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花落半秋,马月莹,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重新回到了这个团场,回到了家里,王楚又一次感觉到了窒息感袭来,呼吸困难,出气困难,就连房间流动的空气都要感到窒息,甚至对房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厌恶。尤其是李向阳,她对他憎恨已经达到了丧失理性的地步,就连他看她一眼,从身边经过,碰一下她的手都能感到浑身的汗毛像刺一般竖起来。
从回来,王楚再也没有进过厨房做饭,李向阳几日回来都是冰锅冷灶,她会给李浩然备一些零食,自己随便啃点面包就解决温饱,他只好带上孩子去了婆婆那里,回来的时候,给她带来一些吃的。
“你凑合吃不吧,妈做得不是很可口。”李向阳说,他把打包好的饭盒放在电脑桌旁,将筷子递给王楚。
“我不吃。”王楚没有好语气,“把饭拿走。”
“人是铁,饭是钢,你得吃饱了再写。”李向阳硬将筷子塞进王楚手里,还将饭盒盖打开。
“我说过了我不吃。”王楚憎恶地望着李向阳,见他没有任何反应,她起身将饭盒拿出房间,进了厨房放入冰箱,然后将客厅的李浩然拉进小卧室,关上门,甚至将门反锁。
上班第一天,王楚穿了一身得体的着装,出现在办公室,认识了一帮新同事,他花了好一段时间才将同事名字记住。
刚刚接触工作,王楚所负责的业务并不是很多,但大量的接触了一些工作上的所见所闻,让她对新闻写作又一次产生了兴趣。
业余时间,王楚把未写完的捡了起来,利用近三个月时间把创作完,投了好几家出版社,仍然毫无音讯。
单位的人很佩服王楚写作,书记王学武经常用各种词汇夸赞,“王楚,在这个穷山僻壤的团场,能出一个像你这么能写的,还是第一个,能和作家一起共事,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了文化人。”
“书记,你可不能这么夸我,我算不上什么作家,真正的作家是在文学界留下深远影响的那些人,比如说鲁迅,金庸、琼瑶、比尔盖茨,欧内斯特海明威,他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作家,而我,只算得上能班门弄斧几句而已。”
“低调。”王书记夸口,“不过干工作是一方面,最重要的,你要发挥你的特长,写不是写一部两部就能成名的,坚持一辈子,总有一部作品会在社会留下深远的影响。”
“谢谢王书记,我会努力的。”
对于低调,王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值得骄傲、清高和傲慢,但也显得不卑微。她低头干活,抬头看路,尽量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流程,遇到难题,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她会到书记或者同事那里谦虚请教。
王楚尽量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不免迎来同事的甩手掌柜,有个叫张珂的副主任,分管共青团工作,资料吩咐给她写,上报材料也让她去,就连填写台账也要让她写。起初她以为这些活她应该干,但在后来,一个叫凤姐的同事提醒,“王楚,不是你分管的工作你不要干,他张珂干嘛要把工作扔给你?你刚来,不要傻乎乎地被他使唤来使唤去的。”
王楚抿着嘴皱皱眉头,“谢谢凤姐提醒,我明白了。”
再后来,张珂将资料拿来给王楚时,她本想委婉地拒绝,“我手头上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处理完呢,这个文件还是你自己处理吧?”
“什么叫做我自己处理?”张珂变了脸色,“你是专门干这个的,就得你处理。”
“张副主任,这个工作可是你负责的,我之前是帮你,可我现在没时间。”
“你没时间,那我更没时间,你看着办吧。”张珂将文件扔在了王楚桌子上,转身就离开。
王楚拿着文件就去了王学武办公室,她先是礼貌地敲了敲门,王学武见是她,放下手中正在看的文件,“快进来王楚。”
“书记,我想请教你一件事。”王楚开口。
“你说。”
“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分管的工作,自己负责做资料、上报团里,自己填写台账?”
“没错啊?肯定你自己负责,不然谁帮你干?”
