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的表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6章 挟天子,满唐华彩,怪诞的表哥,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56章 挟天子
扶风郡,陈仓县。
此处是陈仓道的出口。秦汉时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从此经过。
县南便是秦岭北麓,有周时散国之关隘,名为大散关,乃关中与川蜀的咽喉。
李隆基仓皇行到此处,也就算是初步安全了。即便有叛军追来,他只需退入散关,叛军骑兵之利便发挥不出来。
于是,南狩的队伍终于可以稍微休整,暂时在陈仓县城驻扎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吃食。
因逃得太匆忙,自出京以来,饥饿一直就伴随着他们。莫说万余禁军士卒一直没有吃食,便是天子本人也是时常饱一餐饿一餐。
好几次,都是杨国忠亲自派人去乡村市集上“征纳”,才给李隆基带回些干粮、野菜之类的吃食。
由此事就显出了善征税之臣的好处了,哪怕是兵危战凶,他也不忘本职。
但李隆基已经受够了那些硬梆梆的干粮,难得进了城池,立即就命杨国忠献上佳肴。他带着杨玉环坐在陈仓县署大堂内,眼看一盘盘热菜端上,方觉前阵子落掉的面子找回了一些。
“太真,你近来受苦了,今日多吃些。”
菜肴不算多,一只现烤的全羊被分切成小块端上来,再配上胡饼。
立场摆开,他便看两个儿子的态度。
难得的是胡饼也是热的,之前路上即使有胡饼,那也是冷硬难咬,李隆基年纪大了咬不动,每次都需要用水泡过才能下咽,今日终于可以用胡饼卷着羊肉嚼用了。
李俶先开口道:“阿爷不妨劝圣人就留在扶风郡,观长安战事?”
宴上的重臣们纷纷一涌而上,关切不已。杨国忠毫不嫌恶,用手指拨开李隆基方才吐出的食物,捡出掉落的龙牙,又找出了一小块羊碎骨。
杨玉环原是有种丰腴之美的,现已清减了许多,成了一个有些清瘦的美人,完全是另一种风韵,这自然是饿出来的。
同样是拒绝南下,但一番话在格局上却高了一筹。
一个普通老人有的一切缺点,断牙、体臭、佝偻、长斑,他不可避免地都开始显现,老态龙钟,狼狈不堪。
若长安城破,李隆基在蜀郡能安全,李亨却不安全,只怕不等他讨好李隆基以再次被册封为太子,或已死于杨国忠之手了;而若李琮真的守住了长安,还是得与李隆基谈条件,迎他回长安,李隆基至少也是个太上皇,李亨却只会彻底丧失争夺皇位的资格。
忽然听到旁边的李隆基大叫了一声,还伴随着细碎的“哒”的一声。
“阿兄说得不错。”
“长安无兵、无粮,必守不住。”李俶道:“然李琮得薛白支持,手中有安禄山为质,或能阻挡叛军些许时日。今安西四镇、河西、陇右、朔方边军将士已在赶来。阿爷可借机招兵买马,静观其变,待叛军立足未稳而收复长安。”
先开口的是长子李俶,他态度果决,没有任何废话,径直道:“绝不可使圣人入蜀,阿爷若入蜀,必为杨国忠迫害。”
其实这也是李俶的心声,只是今夜是私下商议,他遂用个人荣辱安危提醒了李亨,以为不必要谈论大局,却没想到被比了下去。
可某些时候,他的立场总显得有些暧昧。比如,那夜他预感到李琮有可能要宫变,出手阻止,将此事告知了李亨。可等到李亨要随李隆基逃出长安时,他却劝阻李亨留在长安助李琮守城,是李亨、李俶苦苦劝说,方才将他劝出长安。
“拖下去,斩了。”
“啊!”
他大怒,转头向那切羊肉的厨子叱骂道:“你怎么切肉的?!”
