事不烦二主,此事咱就托付给你了。”朱高炽立马甩手说道。
金忠苦着脸。
王爷的事,小王爷的事,大小都是大事,并且不容易办,山东那边他没有熟人,两眼一抹黑,门路都摸不到。
“姚广孝去了应天府两个月,按照惯例,估摸月内能回,王爷的奏疏,也差不多有了准话。”
“到时我找姚广孝问问,他的关系广,看看他认不认得山东的关系,等准备完善了,再跑一趟山东,以免被拒绝。”
朱高炽两手一拍,露出笑容。
人才为什么是人才。
为什么上位者一定要找人才。
因为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一团未知的事务,分析出个一二五六出来,做成可行性的计划。
说完了此事,金忠才有机会,把金州的事情告知。
从金州回来,小王爷不在北平,而是去了诸卫,他前番去金州,不但要办王爷的事,还要办小王爷的事。
例如如何利用倭寇。
“倭寇中的确有汉人,是前朝余孽,学会了日本话,对辽东熟悉,所以成为了倭寇中地位不小的首领。”
朱高炽没有震惊。
这个年头出海当海盗,东方几个国家的国情和西方国家众多的局面不同,风险和利益不成正比,普通人是不愿意出海的。
失败者才会出海。
不光是日本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在宋朝灭亡,明朝建立,以及明朝灭亡几个时期,大量的汉人涌入东南亚,甚至朱元璋主动派汉人去海外。
例如几年前,琉球王国入贡时,向大明提出请求,朱元璋同意。
从福建派了十余户船匠去琉球王国,帮助琉球王国发展渔业,这十余户在琉球王国开枝散叶,从普通匠户成为琉球王国的座上宾。
并且掌控了琉球王国的政治,担任的职位相当于国内的宰相。
比如琉球王国最有名的郑迵家族,祖先就是朱元璋派去琉球王国的那批匠户。
直到萨摩藩入侵琉球王国,清洗本土势力,这些明人也就退出了琉球王国的历史舞台。
同样,不少汉人流落到日本,发展了不小的势力,甚至在明末时,起了野心要吞并日本,但是事情败露,被日本先下手为强,提前出手消灭了这支汉人势力。
“这些人要好好安置。”朱高炽认真说道。
懂日本话的人,应天府有不少,可北平还真没有,北平只有懂朝鲜话的通事。
既然要利用倭寇,发展他们为己所用,那几位汉人还真的是不可或缺。
“让他们将功赎罪,咱可以赦免他们,给他们回国的机会,就算不愿意落叶归根的,那就以利诱之。”
“一个日本壮丁一两银子,运来多少买多少。”朱高炽笑道。
阉割师傅准备了多时,就等着开张。
一两银子一个奴隶,比起西方的奴隶贸易,价格低的不能再低,恐怕没人会愿意干。
但是东方国情不一样啊。
买家就他一个。
不是他不愿意给更高的价钱,而是明明可以用低价,为何要用高价。
饿狼永远比饱狼要凶。
日本虽然还未进入战国时代,南北朝刚刚重新统一,但战乱并未结束。
因为这场皇室的内战,让各地大名的实力得到了增加,日本皇室的控制力已经失控。
如今慌乱的环境,为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打下了根基。
奴隶贸易可稳定了。
朱高炽甚至能为倭寇们提供武器和需要的物资,只要他们矛头是对准日本国内,否则就会禁止供给。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出海的失败者,没有其余的路了,他们可等不到日本战国时代。
眼前只有自己给的一条生路,还能获得利益,不信他们不动心。
大明的大一统环境,面对倭寇的袭扰都疲于应付,何况当下不稳定的日本。
倭寇之所以不袭扰知根知底的日本,是因为日本太穷了,无利可图的原因而已。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