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十一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2章 六祖归位,落难情缘,洪门十一少,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和尚听了惠能一番醒世开示,如醍醐灌顶,不顾老迈之躯,倒头便拜。
六祖急忙拉住他:“老法师,你这是何苦呢?明镜不擦不亮,真理不辩不明。佛学是最平等的学问,愿我们今后多多探讨。”
印宗大师站立起来,走到六祖座前,合十道:“我印宗讲经,就是搬弄砖头瓦块,大师说法字字珠玑,比黄金还珍贵。我等前生有缘,得以聆听一代祖师的教诲!恳请大师长住本寺,指导众僧学法修行。”
六祖诚惶诚恐地说:“你是岭南第一法师,法性寺更是南国第一名刹,六祖何德何能,怎敢雀占凤巢!”
“六祖大师,你想在南方顺利弘法,没有障碍,一帆风顺,必须得有坚实的基础。而法性寺能为你做个奠基石,是我们的荣幸。”说着,印宗大师和众僧长跪不起。
六祖也跪在印宗面前磕头说:“佛门敬重僧宝。僧宝是佛道延绵不断的象征,弟子现在还是在家俗人,让大师礼拜,真是罪过!请大家快快起来,不要折煞弟子。”
印宗哪里肯起,跪在地上说:“僧宝虽是佛门所重,却也只是一种形式,身出家重要,心出家更重要。内心念念不忘苦难众生,身体则不辞劳苦地度化他们,如此身心勤奋,才是真正出家,印宗比起大师,自愧不如。”说完,印宗又拜了下去。六祖也只好跟着下拜。
看他俩互称弟子,相互叩拜,来添茶水的婴行扑哧笑了:“地上是不是有很多的米啊?看你们两个,活像是抢米吃的小老公鸡!”
六祖、印宗相视一笑,互相搀扶而起,双双携手走到椅子旁坐下。
六祖接过婴行续过的茶,抿了一口,诚恳地说:“十五年前,弟子虽蒙五祖大师垂爱,将衣钵托付给我,却未来得及祝发为僧。现在,我自认为机缘已到,不知弟子有没有这份荣幸,请印宗大师为我剃度?”
印宗大师哈哈一笑:“能为六祖祝发,是贫僧的荣幸。但是,我印宗何德何能,敢做六祖的剃度师父?”
六祖说:“只有身出家、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弟子追随大师出家,是为了弘扬佛法,请大师成全。”
印宗大师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作为你祝发仪式上的剃度师,是一个无法省略的形式。但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请六祖答应。”
六祖道:“请讲。”
印宗把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您虽然执意要依律拜师,但是,您是一代宗师,德学都在贫僧之上。因此,剃度时,我是您师;您出家之后,即是我师。您得容我以弟子之礼服侍大师。”
“这……”六祖支吾着。
婴行说:“你们这些佛门高僧大德,干脆去跟孔夫子学习《礼经》吧!哪儿来的这许多客套?看得我都倒牙啦!”
印宗斥道:“婴行,你别太放肆,让六祖笑话。”
六祖一笑道:“婴行呀,你的名字起得真好,你真不愧为婴行。”
婴行眨着眼,“你也知道我名字的典故?”
六祖点点头:“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菩萨所修行的行法,其就有天真无邪、正直磊落的婴儿行。愿你永保这份率直纯真。”
婴行很少受人赞扬,高兴得忘乎所以,说道:“你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因此,你必须让我做大弟子。”
印宗大师和他开玩笑:“你若是大弟子,我呢?”
婴行端上茶壶就跑了。
六祖转向印宗:“印宗大师,剃度的事……”
“好啦,就这样决定吧,六祖大师剃度的吉日,就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吧。”
……
“当、当、当……”洪亮的钟声响起,法性寺全体僧众从各个角落向菩提树下的戒坛集合。信众们从四面八方赶往法性寺,争相目睹一代祖师的剃度仪式。
寺院里张灯结彩,装饰一新。道路两旁悬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彩旗。
一百七十年前,智药大师手植的菩提树,更是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树下的石碑碑文已重新描过,智药大师一百七十年前的预言文字,像黄金所铸,熠熠生辉。
东土耶,西土耶,菩提圣树灵根不二;风动焉,幡动焉,禅宗法要一脉相传。夕阳照来,雄伟的大殿庄严肃穆。阵阵清雅的梵唱在花木丛中萦绕,在天地之间回旋。
大殿里百盏油灯齐燃,檀香氤氲里,佛坛上金光灿灿的佛祖释迦牟尼神态怡然地微笑着,圣洁而又亲切。佛像前跪着虔诚的六祖。
印宗大师拿着一把剃刀,一刀一刀剃下六祖的头发。
灯光下,长发纷纷落下。
六祖热泪盈眶,泪眼模糊中,母亲的慈容、父亲的痛苦、五祖大师的背影……一幕幕在他眼前掠过……
剃度完毕,在众人礼请下,六祖坐上了镶金的宝座。他身披历代祖师传下来的袈裟,浑身散发着奇妙的光辉。
印宗大师激动地说:“二百五十年前,求那跋摩大师的预言,一百七十年前智药大师的祈盼,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南国佛界千百年来未有的盛事,是天下众生的洪福!南无六祖大师!”
众僧俗随印宗大师一起跪拜:“南无六祖大师,南无六祖大师!”
六祖剃度出家之后的第23天,即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二月初八,由印宗大师出面,邀请了诸方硕德,为六祖授具足戒。
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不可思议,那个时期,恰有一批中外著名的律师齐集广州。
于是,礼请西京(长安)总持寺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灵光寺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天皇寺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天竺(中印度)耆多罗律师说戒,西天竺(西印度)密多罗三藏为证戒。
如此,六祖正式成了一位僧人。
一颗漂泊流浪的心灵终于有了归宿,十五年隐迹潜踪的生涯总算结束了,六祖,终于归于其位!
六祖在南国现身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四方禅僧闻风而动,望影而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