“一旦圣人南下,而贼兵烧绝栈道,则散关以北再非大唐所有,百姓失望,民心既离,无以复合,中原之地拱手予贼。”
李亨站在一旁,眼看着这一幕,年迈昏庸的圣人、青春美貌的贵妃、作威作福的宰相……心中涌起无尽的忧虑。
“圣人!”
“饶命啊!”
其实换做寻常人到了李隆基这个岁数,牙差不多要掉光了,而他原先之所以没掉,吃得精细而已。可当这些光环被拿掉,他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李倓一开口就支持了李俶对这件事的看法,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不同的理由。
危难之时,还是能看出后宫之中最受圣人宠爱者依旧是她,此番同行的虽有江采萍、范女等妃嫔,今日赐宴却只有她在圣人之侧。
~~
“今日因一块碎骨,杨国忠便要斩杀一個无辜百姓。来日到了蜀郡,是否他想要杀我父子,也是想杀便杀了。”
“三郎?”
“观望?你莫非认为李琮还能守住长安?”李亨问道。
入夜,李亨住在城中驿馆,召来了长子李俶、三子李倓,同时在场的还有他的王妃张汀,以及宦官李辅国。
摆在他们眼前有一个已无法忽视的问题,等队伍转进陈仓道前往蜀郡,便是去往了杨国忠的地盘,须知杨家本就在川蜀,杨国忠早年为新都县尉,平定南诏之乱时还是名义上的主帅,一直坐镇蜀郡。
“三郎以为呢?”李亨又看向李倓。
道理很简单,想要渔翁得利,首先得在一旁观战。另外,既是“收复”长安,自然是先等李琮兵败,除掉这个储君,再谈平定叛乱了。
李倓因与高力士、李琮关系颇好,近年来在政堂上颇活跃,如今竟是这父子三人之中声望最高者。
既然父子三人都是第一个看法,之后则是商议该如何做了。
杨玉环饿得狠了,等圣人一开动,亲手捧起一块吃着,她往日嫌羊肉膻,今日却觉那肉味混着谷面入口真是香。
杨玉环转头看去,唯见圣人捂着嘴,脸色痛苦。之后吐出了一颗断牙来。
那厨子一辈子在陈仓县,从未伺候过天子、朝臣,如何能答得出来?连忙慌张跪在地上,磕头不已。
这种在皇位之争中摇摆不定的立场,使得李倓有些两边不讨好。
杨玉环见了,莫名眼一酸,红了眼眶。也不知是心疼李隆基还是什么。
李亨与李隆基的立场不同。
相比于叛军攻破长安,李琮能守住城池,反而是对李亨最不利的结果,也是最不可能发生的结果。
“大郎所言有理……”
“不可!”
这次,李倓却是表露了完全相反的意见,道:“阿爷万不可坐壁上观,待贼兵攻破长安,伤的不仅是庆王之性命,乃宗室之威严。阿爷确当尽快收边屯之士,请圣驾东归,与庆王并力守城,使社稷危而复安,方为上策。”
李亨听到了最后一句“与庆王并力”时,脸色不由凝固了一下。
他想要开口反驳,但作为父亲,那样的言论是不方便说的,遂转头看向了李辅国。
李辅国当即会意,连忙上前道:“三郎所言极是,却没考虑到人心险恶。难道忘了?庆王当夜欲宫变逼圣人退位,圣人南狩正因他所逼。一旦助庆王击败叛军,他岂非更要加害圣人以及殿下?”
“闭嘴!”
李倓叱道:“我父子相谈国事,没你这奴婢开口的份,往后休再教我见你干政!”
平日李辅国与李倓关系不错,他平生最在意的人是宫婢小蛾子,她正是得李倓收容才一直平安无恙,彼此间一直多有来往,没想到,一旦牵扯到国事,李倓竟是如此不假颜色。
“奴婢知罪。”李辅国惶恐,退了一步。
李倓其实知道如今这情形,根本离不开这些宦官帮忙,可李辅国既敢开口离间皇家兄弟之情,务必要狠狠叱责,遂又厉声道:“自去我帐中领三十鞭……”
“你这孩子,何必如此?”
