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忍无可忍,汉家功业,官笙,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一早,刘辩在唐姬的服侍下穿好衣服。
两人出了寝宫,来到偏殿,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就一些字句交换意见。
“这字不断演变,竹简,缣帛,现在的纸张,将来还会发展,更具规范,字体的变化更具多样性……”刘辩慢条斯理的说着。
唐姬坐在他对面,脸颊粉红,双眸似水。
潘隐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刘辩正说着,就看到门外一个宫女,捧着一堆衣服在门口。
她迎着刘辩的目光进来,连忙迈过门槛,道:“陛下,这是娘娘让奴婢为唐小娘送来的衣服。”
刘辩见唐姬低头,俏脸红透,砸了砸嘴,这老娘还真是贴心。
他咳嗽一声,起身道:“你吃吧,朕还有事情。”
刘辩抓着一块汤饼,急匆匆离开,走向书房,隐约间,还能听到唐姬娇美的嗯了一声。
潘隐跟在刘辩边上,看着他侧脸都是笑容,跟着高兴道:“陛下,还有一个月就是采选了。”
“采选什么是采选”刘辩咬着汤饼道。
潘隐道:“就是选秀,八月与赋税一同,中大夫、掖庭丞,相工负责,以司隶采选,择优入宫,由陛下登御。”
刘辩听明白了,摆了摆手,道:“让他们都停下吧。昨天尚书台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吗”
潘隐道:“没有,征税的事,司徒,司空都不太赞同。”
自黄巾军爆发以来,朝廷已屡屡加税,朝臣们已经不敢再加了,但也没有其他的税源。
按照正常逻辑,以后还是会加,而且是一加再加。
刘辩早有预料,道:“给尚书台传话,让他们将不必要的开支都砍了,宫里也要厉行节俭。”
“是。”潘隐跟在刘辩身侧。
刘辩进了书房,看着书桌上昨晚写了一半的‘开源节流’,浑身舒泰的自语道:“钱的事朕已经有办法了,就差兖州牧人选了。”
张温这是有意躲着朝廷,那只能另选。
潘隐给刘辩倒茶,余光看到荀攸急匆匆向这里走过来,与刘辩道:“陛下,荀尚书来了。”
刘辩嗯了一声,坐在椅子上道:“将会稽太守唐瑁的资料拿给朕。”
会稽太守唐瑁,唐姬的父亲。
潘隐应着,出门与荀攸交错而过。
荀攸喜忧参半的进来,道:“陛下,兖州奏报。”
刘辩看着他的神色,笑着道:“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荀攸也等不及刘辩看奏本了,道:“陛下,兖州刺史金尚率兵,已经收复了六个州县,斩首三千余,招降近三万黄巾流寇。”
金尚
刘辩双眼微眯,低头审视这道奏本。
这不是金尚的奏本,而是兖州各郡县主官的联合奏本,多达十几人,盛赞金尚‘临危不乱,有勇有谋,保境安民,请予褒奖’。
‘好手段啊……’
刘辩心里感慨一句,随手放到一旁,看着荀攸笑着道:“荀卿家,昨日朕苦思一夜,想到了筹钱的办法。”
潘隐就站在门外,听着刘辩说‘苦思一夜’,悄悄瞥了他一眼,飞速又缩回去。
荀攸见刘辩不提金尚,心里若有所思,道:“陛下,是什么办法”
现在大汉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微乎其微,全都得看地方州牧、太守的脸色,给朝廷多少钱,完全是他们说了算,朝廷的命令,他们的理解是‘请求’。
刘辩与荀攸对视,目光微微闪动,道:“朕打算,命御史台,尚书台,大司马共同派遣官员,以钦使的身份,从地方直接运送地方的税赋,直达洛阳。”
刘辩原本想的是直接征收,但这暂时做不到。
荀攸听着,神色骤变。
他知道这种办法可以绕开地方的层层盘剥,可这会激起地方的反抗,必然会酿出大风波来!
