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〇三 沅江府举城殉国 洪承畴告老回京,大明孤忠李定国,了箜,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月,洪承畴奉顺治帝特谕,分别致书缅甸及蛮莫宣抚司,要求他们主动交出永历帝及定国。

两封书信措辞多有类似之处,前半段皆为:“照得明运告终,草寇蜂起,逆贼张献忠流毒楚、豫、粤、蜀,屠戮几无噍类,实为祸首。旋致闯贼李自成同时煽乱,破坏明室。我皇上原欲与故明讲和,相安无事。惟因明祚沦亡,生民涂炭,不忍置之膜外,乃顺天应人,歼灭群凶,复故明之仇,雪普天之恨。不两年间,统一区宇,臣服中外,殊方绝俗,罔不慕义向风,梯航稽首。惟献贼遗孽李定国自知罪恶滔天,神人共愤,鼠窜云南,假借永历伪号,蛊惑愚民。不知定国既已破坏明朝全盛之天下,安肯复扶明朝疏远之宗支,不过挟制以自专,实图乘衅而自立,横肆暴虐,荼毒生灵,汉土民人,肝脑涂地,实难堪命。倘或不审时势,有昧事机,匿留中国罪人,不惟自贻虎狼吞噬之患,我大兵除恶务尽,势必寻踪追剿,直捣区薮,彼时玉石难分,后悔无及。”

给缅王莽达喇的书信中,后半段说的是:“至闻永历随沐天波避入缅境,想永历为故明宗枝,群逆破坏明室,义不共天,乃为其挟制簸弄,势非得已。今我皇上除李自成、张献忠、李定国,为明复不世之仇,永历若知感德,及时归命,必荷皇恩,彷古三恪,受福无穷。若永历与天波执迷不悟,该宣慰司历事中朝,明权达变,审顺逆之机,早为送出,当照擒逆之功,不靳封赏。不然留匿一人,累及合属疆土,智者必不为也。”

而给蛮莫土司札中则云:“凡土司有能擒缚定国解献军前,则奇功伟绩,本阁部立奏上闻,必蒙皇上优加升赏,传之子孙。”

尽管洪承畴发出的书信并没有得到回应,但他在云南实施的一系列安民举措却逐步奠定了清廷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基础,留给明朝的活动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此时,高应凤、许名臣已进占石屏,而清军提督张勇正率数万兵马驻扎于距离石屏七十里外的临安府,由于担心张勇率部来攻,许名臣遂伪造了一份吴三桂的檄令,派人送往临安,企图将其骗回昆明。

张勇不知是计,正欲拔营起行,谁知这份伪令却被一名熟识许名臣的幕僚所识破,急忙向张勇禀报。张勇听后不禁大吃一惊,立刻将这份檄令与先前吴三桂颁布的檄令进行比对。这一比对不打紧,果然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张勇为保险起见,遂下令全军归营,然后命心腹赶往昆明与吴三桂确认。

九月二十一日,平西王吴三桂在接到清廷的谕旨后,立刻点齐兵马离开昆明,气势汹汹地杀向沅江府。许名臣及土司龙赞阳见清军势大,连忙率主力退回沅江布防,只留下部分兵力防守石屏,拖延清军的进军速度。

十月初一日,吴三桂大军抵达石屏境内,延长伯朱养恩率部出城,设伏于老武山大竹箐中,以为外援,石屏土司龙世荣则率女婿,黔国公沐天波之子沐忠显登城据守,同时写下求援书信,派人送往孟连,向定国告急。

然而此时,孟艮土司由于担心被明军兼并,纠集夷众来攻,定国不得不领兵前去征讨,无暇他顾。很快,石屏就在内外交困下被清军攻陷,沐忠显和其岳父龙世荣被俘后向清军投降,并供出了朱养恩的伏击位置。