张汀忽然笑着开口了,打断了李倓的话。
她年岁与李倓差不多大,却是故作老气横秋。自从李亨被降为忠王,她反而得了一个好处,那便是由太子良娣改封为忠王妃了,名正言顺的正妻,有了说李倓几句的资格。
“这奴婢话不中听,却是为了你阿爷好。李琮欲行谋逆,此为事实,他驱走圣人,占据长安,是为叛贼。如今两个叛贼相斗,你却要与一个并力守城,岂非太心软了?”
李倓闻言,那双剑眉不由皱了起来,正要开口反驳。
李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道:“我知伱是以李氏社稷为重。”
“阿爷……”
“我问你。”李亨问道:“你是更支持李琮继位吗?”
“不敢。”李倓道:“孩儿当初之所以表态支持庆王,乃因局势所迫,又实在不愿朝堂动荡。可庆王既敢逼宫政变,孩儿自是支持阿爷,可是如今逆胡犯阙,四海崩分……”
“殿下莫怪这孩子了。”张汀柔声道:“他总不能是为了给李琮当太子才说这些话。”
李倓脸色一变。
“好了,不说了。”李亨道:“既然你们兄弟都认为不该入蜀,而该收边屯之兵,那便这般做。至于之后是与李琮并力而守,还是收复长安,到时再谈便是。”
“是。”李俶拉了拉李倓。
“奈何圣人昏了头,不听良谋,只听杨国忠之言,他一心要入蜀。”李亨叹道:“这岂是我能左右的啊?”
话题终于是到了他近来一直在思忖的事上。这一点,两个儿子都非常支持他。
“入蜀误国,阿爷唯有扫除逆贼,迎圣人回宫城,方为至孝,万不可因区区温情,而犹豫不决!”
这是要发动政变的意思了,被打压、猜忌了这般多年,李亨终于走到这条路上,手指都微微有些发颤。
可摆在面前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今我非储君,名不正而言不顺,何以号召边屯之军,扫除逆贼?”
李俶道:“当请圣人下诏,废李琮,复阿爷储君之位。”
“岂可如此?”李倓道,“一旦如此,长安必定不守。”
“长安本就守不住,圣人如今下诏,待消息传回长安,李琮早已败亡。而阿爷有了名义,方可尽快招兵买马,克复二京,削平四海。”
“外敌当前,岂可自乱阵脚?”
“李琮宫变在前,岂可存妇人之仁?!”
吵来吵去,话题竟又绕回了方才纠结之处。但这次,张汀、李辅国却没有开口,只是看向李亨。
此间谁是自己人,谁胳膊肘往外拐,已经是很清晰的事了。
李亨没有责怪李倓的想法,反而勉励了他几句。次日,私下里与李隆基说了对李琮的担忧。
~~
一路上都只顾着逃窜,如今终于停下来,李隆基才顾得上处理诸多事务,关心长安城到底如何了。
他连番派出人去打探,同时也遣使西向,督促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领兵回援。
“朕出城之日,李琮非但无认罪之意,反而敢以粮草马匹要挟于朕,索要监国之权,其心悖逆,以至于斯。若他真守住长安,岂非要逼朕退位?”
“圣人明鉴。”杨国忠应道。
他们这个判断当然是对的,只要李琮守住长安,必然登基称帝,到时天下归心,谁也阻止不了。
李隆基遂沉吟道:“朕若现在罢其储位,你以为如何?”
<div class="contentadv"> 原本他们都考虑好了,长安那点兵力、粮草,肯定是守不住。暂时不罢免李琮,是为了让他挡着叛军好让他们逃到蜀郡,现在既然安全了,也就不那么用得上李琮了。
这与杨国忠无关,问题在于,一旦罢了李琮,该由谁来当太子?
立储之事,杨国忠当然想要插一手,于是毫不犹豫道:“圣人何不等到了蜀郡再行定夺?”