“这个。”王楚将文件放在了王学武桌子上,“是张副主任的,我已经帮他处理了好几次了,台账也让我帮他填写,今天我说我没时间,他就把文件扔在了我桌子上说他也没时间。”
“嗨,这家伙。”王学武笑了一声,拿起文件看了看,“这件事情我来处理,你就别管了。”
“好,谢谢王书记。”王楚说完离开了,从那以后,张珂再也没有将工作扔给王楚,就连台账本都礼貌的要了回去。
对新闻写作,王楚入戏并不太深,但她每个星期坚持搜集三个素材,社区每天都会来很多老年人来跳舞,抓住这个素材,然后进行采访,每个人写一段故事,上稿率达100,每期都有她的新闻上报纸。
极高的上稿率,王楚当然还要感谢一个人,政工办副主任廖宁远,每天写完新闻,她都要将写好的稿件拿给廖宁远审核签字,盖完团里的章子,传真发送到报社才算完事。不光是师级报社,地方报社、兵团日报、兵团工运,她都会投稿过去。
王楚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行,但每次经手廖宁远修改之后,整体水平就是提高了很多,比起李向阳的指导还有效,他可是在新闻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大人物,因此,她也学到了很多。
王楚一个星期总有大半天的时间在廖宁远办公室,“这个地方不能这么写。”他指点道,用红笔画出了错误的部分,“先开门见山写出你眼里看到的,然后再对人物进行交流,最后体现出他干这番事业体现出的经济效益,并将团里的政策挂钩……。”
刚说到这里,李向阳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材料,看到此情形,他退出办公室,知道第二次撞见,他终于忍耐不住了,王楚下班回家刚打开房门,便看见他黑着脸站在客厅中央,他本想进小卧室的,却被他拦住。
“楚楚你能不能稍微注意一下影响?”李向阳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心平气和的。
“我怎么了?”王楚回头质问。
“你和廖宁远是怎么回事?隔三岔五就在他的办公室?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
“李向阳把你嘴巴放干净点?我怎么不要脸了?廖宁远只是在指导我如何提高新闻写作,我写完新闻总要找他签字吧?有不妥的地方他总要给我指出吧?我……。”
“那要我是干嘛的?”李向阳把脸逼近王楚,“你俩在办公室卿卿我我,让别人看到了怎么说我闲话?我这脸往哪儿放?”他的吐沫星子都喷在王楚脸上,他脸颊上的神经和肌肉跳动抽搐,怒火已经升级。
“无聊。”王楚扭头进了小卧室,并将门反锁。
“楚楚你别蹬鼻子上脸。”李向阳吼道,将门踢了一脚,王楚不去理会,将被褥盖在了头上。
杨智慧来看望王楚已经是她上班的第三个月了,她冷不丁的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让她有点应接不暇。
“你咋来了?”王楚刚准备了一份资料要交给王学武领阅。
“我来看看你这个大作家。”杨智慧说,“你看你,回来连个电话都不打。”
“我这不是忙嘛。”王楚解释,但更多的是不想让她担心而已,“你等等我,我把资料送给我们书记。”
“好,你先去忙。”
王楚点头,敲门进了王学武办公室,“书记,这个调研报告已写好,你过目一下。”
王学武取下眼镜,“这个调研报告啥时候上报?”他问。
“嗯……。”王楚想了想,“大概后天。”
“好。”王学武点头,“那我明天下班前看完给你。”
“好来书记,那你忙。”王楚说完走出办公室,她在大院一帮老太太跳舞的人群中看到了杨智慧,伴随音乐节拍她跟在老太太后面学跳舞,尽管手足舞蹈,跟不上节奏,但她跳得也够认真。
王楚的欣赏水平很高,她接受不了杨智慧自认为自己舞技很好的感觉,于是将她从人群中拉了出来,“好啦,别跳啦。”
“让我再学会。”杨智慧拒绝,“我还是第一次学跳舞,你都不知道,我一天在公司都快坐废了。”
“学跳舞一时半会是学不会的,再说了这个东西你得长期坚持。”
