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弘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诛杀权臣,关陇世家,公子弘毅,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拓跋浚驾崩之后,皇后冯氏昏迷不醒,年仅十一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
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手握军权,心怀异图,便趁机假传拓跋弘的诏令,发动政变,将忠于鲜卑皇室的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等重臣诛杀,并断绝皇宫内外的联系。
百官震恐,无计可出。
皇室宗亲、顺阳公拓跋郁察觉了乙浑的异图,便亲自率领卫士数百人,从顺德门进入,欲诛杀乙浑,稳定社稷。
乙浑虽内心畏惧,但毕竟久经风浪,老谋深算。在宫中卫士的保护下,厉声质问拓跋郁道:“顺阳公率领甲士,擅闯皇宫,意欲何为?”
拓跋郁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原本意欲诛杀乙浑,稳定社稷,竟然被乙浑的气势所震慑,低声对答道:“皇宫内外消息断绝,天子久不露面,百官惶恐,求见陛下。”
一个“求”字,拓跋郁的气势顿时丧尽,一泻千里。
老奸巨猾的乙浑微微一笑,面露不屑的高声说道:“先帝驾崩,天子守孝,故未见百官,难道你在怀疑什么吗?”
于是,在拓跋郁及众卫士的护卫下,乙浑请出拓跋弘,接受百官朝拜。
拓跋弘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天安,大赦天下。拓跋弘就是北魏第六位皇帝、北魏献文帝。
虽然遇到了拓跋郁的阻挡、反抗,但是乙浑的野心却丝毫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乙浑控制拓跋弘,假传拓跋弘的诏命,命司卫监穆多候前去传旨征召素有威望的、平原王、司徒陆丽。
陆丽,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平叛关中的平西将军陆俟(si)之子,是发动政变、诛杀奸臣宗爱,辅佐拓跋浚登基称帝的最大功臣,也是拓跋浚最信任、北魏朝野最信服的大臣。
穆多候见到陆丽宣读圣旨后,对陆丽说道:“乙浑有谋逆的企图,平原王您身负朝野的期许和重托,此次奉诏入宫,必然凶险。希望您缓缓而回,静观朝局变化。”
得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驾崩,陆丽是嚎啕大哭,悲伤不已。他对穆多候说道:“先帝驾崩,我岂能因为畏惧灾祸,而不奉诏入京,祭拜先帝?”
于是,陆丽连夜回京奔丧。
陆丽一回到都城平城,就被乙浑诛杀。同日,穆多候也被乙浑诛杀。
对于陆丽之死,拓跋弘十分痛惜。
陆丽忠于鲜卑拓跋皇室,忠于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浚特意为拓跋弘安排的辅政大臣。
陆丽之死,让拓跋弘对于乙浑的狼子野心,是清清楚楚,畏惧不已。
顺阳公拓跋郁意图再次聚集卫士,诛杀乙浑,却被乙浑抢先一步诛杀。
陆丽、穆多候、拓跋郁之死,让北魏朝野为之心惊,对于乙浑都心怀畏惧。
乙浑请求拓跋弘加封其为太尉、录尚书事,执掌北魏军政大权。
拓跋弘不敢拒绝,遂下诏任命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
不久,乙浑又请求拓跋弘任命其为丞相,位于诸王之上。
拓跋弘心有畏惧,又下诏任命乙浑为丞相,乙浑虽无摄政之名,但有摄政之实,北魏大小事务都由乙浑裁决。
不久,乙浑又假借拓跋弘诏命,下诏诛杀了素有声望的、北魏皇室宗亲、河间王拓跋陵。
乙浑已经不再满足做一个臣子,他在图谋北魏拓跋皇室,意图取而代之。
百官惶恐,群臣无策。北魏拓跋皇室陷入了随时可能倾覆的危机之中。
而就在此时,冯氏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
拓跋弘面见冯氏,向她哭诉乙浑的嚣张跋扈,横行不法。
冯氏大惊,她没有想到短时间内,北魏朝局居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故。
冯氏征召皇室宗亲、兴平子拓跋丕,向他询问朝局。
拓跋丕告发乙浑谋反,详述了乙浑谋反的罪证。
冯氏面色阴冷,心中有了决断。
数日后,在拓跋浚的灵堂上,拓跋皇室宗亲齐聚在一起。
冯氏在灵堂旁边的偏室,秘密会见拓跋皇室宗亲中值得信赖的大臣道:“乙浑谋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你们为何不采取措施?”
大臣们面面相觑,良久后,方才心虚的说道:“乙浑势大,事不可为。”
冯氏生气道:“乙浑势大,你们就任由他肆意妄为,危害社稷。”
大臣们面露羞愧。
冯氏继续说道:“乙浑已经不甘心做个臣子了,他在图谋我拓跋皇室宗亲,图谋我大魏皇权,此人不可再留,必须诛杀。你们既是我大魏的臣子,又是皇室宗亲,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乙浑肆意屠戮,是时候该让狂妄嚣张的乙浑付出代价了。”
大臣们原本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决断主事之人,如今冯氏站出来,以极大的魄力,做出决断,他们顿时似乎有了主心骨,知道事情该如何做了。
于是,大臣们面露恭敬的对冯氏说道:“愿遵太后懿旨行事,誓死效忠我大魏拓跋皇室。”
冯氏胸有成竹的说道:“明日,我会征召乙浑入宫,将他软禁起来,你们聚拢兵将包围他的府邸,将他家人、党羽全部抓获、诛杀。”
大臣们面露犹豫,疑问道:“全部抓获、诛杀?”
