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李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回 风云幻,宅凰之梧桐引,李莉李莉,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善城与京城的联系已被吐蕃切断,善城现在只有身后四郡,因四郡大量的兵力当年都调去平叛反贼了,如果善城丢了,四郡也保不住。
而且四郡若丢了,那天朝西域则尽归吐蕃,相当于差不多半壁江山落入敌手,自己也将被钉入历史耻辱柱,一想到这些,端木华沉重的仿佛有千金重担压在他身上。
文人最擅长的还是用文化的力量加持对吐蕃的反抗,他知道,这时候只有他自己坚定下来,跟在他身后的民众才能不散乱,只要人心不乱,一切结果就都有可能反转。
此时端木华那手曾经酝酿书写过多篇震惊四野的著名文章被同僚羡慕嫉妒过的漂亮书法写下的遗言“誓与善城同生死”,此时就高高悬挂在善城四处城门上。
墨子桐等人押着吐蕃三王子从突厥国回来后,因吐蕃才送来休战书不久,他派去突厥的五王子还没有回来,吐蕃王在等消息,他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敢再次发兵。
吐蕃国上次发兵,胜在兵贵神速上,当时天朝内乱,现在内乱已基本平复,虽然天朝损失惨重,但只要缓过一口气来,吐蕃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吐蕃王现在也是骑虎难下,继续打下去,天朝已缓过劲了,他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必胜的把握,要退兵又会丧失自己立威的机会,国内会不会再掀起反对他执政的浪潮。
因此,吐蕃王反甚至希望天朝此时也提出休战条件,只要有利可图,吐蕃王也想收手,到时对内对外都有交代。
但自己以缓兵计送出的休战书也有一段时间了,天朝一字未回,不知是什么道理。
去突厥重新求亲的五王子人没回来,消息也没传来,也不知突厥什么意思。
因三王子在给吐蕃王的信上说的很明确,自己是离开突厥后丢的,因此这件事吐蕃王也怪不到突厥身上。
况且吐蕃王也知道现在吐蕃已经和天朝开战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再出兵突厥,一方面国内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可派,另一方面到时突厥和天朝联手,自己吃不了兜着走,赔本的买卖吐蕃王算得也很精。
但就这么干等下去也不是吐蕃王的性格,况且这次侵占天朝几座城池,金玉珠宝,吃的穿的抢了不少,女人也抢了不少。但朝中大臣和百姓似乎还没过足瘾,纷纷向吐蕃王进言要趁胜而战,把西域尽收在吐蕃所有,到时有花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食,还有漂亮的女人,这些可都是吐蕃最最需要的,还等什么
吐蕃王思之再三,觉得要是再不派兵,国内这些家伙就得把自己弄下台去,到时连个窝可能都没了。
为了自己的威望,为了族群的利益还得打,反正天朝现在就算是内战结束,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帮师老兵疲的强弩之末,量他们也派不出什么有用的人马来。
就善城那个以死抗衡的文弱书生想挡住自己十万铁骑简直是白日做梦,现在他已是瓮中之鳖,拿下他西北四郡也势如破竹,机会来了不抓住,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吐蕃王这回要亲自带兵去抢善城及西北中郡,临出发前他信誓旦旦发愿:不拿下天朝西域各州郡势不还朝。
吐蕃王带兵出发后,朝中事情暂时由王后主持,重要事情两下里飞鹰传书。
吐蕃王后的祖母是当年天朝公主和亲时带来的媵侍,后被吐蕃王送给了自己的兄弟,那个媵侍为吐蕃王的兄弟生下两个儿子,再后来儿子又生了孙女,后来那媵侍便培养让孙女做了王后。
王后的祖母生前因对当年自己被当作礼物送出去时,和亲公主未出一语,心中有恨,因此发誓自己的后代只要有女子必成王后。直到看着孙女当了王后,这老祖母才安心离世。
现任吐蕃王历来对天朝礼仪文化向往,因此选此女为王后也是看中她有天朝血缘,因其又由天朝来的祖母一手养大,对天朝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多。但同时这王后对天朝又有反感,这正是吐蕃需要的王后。
当年送王后祖母来和亲,眼看着祖母又被转送,天朝意无一人出面阻拦,包括她的母家当时在朝中也是旺族,竟也听之任之。