“说的也是。”杨智慧点头,“等回去了我专门报个培训班,学会了在家天天锻炼。”
王楚和杨智慧走出单位大门,“今天我就不叫你下馆子了,你也知道,我没钱,我在家里给你炒几个菜。”
“你可别。”杨智慧拒绝,“这次来看你,我压根就没想去你家,我可不想见到那个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李向阳,我已经开好了宾馆,放心,吃饭也不用你掏钱。”
“那哪儿行呢?你来了我总得招待招待你。”
“咱俩之间不用你这么客气。”
王楚轻轻一笑,便应了杨智慧。
两人选择了团场最大的饭店胡杨酒家,要了三菜一汤,王楚皱皱眉头,“这里除了这唯一一家有炒菜系列上档次的,还真没地儿带你去吃了。”
“真不知道你这四五年窝在这小小的团场日子是怎么过的?”杨智慧说,“连个娱乐的地儿都没有。”
“习惯就好。”王楚替说,“我倒觉得团场的生活清净,少了一份城市的世俗和喧嚣,这里不拥挤,不堵车,生活节奏慢,关键消费水平低,基本没啥压力。”
“这里所有的人都这么生活,觉得有一份工作吃饱穿暖就行,所以你才觉得知足,你要到大城市生活,你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的压力,人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往自己口袋捞钱,生怕捞得慢点别人就会超过,今年挣一百万,明年还想挣两百万。”
“也许我的思想落后了。”王楚落寞地叹口气。
“真不是我说你,这点你必须承认。”杨智慧肯定地点头,“关键是你一直待在这里,见识限制你的思想,但你这辈子只能这样,你选择了工作,今后成为一名干部,就没办法从事经商,就只能靠你那点微薄的工资生活,所以啊,今后这种吃饭住宿玩耍的事,你就别跟我挣着付钱啦,有我就行了。”
王楚露出满意的微笑,“你不亏是我的好闺蜜。”
“知道就好。”杨智慧挑挑眉,“不瞎扯了,这次回来他对你态度咋样?有没有啥变化?”
“他能有啥变化?”王楚冷出一口气,“我不依他,他的暴躁情绪会显得尤为明显,只是还没到爆发的时候而已。”
“你别太逞能了,适当的时候示点弱,别让他再对你动手。”
“我以前示弱还不够吗?”王楚情绪激动起来,“我曾经就是太弱了,所以才让他如此嚣张的对我动手。”
“好了好了,不说了,不提他了。”杨智慧急忙道歉,“无论你现在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只是你要先把自己保护好你知道吗?”
王楚点点头,她的嘴唇几乎在颤抖,眼眸生出泪水,但她始终强忍着,都没让眼泪流下来,杨智慧看着都心疼。
很快一年快结束了,王楚把每期的报纸上的新闻都剪切下来,订了一个本子,贴在本子上,然后标注发表日期。平日里,她会学着写一些诗歌散文来锻炼语言能力,一年下来近100多篇上稿,被上级评为优秀通讯员,更值得高兴的是,她被评为特约记者。
王楚不得不承认,她的特约记者证是廖宁远给报社领导打了招呼的,因此,评得非常顺利,也在团里引起了一阵风波,当然,风波的指向是,“李向阳的媳妇真有才,发表100多篇新闻,一年时间就被评为特约记者,真是了不起”。
但从师里传出来的风波却是,“有个叫王楚的女孩,一年发表了1,这女人真是才女,了不起。”
王楚很快成名,但也只限制在新闻界和工作人员爱看报纸的圈子,她知道,她永远都在李向阳的光环下被议论,有人择口不绝的夸赞也只是为了巴结李向阳。
李向阳时常在同事朋友那里宣扬,“我家楚楚有今天的成就,全是我栽培出来的,想当初,她连写个豆腐块的新闻都被我修改得面目全非,但有一点,我家楚楚写全凭她有这个才华,尤其是诗歌,我根本就看不懂……。”
那年,王楚拿到了一笔可观的稿费,为了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全团制定了奖励政策,从省市级划分了层级进行奖励,因此,整个团里写新闻的人达200多人。年底翻完年,她顺利进了干部队伍,被任政工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