在龙世荣的引导下,清军绕过明军的伏击圈,于初八日进抵沅江府,朱养恩见清军势大,亦不敢率军回援。

十月十二日夜,那嵩亲率一队死士缒城而出,意欲趁清军立足未稳之际袭取敌营,不想清军早有防备,明军死伤惨重,被迫退回城中。那嵩又命众将士在城外掘壕立木城御敌,并造浮桥扼制水路,准备固守待援。

二十一日,那嵩再令总兵马秉忠出西门,突袭清军,奈何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清军击溃。随着清军对沅江府城的合围彻底完成,吴三桂遂命降将杨威前往劝降那嵩。

杨威来到城下,对着站在城头上的那嵩高声大喊道:“府台大人,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那嵩倚着城墙垛口向下张望,见是杨威,忍不住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原来是故人啊,这一头金钱鼠尾的腌臜模样,本府差点儿没认出来!”

杨威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不敢再跟那嵩套近乎,连忙将吴三桂的话转述给那嵩道:“平西王有谕,只要府台大人能够献出高应凤、许名臣二贼,便可永保那氏世袭厚禄,先前之事,亦一笔勾销!”

听了杨威之言,许名臣当即单膝跪地,抱拳言道:“府台大人,为全城军民计,末将愿请自缚出城就死!”

高应凤心中一凛,也跟着跪了下来,向着那嵩请命道:“末将亦愿与怀德将军同往!”

那嵩连忙伸手将二人从地上托起,毫不犹豫地说道:“二位将军此举置本府于何地?万万不可再有此想!吾等三人共事,岂能因生死之事而变心?”

说罢,那嵩立刻张弓搭箭,瞄准驻马于城下的杨威就是一箭,杨威猝不及防,中箭落马,身后清军见状,急忙一拥而上,将杨威抢回了本阵。

旋即那嵩又命人积薪于署衙藏书楼下,多置硫磺等引火之物,只待一旦城破,便引火自焚。

吴三桂仍不死心,又以弓箭将劝降书信射上城头,许之以高官厚禄,并命城内军民缚那嵩出城迎降,否则城破之日,即是屠城之时。

那嵩勃然大怒,当即将诱降书信撕成碎片,然后射回书于城外,信封之上仍署吴三桂原明旧衔“山海关吴三桂开拆”八字,并于信中历数其入关后的滔天罪恶,表明自己忠臣不事二君之意。

吴三桂被骂得是狗血淋头,体无完肤,恼羞成怒之下,当即下令全军开炮猛轰城墙,一时之间,烟尘滚滚,炮声震耳欲聋。待至硝烟散尽,清军在吴三桂的指挥下倾巢出动,以扶梯登城,与守城军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见清军攻势如潮,城破只在旦夕之间,那嵩立刻命人找来定国的亲兵队长许以隆,对其言道:“在起兵之前,本府已秘密在城中准备了一条退路,就在署衙荷花池假山后面,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出城去。本府在出口附近安排了三名心腹扮作猎户,住在那里。这一切都是为晋王幼公子准备的,如今城池危在旦夕,请你赶快带上幼公子出城,出城以后,那三名心腹自会备好银两,你们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往他处,从此改名换姓,安享余年!事不宜迟,赶紧走吧,稍有迟疑可就来不及了!”

许以隆含泪拜别那嵩,下了城楼返回知府署衙,带上小润兴从密道悄悄潜出城去,一路逃往腾越,改为段姓,从此隐姓埋名,为李家延续香火。

在送走了定国的幼公子后,那嵩再没有了牵挂,于是亲率将士出城与清军激战于城下,一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清军抵挡不住,只得暂时退却。

战至十一月初六日,沅江城东北终于被清军攻破,那嵩率军民退守城内,继续与清军展开惨烈的巷战。一时之间,城内处处都有战斗,十余万不愿被清廷奴役的少数民族将士及百姓,有的以几百人为一群,有的以数十人为一群,各自据守屋舍,与清军展开厮杀。