一女一事二夫这样的人伦大事与国事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对祖母而言那是天大的事情。
为此,其祖母不但对和亲公主多有怨言,对当年送她来和亲的母家诸亲更是怨气重重,被转送吐蕃王兄弟后,便与天朝再无一信半字往来。
祖母的这些情绪自然传递给了现任王后。这也是吐蕃王将国事放心交于王后的原因,她不可能对天朝报同情之心。
王后是被她祖母一手养大的,祖母这一生最大的懊恼就是服侍了两任夫君,这是她一生的耻辱也是她一生的刺痛。
祖母将孙女送进吐蕃王宫做王后,就是为了让孙女以王后的身份和特权帮其夫君,也就是现任吐蕃王与天朝为敌,最好能将天朝收为臣子,为她当年的屈辱和不堪报仇。
因此吐蕃真天朝内乱出兵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有气候问题带来的草场不断恶化继而可能引发的人畜食物短缺问题,有皇权之争的危机感,也有王后的枕边风,同时继承人的确立也需要与天朝开战,在诸王子中选拔最有潜力的那一个。
多种因素混杂,吐蕃王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违拼死也要战上一场,但这场仗也确实不好打。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马主管在最后新皇最后攻城那场战役中战死在城外了,因他身体肥硕,在攻城的过程中骑在马上,被城墙上的兵士盯住接而连三中了好几箭。
大家忙着攻城,城门虽然开了,但城里的叛军还是有些顽固,打了大半日,等把城攻下来再收集兵将人马时,才发现马主管不见了。
最后在一堆尸体上找到马总管时,人已经死去多时了。陈天涯将马主管战死的事情向新皇汇报后,皇上感念马总管一把年纪还能为朝廷上战场杀敌报国。
又兼此战大捷,正是拢络人心之时,新皇深知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的道理,想治理好天下没有一帮得力干将凭一己之力什么也做不成。
因此新皇当即下旨将马太太封为一品诰命,其妹马秀莲封为郡主,享五品俸禄。在京城另赐宅第令其姑嫂居住,又兼此次能如愿还京马秀莲功不可没,便又加恩让内掖为马秀莲物色天朝优秀男儿为夫君。
内掖奉旨专门找了几个年轻有为的后生,马秀莲皆不愿意,新皇知道后又发话,等有合适的再选,不可勉强,此事也便先放下了。
马太太奉旨绕路回京没多久,吐蕃人又来了。吐蕃军兵临城下时,端木华也接到了皇上的圣旨。
圣旨是秘密送来的,送圣旨的人却让端木华十分意外,那人却是陈天涯。
陈天涯现在已经是三品大员了,不过他受享三品俸禄,却有自知之明,上奏讨了个闲职,朝中的事情多不参与。
新皇体恤他陈天涯行武半生,尚未婚配,也不勉强。此次前往善城给端木华送圣旨是皇上秘密找的他。
陈天涯他这次倒没推托,一口答应下来,拿着圣旨带了两个随从,改了装扮就出发了。
临行前陈天涯还特意带了上回端木华托其内兄墨子川送给他的寒苍剑,几个人骑着马就出了京门了
陈天涯一行三人一路风餐露宿七绕八绕才到善城,但此时的善城如一座孤城四面皆是吐蕃兵,皇上给端木华派来的副手也到位了,是个半武半文之人。
这个副手刚被派来时,正是战事紧要关头,大兵压境,皇上派这么个人在军事上比自己强不了多少的人来,端木华感到有点意外。
端木华以为自己本身就是个文人,此时朝廷应该派个能征善战的将军过来,虽然这个人也打过仗,但都是做副手,并没有单独指挥过一场战争。
这半文半武的究竟差点火侯,但圣心难猜,也不敢猜,因此还是非常高兴的将这位副手迎进了善城。
在这种非常时期,朝廷能在刚镇压叛军后的第一时间派人来协助自己,不管派什么人,能派人马过来已经表明皇上护国的决心和心意。
虽然跟着这位副手来的人不多,但对善城民众情绪鼓舞相当大,全城百姓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拿起什么都当武器,这里人人都是兵,相互打听下来都是亲戚,除了动不了身的老人和孩子,几乎全城百姓都分散和在城内各城门四周,随时准备投身战斗。
端木华因当日迎接副手时,也同时接到圣旨,大意是让他们齐心协心坚守善城,不日京城就会派兵将之前失去了几个州郡一一收回,只要善城一日不破,西北就还是天朝的国土。
此次陈天涯前来宣旨,没带兵士来也让端木华感到意外,等听了圣旨后,端木华更是吃惊到不能自已。他甚至怀疑这份圣旨的真实性,怀疑陈天涯是不是他本人。
但看着陈天涯不近不远,不卑不亢,不喜不怒的神情,他确定面前这个刚刚宣读完圣旨的人百分之一百是陈天涯本人,而圣旨上那个清晰的皇帝印章和上回那个一模一样,更是无可怀疑。端木华也着实被皇上这份圣旨给弄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