“朕恐薛白是个变数啊。”
这般一说,杨国忠也担心带到蜀郡的皇帝变成了个太上皇,觉得得给薛白加一点难度,遂道:“庆王有悖圣意,当有所惩治,但……立储之事,恐将等平叛之后再行定夺了。”
一提醒,李隆基也知该防备着李亨,点了点头。
当此战乱危急之际,本是社稷最需要储君之时,有国本方可使人心稳定。偏这君臣二人却是默契地认为该在此时把储位空悬。
“拿笔墨来。”李隆基开口,准备下达他安全之后的第一份诏书。
“圣人,是否再考虑一二?”高力士不得不提醒道:“或许待长安的消息回来?”
以高力士与李琮的关系,大可以留在长安的。随圣驾出逃,倒不是他年逾七旬还怕死,而是一心要服侍李隆基。
也就是仗着圣人知他这份忠心,他才敢开口,可李隆基依旧有些不悦,招手道:“去拿来。”
“遵旨。”
高力士无奈,退出这残破的大堂,只见陈玄礼正执守在门外。
两人相对一眼,同时叹息。
陈玄礼道:“朔方节度使判官杜鸿渐前来迎圣驾了。”
“怎不去禀报?”
陈玄礼走了两步,低声道:“杜鸿渐还未入城,广平王到城外去见了。”
高力士脸色有些凝重,叹道:“若让圣人知晓,恐要有所疑心了。”
“疑不疑的,眼下摆明了杨国忠想让圣人入蜀,忠王想留圣人在扶风,庆王想挟圣人回长安。”
一番话,竟有了一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意味,两人皆感不安,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高力士遂让人去取了笔墨,伺候着李隆基写字,同时颇为委婉地提醒了方才听到的杜鸿渐一事。
李隆基笔尖一顿,接踵而来的叛乱与异心,终于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但他想了想,依旧是继续动笔,写完了那封废太子的诏书,正吹着笔墨细细思量,有消息到了。
“圣人,庆王递来了奏折。”
高力士连忙上前接过,以旁人无法察觉的动作飞快地用目光扫了一眼,递到圣人面前。
一瞥之间,他隐隐看到了“洛阳复失,薛白已死”的字样,心头一惊。
“逆子,如今想起朕来了。”李隆基看过,淡淡说了一句,将信丢在一旁。
这是李琮在最慌乱的情况下写出的信,以无比恳切的姿态请求他回守长安。
李隆基当然不会回去,可却无意识地把那封废太子的诏书折了起来……薛白若死,这暂时当是不必了,等到了蜀郡再谈。
没过多久,又有消息传到。
“圣人,李齐物赶来了。”
李齐物前两年被调回朝中担当将作监,这次没来得及随队伍逃出长安,本是想那就不逃了,可待了几日之后,听闻薛白身死的消息,连忙出逃,正与李琮派出的信使一前一后抵达。
跪在御前狠狠地哭诉了一番对圣人的担忧之情,待被问及长安之事,李齐物道:“庆王软弱无能,易为奸人所左右。”
“他上奏求援,称只要朕遣兵,即可守住长安,可是真的?”
“陛下万不可信。”李齐物道:“庆王一边遣使请援,次日便当众平反了三庶人案……”
“什么?!”
李隆基顿时大怒,须发皆张。
相比于背地里的各种勾当,这是在明面上否认他这个天子的权威,他决不容忍。
然而,更让他发怒的事情还没说完。
“不仅如此,庆王还称薛白是废太子瑛第三子李倩,已下诏宣告长安百姓。”
一言既出,众人皆讶,反应却各不相同。
高力士首先想道原来薛白真是李倩,庆王才是当年的知情人,若薛白未死,或是宗室之中最能平定叛乱、再造盛世的一个。
杨国忠则是想到了与薛白同起于微末的当年,心说原来是皇孙,难怪能像他那般上进,不过那竖子处心积虑终究还是死在正名之前,而他犹身为宰相,将挟天子入蜀。
李隆基那双原本怒瞪着的双眼则是眯了起来,显得十分警惕,更准确地说是后怕。
他早就意识到薛白的居心叵测,以及渐渐对他产生的威胁了,果然,竟是那么一个满怀仇恨的孽种。
“假的!”
