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之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五章:复耕秋种,天命水浒,一剑之刃,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二十四日,濮阳城
封堵完滑县缺口之后,晁盖带领众人到濮阳城驻扎。
民以食为天,这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而是真正生死攸关的问题。
所以,现在摆在晁盖面前的,就是组织百姓,全力以赴恢复生产,抓紧时间把冬小麦种下去。
据说,小麦原产于西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英国说他们5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希腊说他们6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埃及说他们7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小麦的没有具体考究,但是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就发现了大量小麦炭化籽粒。
而真正计入史册的,是商周时期自主培育出的冬小麦。可以在秋季种植,冬天休眠,夏季收获,与谷、稻形成了互补,起到继绝续乏,缓解粮食紧张的作用。
这也是中国人口得以冠绝世界的一宝。
“兑换冬小麦60万石!”
晁盖一声默念,又花费了30万点财富,将冬小麦存到了仓库中。
按照三亩地一石种子来计算,60万石可以播种0万亩田地。
受灾最严重的滑县、长垣、东明、菏泽、兰考、范县六个县,受灾百姓多达百万,如果只是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自行回家播种,怕是他们把种子偷吃干净都种不了一亩田。
“这种时候,就得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黄河大水冲过之后,地面都成了平地,以前的土地边界地标都不见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搞大农场建设,明其名曰:屯田。
受灾的百万灾民中,无地佃户占九成,少地平民占半成,大地主占半成。是想办法赚这90万人的天命值还是赚那5万人的天命值
这还用选吗
晁盖决定先在滑县开个试点。
麾下7万从黄河大堤下来的军民,正是热情高涨时,又从濮阳灾民中征集3万人,凑成20万。
晁盖天眼一开,以自身为中心,前后左右各3千米,划定成一个大方块。内部再划定为36个平方公里的小方块。
小方块与小方块之间修筑道路、挖掘沟渠,方便将来水利灌溉。
共计36平方千米,54000亩地在集体劳动之下,两天时间便播种完毕。
晁盖将其命名为屯田号。
有了模板之后,20万人开始分成20个万人队分散到各县进行屯田建设。
晁盖又花费6万点兑换了2万头耕牛,每个万人队000头支援复耕建设。
这下手里只剩下55万点应急了。
给众人分好工,晁盖就不必再事必躬亲,带头下田。也有了时间关注其他方面的事情。
河水退去,道路干硬之后,晁盖急命京东东路县工厂扩充产能,吸纳灾民进入工厂劳作。
命令铁器厂暂停武器打造,全力生产铁犁、铁锄、铁锹、铁耙等农具,以五年分期的较低价格交给农民先行使用。
命令水泥厂调拨大量水泥继续赶来滑县,继续加固大堤。
命令受灾较轻的州县尽快组织百姓秋收、秋种。
刘慧娘又回到了晁盖身后,挥笔疾书,写好之后盖上天王印,一道道命令传出,受灾前线的濮阳俨然成了新的政治中心。
其实对于晁盖来说,他身处哪里,哪里便是中心。
各方首领也纷纷赶到濮阳向晁盖汇报工作。
“天王,南方传来消息,购买粮食行动在江南频频受阻。”
刚赶到濮阳的宋江紧急禀报道。
“原因”
“睦州青溪县方腊起兵,先占青溪,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城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方腊已经称帝,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大肆封赏麾下文臣武将。这些人原本皆为平民,受尽官吏欺压,骤然得势,变得无法无天,凡是被抓住的官吏,都要被割肉断肢,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
如今,江南已经糜烂,粮食更是难以购买。”
“哦”
晁盖当然知道方腊起义,只是历史上他们是20年才起兵,现在提前了3年啊。
晁盖沉吟片刻后道:
“传令阮小七镇海军南下,封锁长江,阻止方腊兵马过江北上。”
“传令天柱营杜壆攻占合肥,就地扩军为天柱卫。经略淮右。”
“传令南离营石宝攻占扬州,就地扩军为南离卫。经略淮左。”
“暂时顾不上方腊,就由他在江南闹去。但只要显露渡江北上势头,露头就打。”
刘慧娘在晁盖身后下笔飞快。
“天王放心,我的暗探已经打入江南,那边但凡有些异动,我必能提前得知。”
宋江信心满满。
宋江刚走,扈三娘和李清照联袂而来。
“天王,李姐姐主笔,为我们巾帼营又编了一部《晁天王滴血斩蛟龙》的话剧。你要不要看看文稿”
扈三娘得意洋洋的把文稿呈上。娟秀的字迹一看就知道不是她写的。
“故事曲折,跌宕起伏,感人落泪,文采不错。既有趣味性,又兼具教育意义。不愧是第一才女主笔啊。”
晁盖简略翻了翻,张口赞道。
“还有我,还有我,我也提了好多有趣的点子呢”
扈三娘邀功道。
“是吗这里面写,七滴鲜血落入河中,立刻长成了七个穿着红肚兜的白胖娃娃,指着河中蛟龙道:我是金刚腿,他是铁头功,我们七兄弟就要为民除害,妖怪,还我爷爷命来!”
