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桦夜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登基大典,再启风华,枫桦夜落,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此一事,朱祁镇的地位被确定,再也不会有什么波折了,但是不是说朱祁镇就空闲下来了,恰恰相反,反而更加忙碌。
第二日,乾清宫正殿,朱祁镇站在正殿门口,眺望着远处,周围所有的宫人都跪在地上行礼,今日的朱祁镇身份已与昨日不同,昨日他是太子,今日他是嗣皇帝,是的在大行皇帝还未入葬,外朝内廷还未举行登基大典的空档期,朱祁镇的身份已然改变,已经是公认的皇帝却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称“嗣皇帝”!今日就是百官、勋贵、命妇集体入宫,向大行皇帝哭告,同时向嗣皇帝行礼,以确认君臣关系,本来呢,命妇需要向新任皇后请安,不过朱祁镇还太小,所以命妇们要先拜谒大行皇帝梓宫,然后去慈宁宫,接着去向即将升任为太后的孙氏那里请安,虽说在张太后眼里,孙氏眼光差,思虑不长远,没有眼力界,可毕竟曾经悉心教导多年,孙氏在这方面还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当然叩拜嗣皇帝,也不是说每个都要叩拜,除了各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在京公侯外,其余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分批次由内侍引领,先祭拜大行皇帝,随后在殿外叩拜嗣皇帝,高呼万岁,就算结束了;剩余的力气需要到登基大典涌出来的。
而朱祁镇则需要在大行皇帝梓宫前,继续守灵,直到登基大典;登基后以日代月,还需要披麻戴孝二十七天,二十七天之后方可除孝;然后天下子民在这二十七天内不得婚嫁,至于官员则会严厉一下,一年内不许婚嫁毕竟下一个正月之前都还是大行皇帝的年号,人家皇帝一家子凄凄惨惨戚戚的你家批红挂绿?找死也不是这样干的。
当然,相比与这些,登基大典才是真真的国家大事了,一点不能轻忽,毕竟每任皇帝都只有一次不是,而且时间还很赶趁,距离初九日也就几天时间,不但不长反而还会很短。不过这样的烦恼朱祁镇是没有的,毕竟这该是礼部尚书胡濙头大的事情。
朱祁镇需要头疼的是各种礼仪,各种需要皇帝完成的礼仪,要知道登基大典之时,万众瞩目,只要出现丝毫的错误,就会转瞬之间传遍天下,如果在那个时候失态,到时候天下官员会怎么想?必然要被天下看轻的。
所以,朱祁镇这几日必须千次万次的联系繁复的礼仪,直到万无一失为止。
宣德十年,正月初九,酉癸,朔(这里可以解释为清晨的意思)。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射到奉天城楼之上,奉天城楼,在后世叫做天安门。天还未亮之时,就已经有礼部官员,去天坛祭天,去宗庙祭祖,然后将大明列祖列宗的灵位请入奉天城楼,而朱祁镇则在奉天城楼内,一身孝衣跪坐在神位之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以及大行皇帝,和诸位皇帝的画像。面前的大红几案上供奉着三牲六畜,整个大殿唯有一人之时,顿感肃穆非常,仿佛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都在看着他,看着这个帝国的新任皇帝,而外面则是一片的劝进之声。
三辞三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总之算是一种仪式感吧,而下面百官则以勋贵,文武,宗室外戚分别劝进,三拨人马,派出代表在城楼下高声宣读劝进表,然后呢翰林院的学士们出面,宣读太子旨意,来回推脱两次,到了第三次才会不情不愿的表示,非是本意,而是不能辜负天下之望,勉强把这样的苦活揽在怀中。
总之在朱祁镇看来就是一场大戏,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角,还不能笑场,必须一遍过,否则就是“无圣君之体,遗笑天下”。当然了杨士奇不愧是四朝老臣,甚至朱祁镇年幼,这样的流程绝对是难以支撑的,所以由皇帝亲自宣读改成了翰林院宣读,走个流程而已。
三请之后,王振就会带领着宫人内侍上奉天楼,每一个人都捧着一个盒子,上面是冠冕,衮服,玉带,等等王振上前为朱祁镇除去孝衣,换上衮服,冠冕。
而衮服,可不是后世人所认为的明黄服饰,而是玄黑色。冠冕十二旒,衮服肩扛日月,身披十二章,左右两袖各有一条飞龙龙须延伸至脖领处,一颗东珠为扣子,取游龙戏珠之意。前胸有一条团龙,口含龙珠,张牙舞爪。
所谓的十二章,则是代表着天下万民的十二种章纹,如花鸟鱼虫等。