他忽然暴喝了一声,眼前闪过的是三个儿子跪地诉冤的情形,是张九龄在激愤进言,是武惠妃惊恐大喊……前尘往事桩桩件件,他要厉声喝破它们。
“那不是朕的孙子,假的!”
李隆基竟是上前,一脚踹翻了李齐物,旋即回身把方才那诏书摔在李齐物脸上。
“朕要废了李琮,再诏告天下,那废物是被薛白给骗了,薛锈之子薛平昭居心叵测,上欺君王,下蒙百官,该开棺戮尸!”
一封诏书轻飘飘的,砸在李齐物脸上并不痛,但因为它,是夜,小小的陈仓县城里开始风波暗涌。
~~
“圣人已下诏了,废太子。”
一个宦官把圣人的衣物送出衙署浣洗,第一时间递出了这个消息。
很快,正在亲手缝补衣物的张汀得知了此事,放下手里的针线,牵着她的儿子李佋回到了住处。
李亨皱着眉在来回踱步。
张汀却没有马上说话,任由他发着愁,她径直坐下,道:“我想吃馎饦了。”
在战乱中的小县城,这显然是个为难人的事。李亨却是被她支使惯了的,当即招过李辅国,吩咐他去找馎饦。
张汀这才转嗔为喜,勾了勾手,让李亨上前说话。
“殿下可以一展抱负了。”
李亨闻言大喜,拉着张汀的手称了谢,方才快步而出,先去找到李俶。
“计成,速去准备。”
“是。”
吩咐妥当,李亨抬头看天,长舒了一口气,一时间想到了很多。
天宝五载,他先因韦坚案牵连,无奈休妻,又因杜有邻案迫害,无奈休妻,这休掉的是什么?是他作为太子,甚至一个大丈夫的尊严。
如今,终到了把这一切屈辱还回去的时刻。
隐隐有歌声从高墙大院中传了出来,声音很远,但很美。
那是杨玉环在唱歌。
~~
杨国忠不停地抖着脚,听着属下官员的禀报。
“朔方节度使判官杜鸿渐想必很早就是忠王一系,早年在大理司任官,因对付薛白不成,被贬至朔方。这些年得了安思顺的重用,官位升得很快。我看他着急赶来,不似要迎圣人,倒像是要拥立忠王……”
说话的是杨国忠的心腹,御史大夫魏方进,功劳不显,却已是朝中重臣。
“我就知道,到了陈仓,李亨是不想入蜀,准备有所动作了。”杨国忠啐了一口,道:“我得让圣人处置李亨。”
魏方进听了不由着急,暗忖杨国忠凡遇事只会告状是没用的。
“右相,此事圣人当已知晓。”
“那为何不召见我?”
“该是……杜鸿渐不可轻动,万一逼反了他带来的朔方军。”
“那便棘手了。”杨国忠沉吟道:“我当拉拢禁军,早日带圣人南下才是。”
“事宜急,不可缓。”
“我去见陈玄礼。”
杨国忠才起身出门,迎面却与匆匆赶来的杨暄撞了个满怀。
“阿爷。”
“滚开。”
“我有事与阿爷说。”
“回头再说罢。”
杨国忠正要走开,杨暄却是一把拉住了他,附到他耳边道:“阿爷,有危险,我们得救杨家啊。”
“你在胡说什么?”
“李亨已收买了禁军,马上就要来杀阿爷了。”
杨国忠大怒,叱道:“谁与你说的?”
杨暄缩了缩头,眼珠子四下一瞥,却是吐出了一个死人的名字。
“薛白。”
杨国忠惊愣地瞪大了双眼,虽不知薛白如何还活着,确知对方前来必是为了带圣人回长安,他是绝计不允许的。
既然薛白未死,那便由他来弄死。
“竖子竟敢追来?他人在哪?”
“让阿爷去虢国夫人处便知分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