晁盖指着里面这个桥段,有些无语道:“恐怕就是你加的吧”
“天王英明啊,就是我灵机一动想到的!很有趣吧”
扈三娘喜道。
“似乎跟天王在武院讲过的葫芦小金刚很像啊”
刘慧娘在旁边边记录边笑道。
“而且,抄也抄不通顺,明明是我的血幻化的七兄弟,就相当于我的儿子们,哪儿来的爷爷啊”
晁盖扶额无语道。
“这,这个嘛”
扈三娘被刘慧娘、晁盖连番背刺,满脸通红。
“我觉得七个白胖娃娃的设定很好啊,只需改一下小词句便可。”
李清照出面替扈三娘解围道。这些时日她们互相配合宣传,倒是成了闺蜜。
“易安居士莫急,我刚才说完这个话本的优点,正要说到缺点。你这故事分成六个小节,每个小节都要我吟诗作赋一番体现我的忧国爱民,我觉得略有不妥。”
晁盖指着剧本中的一些桥段摇头道。
“有什么不妥吗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出天王的文武全才,很好啊。”
李清照有些不解。
“我晁盖不是说不能吟诗作赋,腹中诗句也是车载斗量。但用在这里却不合适。”
面对文青病发作的李清照,晁盖耐心解释道:“这个剧本面对的观众是平民百姓,是刚刚受灾家破人亡的平民百姓!所以,故事的总基调要通俗易通,又悲天悯人。要用连街头顽童、家中老人一听就能明白的语言,讲述一个充满压抑,最后带来希望的简单故事。”
李清照听完,面露思索。
“简而言之,就是童贯要多坏有多坏,百姓要多惨有多惨,梁山官员要有累有多累,军民要多有勇有多勇,但是天灾要多凶有多凶,大家要多绝望有多绝望。这时候我出现为大家带来了希望,滴血斩龙堵黄河,发粮救灾复耕田。前后反差要明显。”
“我,似乎明白了。”
李清照眼睛一亮,把握住了思路。
扈三娘、李清照离开,公孙胜、武松、鲁达、花荣前来。
“天王,东京城内兵力调动频繁,城内传来消息,似乎徽宗是要迁都前往西京。”
公孙胜禀报道。他们驻扎的兰考距离东京城只有不足七十里,河水一退,道路也畅通了,东京城内的各种消息也都传了出来。
“如今东京百姓议论纷纷,都要斥骂提议迁都的蔡京是祸国奸臣。”
武松补充道。
“不奇怪。”
晁盖点头道。当年董卓带着献帝西迁,带走了洛阳大半百姓。那是因为有虎牢关阻挡关东诸侯追击。
现在如果徽宗西迁,可不会那么容易带走汴梁百姓啊。感觉要被抛弃的京城百姓一肚子火,不敢去骂徽宗,当然只能骂蔡京了。
“天王,要趁他们出城之际,围杀么”
鲁达对这破烂朝廷没什么好感。只要情报及时,趁着他们迁都之时发难,“靖康之耻”的成就说不定提前就达成了。
“不必,饭要一口一口吃,提前拿下赵宋,只会让这天下提前进入群雄争霸之中,对于还需救灾的我军而言,反而给别人做了嫁衣,得不偿失。”
晁盖摇头拒绝。
“难道就这么看他们离开”
“当然不,相反,我们还要推他们一把。从救灾士兵种抽出三千骑兵,天天去开封城下转一圈。既然想要跑,那就给我赶紧滚!有人出城,不去管他。有车和物资出城,一律拦下。围三阙一,给他们西门留个空儿。”
晁盖吩咐道,这就叫打草惊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