这一套衮服,是在一张织机上整个的织出来的,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缝合的痕迹,取意“天衣无缝”。衮服上,金龙,大日用的是金线,月亮,花鸟鱼虫等用的是银线,穿上这样的衮服,在日光照耀之下,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感觉游龙有灵宛如活物,可谓是漂亮至极,也尊贵至极,这样的衮服必须用专用的织机,几乎是日月无休一般工作一年多的时间才会完成,可以说是寸尺寸金。而这样的衣服一共有,衮服、朝服、常服、三套这还不算平日里私下穿的便服,虽说便服无须在意是否有龙,是否用金线银线,可是每年三套的衮服、朝服、常服却是必不可少的。
等到朱祁镇一切都料理好了下面会鼓乐齐鸣,玉磬声声,太祖皇帝建立大明时收集雅乐,想要恢复雅乐,可惜的是雅乐早已失传,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所以弄了个宏大肃穆的音乐搞了起来,但是与古代雅乐是肯定有所出入的,不过这点俺倒是不用担心,毕竟朱祁镇是真听不出来有啥区别。
他需要跟着钟鼎之声,按这节奏一步步走下奉天楼,却看到广场之上,文武分列,各司其位,整整齐齐;锦衣卫御前司大汉将军,手持金瓜斧钺,一个个气度不凡,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每位官员都身着正装,庄严肃穆,整个广场除却雅乐之声,在无一丝杂音。
朱祁镇看了一时有些怔怔,旁边的王振赶紧低声说道“陛下,吉时到了”
朱祁镇回过神来:“走吧”。说罢抬步走向停在御道中间的三十六抬御撵,而王振则是急需躬身虚抬手臂,在前方引导着,因为朱祁镇才八岁,所以王振弯腰走得很辛苦,可是再如何他也不敢多说一个字,能绕他出现在如此大典之上已经是恩典了,朱祁镇走到御撵之前,正正的跪坐在中央的蒲团之上,此时王振才能支起身子,高声喊道“起驾~~”。
随后三十六抬的御撵稳稳升高,接着开始沿着御道向着乾清宫走去,是的是乾清宫,因为此时的太和殿在永乐年间因为雷击烧成了一片白地,仁宗皇帝继位后又“罢一切不急之务”所以一直到现在,本应在太和殿升座的皇帝只能去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不过御道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三十六抬御撵也十分宽大,抬着御撵的力士走在御道两侧,御撵的宽度正好与御道中间的雕龙宽度相仿,这也是一种寓意,唯有真龙方可行走在龙道之上,而朱祁镇就正正的跪坐在御撵中央,随着御撵行走在龙道之上。
而御撵路过之处,大汉将军们皆以军礼,一手执器,单膝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直到御撵行过,方才起身继续站定,就这样在一片山呼万岁之声中,御撵来到了前请们外,而御座就在乾清门下,朱祁镇在御撵停稳之后,缓慢起身,一步步走向御座;当朱祁镇在雅乐之声中坐定,后面就有两名宫人用两柄孔雀羽毛扇遮住后面。
王振则前出几步,站在乾清门屋檐之下,对着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大声宣读道“惟我祖宗,圣圣相承,膺天明命,为华夷主。其创业守成,神功圣德,诚度越往古矣。暨我皇考大行皇帝嗣统,深仁厚泽,覆冒海隅,二纪于兹,而忧勤求治之心,犹宵旰靡遑,因臻违豫,遽出缀衣。忍闻凭几之言,猥以神器之属。哀疚方殷,罔知攸措。时亲王、文武群臣下及耆老军民,合词伏阙劝进者至于再三。辞拒弗获,乃遵遗命,以正月初九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顾兹付畀之重,深一肩之难。勉图弘济一惟,恢张治道,惠绥黎元,用底阜成,跻于熙蝽,庶衍皇明亿万年无疆之祚。其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夫当居正体元之初,宜布更新恤下之典。合行事条,开示于后。”
洋洋洒洒数百言其中内含却也不多,意思就是,我呢觉得自己其实做的不够好,想想列祖列宗那是圣圣相承,深仁厚泽,我呢还差得远呢,但是呀,架不住亲王宗室,勋贵武臣,文官大员们苦苦相劝,所以就勉为其难即皇帝位了,不过呢为了表示尊重先皇,今年还是宣德十年,到明年改元正统。
接着王振又掏出了一卷圣旨,讲的也不多,就是各种升格,皇后孙氏升格成皇太后,张太后升格成太皇太后,继位公主则升格为长公主。
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些政治意味浓厚的话语,不过都是内阁加进去的,这上面朱祁镇暂时是没有掌控能力的,不过大体意思就是,仍然延续宣德年间的政策,一切照旧,按成例来办。登基诏宣读完之后,下面的文武百官山呼万岁,随即上千朝见新皇。
不过朱祁镇是不需要说话的,只需要坐着就行,下面的官员会在太监的引导下,一个接一个的行礼,由王振代答,算是彻底的定下了君臣名分。
北京行在,六部衙门,官员自然是不少的,所以仅这一程序,就从早上忙活到了下午,这才算结束,也正式宣告了大明新帝继位。
从这时起,虽说年号仍是宣德,但是皇帝却换成了新帝朱祁镇。
御座之上,朱祁镇虽说正位皇帝,可是他的心里明白,现在的他根本没有能力掌握皇权,想要真正的君临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