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想法
梁园筑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想法,1979我的文艺时代,梁园筑梦,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买了个院子,还特便宜,姜玉楼心情特别好。
为了感谢卫国平,特地请他去东来顺吃火锅。
闷了两口酒后,卫国平微醺道:“玉楼啊,暑假这么长时间,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不等姜玉楼回答,他接着说道:“我爸给了我一笔钱,让我暑假出去玩,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钱倒是不多,就三百多块钱,真要是去外地玩,还得省着点花。哎呀,你说我去哪好呢,是魔都,还是羊城?”
姜玉楼瞥了他一眼,心想这孙子是故意在他面前炫耀的吧。
于是乎,他笑眯眯地说道:“我呀,本来是不准备出门了,毕竟还有一部新作品在创作中,可是谁叫作协有个文学活动非要叫我参加呢,只能抽出点时间去参加那个活动了。”
“哦?作协的文学交流活动,难道是去魔都?”卫国平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些,问道。
姜玉楼云淡风轻地回答道:“就是去香江而已,一路的花费都是作协出。”
卫国平的笑容瞬间消失,一脸便秘的表情道:“靠啊,作协的福利也太好了吧,还能去香江参加活动?”
这哪里是什么文学交流,分明是去旅游的啊。
姜玉楼一脸遗憾地说道:“哎呀,一般般,比不得你,还能在国内玩。相比香江那个小地方,我更喜欢纵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你就装吧,要不咱俩换一换,国内随便你挑,我替你去香江。”卫国平酸溜溜地说道。
“我倒是想啊,可谁让你不是作协的成员呢。”姜玉楼拍了下脑袋,一脸歉意道:“哎呀,我忘了,你连作家都不是呢。”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是想气死我是吧?”
卫国平化悲痛为食欲,疯狂炫肉。
“吃穷你,吃穷你。”
见他不停地碎碎念,姜玉楼幽幽道:“就是请你连续吃一年东来顺都花不了我几个钱。”
“咔啦。”
是卫国平心碎的声音。
卫国平半真半假的说道:“我真的后悔了,早知道当作家有那么多好处,真的应该试一试。”
“不用后悔,你要是真的尝试了,说不定更后悔。”姜玉楼笑着道。
“为什么?”
“后悔自己做了无用功,浪费时间呗。”
“你这张嘴早晚会为你招来杀身之祸的。”
“呵呵。”
姜玉楼此时的表情很是欠揍,卫国平嘴角一抽,恶狠狠地说道:“不行,你去香江以后,一定要给我带些东西回来。”
“没问题,钱给够了,带什么都行。”姜玉楼无所谓道。
“这还差不多。东西我想好以后,再给你一个名单。”
“到时候再说吧。”
吃过饭后,两人就在东来顺门口分开了。
在门口出了会儿风后,姜玉楼才慢悠悠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他边走边想这次香江之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这次文学交流活动时间有限,但是意义重大。除了展示大陆的文学底蕴外,还有着促进交流,共同进步以及试探各方态度的意义。
既然意义重大,他这个大陆的青年作家,门面之一,代表的就不再是他个人了,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慎重。
别的不说,穿着就不能如同在国内一般随意了。
姜玉楼喃喃自语道:“还得给自己整一套西服穿,嗯,还有月雯,也要买一套新款女装才行。”
记下这件事后,他又想到这次香江行,最好的结果就是两地互相引进文学作品。
比如香江的武侠小说,如果能在这次交流活动中确定引进内地市场,不论是对香江文学,还是对内地文坛,亦或者是对姜玉楼本人都大有好处。
如今国内文坛较之前些年是放宽了些,但还是让人有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创作都要慎之又慎,深怕触动到了雷点。
可要是香江文学,尤其是武侠小说进入内地,不论是吸引火力,还是引起潮流热议,都能带给文坛一些新风气。
这种新风气对于冲破壁垒的好处不言而喻。
内地可以引进香江文学,同样,香江也可以引进内地文学。
姜玉楼别的不敢说,就通俗性而言,他的作品无出去左右。搞不好这次他有可能大赚一笔呢。
在一路畅想中,他回到了家。
又过了两天,唐月雯找了过来。
女孩害羞,在问过姜玉楼的家人后,便和他去了院子里。
客厅里,姜建国和李秀莲的嘴都快笑的合不拢了。
“诶,你说那姑娘和咱们家玉楼,是不是……”
明明客厅里只有李秀莲和老伴,她还要挡住嘴巴,悄悄的说。
姜建国砸吧砸吧嘴,“有可能,那姑娘来过一次,你忘了?”
他说的是乔迁宴上,姜玉楼在四合院宴请老师、同学和好友的那次。
“我当然没忘,只是那次旁敲侧击地询问儿子,他不是一直不承认嘛。”
“不承认不代表不是,也许这孩子是害羞了。”
闻言,李秀莲双手合十,虔诚默念道:“老天保佑,如果玉楼能早点结婚,我这个做娘的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姜建国忽然担心起来:“这姑娘长得这么俊,咱们家楼娃能配得上人家吗?”
“怎么会配不上?楼娃如今可是大作家,全国都有名呢。”李秀莲一脸骄傲的说道。
可不是吗,如今姜玉楼可是她这个当母亲的最大骄傲。
最近,她渐渐和左邻右舍相熟起来。她们这个年纪的老人,最喜欢聊什么,不就是聊孩子吗。
别看她是个外地人,还带着家乡的口音,可是在老姐妹中间,她是最有声望的那个。说话办事,别人都愿意听她的意见。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她的儿子叫姜玉楼。
“也是。”姜建国笑了笑,“谁能想到,咱们家还能有今天,”
“我现在就希望两个儿子快点结婚,让我早点报到孙子,除此之外,我就再无遗憾了。”李秀莲感慨道。
姜建国看着窗外一对璧人的身影,摇头道:“援朝那个做大哥的要落到后面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