但旋即荀攸就低头思考,片刻后道:“陛下,此事需小心筹谋,准备谨慎。臣以为,先从某一州开始,逐步推动,还须有得力之人出面,以堵悠悠之口。”
刘辩拿起金尚的奏本,道:“想做州牧,朕是这么好算计的”
荀攸一怔,道:“陛下,怕还是不够。”
金尚一个刺史,确实做不到。
刘辩神情平静的看向门外,道:“朕听说,袁太傅近来时不时因病告假。”
荀攸听着刘辩的平淡语气,心中忽的暗惊:‘陛下,这是准备好收拾袁家了吗’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面带微笑道:“不管他们打的什么主意,要官要权要声望还是要势力,他们始终想错了一点,那就是朕不是父皇,任何事情都由不得他们,一切,朕说了算!朕不给,他们就拿不到!”
荀攸从刘辩的话语里察觉到了某种坚定的态度,顿了顿,没有在这上面多言,反而道:“陛下,臣举荐并州刺史丁原为兖州牧。”
刘辩皱眉,道:“丁原能力是否差了一点,朕担心他镇不住兖州。”
丁原还是有能力的,但是兖州太过复杂,与司州交界,乱的最严重,各种势力交错,刘辩觉得他未必能控制得住局势。
荀攸不慌不忙,道:“陛下,兖州离司隶不远,上有大司马,下有使君猛将,北有幽州刘使君,东有青州朱使君,只有戮力同心,没有理由平定不了一个兖州。”
刘辩思考再三,轻轻点头,道:“有理。好,这件事就依卿家所言。”
荀攸见状,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道:“谢陛下。另外,臣对‘屯田’进行了一個详细的规划,请陛下御览。”
‘屯田’也是节省钱粮,开源节流,强兵精兵的好办法,刘辩连忙伸手接过来,打开看去。
总共有十八条,陈述‘屯田’的方式方法,利弊关系。
刘辩仔细看完,沉吟不语。
这‘屯田’自然是有诸多好处,但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一旦屯兵,这兵权在就会落到地方州牧、太守、将领手里,朝廷实难控制。
‘除非,这屯田得在司隶附近,交给可靠、能够强力节制之人……’
刘辩心里默默想着几个人选,曹操一个,徐荣一个,应该再加一个,各领两万人,暂且应该足够应付局面。
再等他稳固朝廷,财源梳理清楚,可以再增加四万。
‘有十万大军在手,就可以从容一些了。’
刘辩盘这么算着,脸上不自觉的微笑起来。
这时,一个小黄门来到门外,道:“启禀陛下,司徒的奏本。”
潘隐快步上前接过去,递给刘辩。
“丁宫”
刘辩好奇的打开,只是看了一眼,他目中厉芒一闪,神色渐渐变得冷漠。
荀攸见状,试探着道:“陛下,司徒公的奏本”
刘辩脸上迅速恢复如常,笑着道:“丁卿家举荐金尚,出任兖州牧。”
荀攸一愣,立即就反应过来,双眼里有愕然之色。
这司徒丁宫,也倒向了袁家
刘辩静静的看着荀攸,良久才轻声道:“荀卿家,朕想着君臣和睦,朝廷团结,于家于国都是有利无害,是以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但这袁家得寸进尺,一而再的逼迫朕。你说,朕还能怎么做”
荀攸闻言,神色变得不好看,怒色抬起手道:“陛下,袁家居心叵测,倒行逆施,上忤君上,下欺万民,所有臣民都看的明白,问罪袁家,是天心所愿,民心所向!”
刘辩神情晦涩,意味不明,道:“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冠绝天下,天下士人无不咸望,民心所向朝野百官,天下世家呢”
荀攸猛的伏地,神色铁青,沉声道:“君辱臣死,请陛下将袁家,交由臣来处置,绝不令陛下威仪受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