冯氏十分肯定的说道:“全部抓获、诛杀。是时候给那些鲜卑勋贵们一个警醒了,意图冒犯我大魏拓跋皇室,下场就是身死族灭。”
大臣们脸上的犹豫立即消失,遂表示愿意按照冯氏的谋划行事。
第二日,乙浑奉诏进入了皇宫。
北魏皇室宗亲们聚拢兵将,包围了乙浑以及其党羽的府邸,之后将他们全部诛杀殆尽。
而乙浑对于宫外的情况,则毫不知情。
待乙浑的家人、党羽都被诛杀殆尽之后,兴平子拓跋丕手持冯氏懿旨,逼迫乙浑自尽。
直到此时,乙浑方知大势已去,遂自杀而死。
冯氏命皇室宗亲控制了京城,掌控了军队。
乙浑之乱,自此彻底平定。
得知权臣乙浑被冯太后诛杀,百官们弹冠相庆,欢呼雀跃。北魏朝野第一次见识到了冯太后的行事果决,动作迅速。
因为皇帝拓跋弘年幼,鲜卑勋贵生性贪婪,谋逆不断,鲜卑拓跋皇室宗亲恭请冯氏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冯氏应皇室宗亲所请,正式昭告天下,临朝听政,裁决国事。
这是冯氏从后宫走向朝堂,开始了她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生涯的开始。
冯氏垂帘听政之后,颁布的第一条政令是:“凡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的子孙后代,以及北魏历代后妃五服之内的亲属,一律免征田租赋税,免服官府的差役。”
北魏拓跋皇室、后宫都是冯氏此时所掌控的势力。
犒赏北魏拓跋皇室、后宫的家人、亲属,是冯氏巩固自己权力的方法,也是提高北魏拓跋皇室地位的手段。
“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这是冯氏一贯的作风。
自此之后,北魏拓跋皇室、后宫都忠心效忠冯氏,都牢牢的被冯氏掌控于掌中。
主少国疑,冯太后开北魏自建国以来从来没有的“太后临朝听政”的先例,这让许多因循守旧的北魏大臣内心中十分不满。
冯太后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迅速的稳定了政局:
首先,冯太后控制了军队。
冯太后刚刚临朝听政,就任命平原王陆丽长子——陆定国为殿中尚书,封爵东郡王,执掌禁军,控制北魏都城——平城。
陆定国是陆丽长子,也是冯太后的绝对心腹。
在陆定国还是婴儿的时候,为示皇家对陆丽的信任和恩宠,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下诏将陆定国抱养于宫内,和太子拓跋宏一起交由皇后冯氏抚养。
陆定国是冯太后亲自抚养长大的,因此对于冯太后言听计从,绝对忠诚。
不久,冯太后又晋升陇西王、冀州刺史源贺为太尉,执掌全国军队。
源贺是诛杀奸臣宗爱,辅佐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登基称帝的功臣,对拓跋浚、冯太后夫妇有大恩。
为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政绩显著,威望颇高。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曾经赞誉源贺道:“苟人人如贺,朕治天下复何忧哉!(假如文武大臣都如源贺一样,朕治理天下,又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其次,冯太后搞好团结,争取人心。
乙浑之所以能够专权,除了他的亲信党羽众多,更主要的是文武百官迫于形势,主动依附,这才让乙浑形成了气候,声势逼人。
乙浑及其党羽被冯太后诛杀后,之前依附于乙浑的文武百官们内心忐忑不安,每日忧心忡忡。
冯太后为了北魏政局的稳定,对这些文武百官采取了“既往不咎,善加安抚”的政治策略。
慕容白曜(yao),出身鲜卑慕容氏,原本被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所信任、看重,受到了拓跋浚的厚待。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驾崩后,慕容白曜官拜尚书右仆射,晋爵南乡公,与乙浑共同辅佐朝政。
慕容白曜依附于乙浑,对乙浑言听计从,屡屡逼迫献文帝拓跋宏,权势滔天,群臣皆不敢言。
冯太后诛杀乙浑及其党羽之后,慕容白曜内心畏惧,常常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冯太后赦免了慕容白曜,不但不追究慕容白曜的罪过,而且保留了慕容白曜的官爵,仍命慕容白曜入朝辅政。
原本依附过乙浑的文武百官眼见为恶至深的慕容白曜都被冯太后既往不咎,保留官爵,自此遂心安。
北魏朝局也自此稳定,群臣也都不再反对冯太后临朝听政。
最后,冯太后在都城平城建立“太学”,在地方州郡建立“郡学”。
太学为北魏最高学府,郡学为北魏州郡的最高学府,招收、吸纳的都是北魏文武勋贵之后,教授他们的则是忠君爱国思想,为政领军能力。通过太学、郡学的建立,吸纳了鲜卑勋贵中的精英,进一步团结了鲜卑勋贵,稳固了北魏政权。
(https://www.yqwxw.cc/html/127/127058/457292973.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