最后,残存的军民退入了知府署衙大院,这里有坚固的院墙和高大的房屋,激战又持续了整整一天,署衙被清军用炮火攻破,据守署衙的军民尽数战死,而清军亦是死伤惨重。

那嵩带着妻妾子女,以及女婿沐忠亮,在十余名心腹的扈卫下退入内院藏书楼,那嵩知事不可为,不禁喟然长叹一声,旋即下令举火自焚,在熊熊烈火中,其众多藏书也随之化为灰烬。

见藏书楼火光冲天,许名臣知道那嵩父子皆已殉国,于是潜入署衙莲花池底,以一空心莲杆呼吸,打算暂避清军追捕,以图东山再起。谁知清军发现莲花池中枯荷无风而动,似觉水中有人,遂试探着用箭射入池中,但见水中冒起阵阵殷红,便知有人藏匿水下,立刻乱箭齐射,可怜许名臣一世英雄,竟被生生射死于莲花池中。

随着巷战基本平息,清军清点战俘,方才发现抓到的人很少,且大多都是身负重伤之人。

此时,定国也终于艰难地平定了孟艮土司之乱。

孟艮在明初时曾设孟艮衔夷府,为羁縻府,以其土司刀哀为土知府,隶属云南都司。然而在正统年间,却被木邦所并,至嘉靖年间又附于缅甸。此处群山环抱,溪流纵横,百蛮杂处,是一个鱼米富足的世外桃源。

在平定孟艮后,定国立即抚慰各民族头人,耕种纳粮如常,同时在此日夜操练兵马,以图恢复。由于这里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定国遂命总兵唐尧宗驻扎于磨乃,探听外部消息,招降纳附。

然而没有想到,唐尧宗不顾定国军令,居然在此截杀沿途客商,夺其货物转售孟艮,而那些前来投奔定国的有志之士,亦皆被其拦截,收入麾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定国几乎与世隔绝,不知滇中事机。

直至十一月中旬,定国方才得知了沅江战事失利的消息,定国闻之不禁捶胸顿足道:“那嵩固然英勇,何不稍待,以至孤军奋战!若能与本帅联合行动,战局或可转圜,焉能如此?”

回头再说洪承畴,此时他左眼已经失明,右眼亦患有严重的眼疾,无法视事,经清廷批准,他正式解除了五省经略之职,返回北京调理养病。

在回朝复命之前,吴三桂于前线赶回,为洪承畴送行,并向其请教自固之策。

洪承畴只是淡淡地说道:“不可使滇一日无事。”

吴三桂恍然大悟,当即顿首表示受教。

随着沅江战事平息,吴三桂再次向顺治帝上疏,主张继续用兵,彻底扫灭逃入缅甸的永历帝及残存于云南一带的明朝势力。然而清廷对此却是有心无力,虽说早前已将大部分八旗精锐撤回北京,但云南一省军费依旧居高不下,单就过去一年,云南的俸饷银就高达九百余万两,而清廷一年征收的课银也才不到三百万两。

浙江道监察史季振宜为此上奏痛陈云南军费之重,疏云:“如云南兵饷以千万计,闽、浙兵饷以百万计。今以滇南初服,委之平西王,令其便宜行事。该藩兵力原厚,而满洲、绿旗兵丁复屯数万,其间更番往来,经历数省,供亿夫船粮糗,所费不赀,其不独云南困,而数省俱困矣。”

顺治帝阅毕,也认为如今天下已经大定,永历君臣不过是风中残烛,只需假以时日,自然湮灭,不必再劳师动众,耗费兵马粮饷予以征剿了。

因此,顺治帝非但拒绝了吴三桂继续用兵的奏请,还打算将云南剩下的少数八旗军也全部撤还回京,同时裁撤滇中两万绿营兵,从而节省军费开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巨龙日常相处指南

寒樱怒放之冬

从涂山开始的诸天之旅

那只小奶猫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重别楼

宫中有猫

闲散老人

男友是幕后歌王

千树梨

[综英美]别催,天使兽在进化了

越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