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5、秦使,人间清欢(秦),鸣桐,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郢都,李府
李园正紧张地等待着宫里的消息,
妹妹李嫣是王后,李园在宫里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比春申君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他能否成功掌握楚国权柄,可全在此。
死士只是基础,若不能提前得知消息进宫,早春申君一步,待黄歇反应过来,到时候沦为俎上鱼肉的可就是他了!
不得不说,对于夺权这件事,李园是有清醒的认知的,从头到尾,他要的就是这楚国的大权,无论是为春申君舍人,献妹,说服妹妹让她在怀孕时吹春申君的枕头风入宫,都只不过是一个环节。
毕竟万一李嫣当初生下的是女儿……
不过幸好是儿子,李园想到这个,不禁露出笑容,也幸亏是儿子,所以,春申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他做嫁衣。
“大人,王薨了!”
宫人俯身跪在地上,尽管内心惊慌,但还是勉力维持镇定,说出这个让李园期待已久的消息。
“好!”李园猛地起身,想要大笑,但想到面前还有宫人,以及并没有斩杀黄歇,只得勉力压制住内心的狂喜,面无表情地对侍卫示意带宫人下去。
随即吩咐人,带上死士入宫,按原计划让死士埋伏在棘门外,待黄歇入宫时将其斩杀。
春申君府
当楚王崩逝的消息传到春申君府时,黄歇很是伤感,即使很多人常说没有黄歇就没有当今楚王,可作为当事人的黄歇很清楚。
没有楚王,也就没有他黄歇。
如今楚王薨逝,作为相国的春申君自然要入宫处理各项事务,加之太子年幼,他是要镇场子的。
棘门,便是宫门。棘通戟,君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是为棘门。
凡入宫必从棘门入,故此李园早早地就让死士埋伏在棘门,只待春申君的到来。
当死士的刀落到黄歇身前时,他仍不明白,为什么李园平日那样软弱的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难道不知道。楚国没了他黄歇,再难抵挡秦国的刀锋吗?
李园当然知道,问题是,如果春申君活着,那楚国还会是他李园的楚国吗?
秦军的刀锋什么时候到来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黄歇在一日,他便要对他卑躬屈膝。
他的侄子已经是楚王了,凭什么他要对黄歇低头?
黄歇没有听从朱英的提议,提前斩杀李园,如果他知道自己死后,头被死士随意地扔在宫门外,他府中的姬妾儿女都被李园派人斩杀时,不知道会不会后悔没听从朱英的话。
正应了那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兰陵,苍山学馆
开春后不久,士子们便纷纷返回学馆,如雏鹰归巢,如饥似渴地吸收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即使是荀茂也不例外。
今日是大课的时间,荀子照例吃完早饭,来到苍山学馆,只是还没开讲,就被趾高气昂的使者打断。
使者是李园的亲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李园掌握楚国权柄,他身边的人自然也抖落起来。
亲信是来宣布罢免荀子兰陵令的旨意的,即使荀子是当世的大贤,可他是春申君请来,并任命的,李园登台,清除黄歇的羽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荀子也不能例外。
何况兰陵曾为鲁地,齐纨鲁缟并称,兰陵有美绢,如此之地,李园怎么能放下?
听到使者宣读完王令,荀子愣住了,并不是因为被罢免,兰陵令之于他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李园他是知道的,春申君和李园的事他也算略有所知,春申君落得今时的结局,是在荀子的意料之中的。
他愣住的原因很简单,春申君死了,那么李园掌权下的楚国只怕会更加衰弱。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至今没有缓过来,齐国自复国以来也不复往日辉煌,反观秦国已经在山东六国的腹心设立东郡。
荀子意识到,怕是真的没有能抵挡住秦国刀锋的了!
短则十余年,长则数十年,这天下的局势,怕真的是要变了!
使者见荀子不作回应,以为他还没有接受这一事实,连忙催促荀子交印。
对于使者的急切,荀子看在眼里,只是如今李园要罢免自己这兰陵令,他也无可奈何,只是让荀安去把印拿出来,交还使者,便算是卸职了!
与此同时,荀子开始考虑隐居的可行性,回赵国老家呢?还是就近在楚国找个地方?
使者走后,士子们也安静不下来,纷纷议论。
有的义愤填膺,觉得那使者委实狗仗人势,有的为春申君鸣不平。
荀茂属于前者,他不是后者,至于为什么……
在深入了解春申君和李园的“爱恨情仇以后”,他对这位战国四公子并没有多少同情。
如果当初李嫣提建议时,春申君当日能坚定态度,不受蛊惑,也不会有今日之祸。
再退一步,若他听从了朱英的建议,也不会落得今日的地步。
只能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政治斗争,可不是过家家,那动辄,都是要人命的!
春申君对此没有清晰的认知,与他想反,当今秦王嬴政就做的很好,可以说好的不得了!!!
荀茂在心里默默吃了口瓜,心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
咸阳宫
嬴政接过朝政大权,熟练利落地处理自政事,完全没有初掌权时的生涩,让槐状,王翦等一众老臣感叹,秦王真乃天赐之君。
嫪毐的处置结果已经出来了,六马分尸,比商鞅多了一马,至于多在哪……
当事人大概会很清楚,事实上嫪毐听到这个刑法时当时白了脸,怒骂嬴政小儿。
对此,嬴政只是冷笑一声,生气?他犯得着为这么个玩意生气?
将死之人,何足道哉!!!
太后被他接回宫中,随意找了个精致华美的宫殿幽禁,吃穿用度不会短了她的。
却也仅限于此罢了!
对于嬴政而言,和赵姬相亲相爱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杀那两个孩子,但他不可能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祸患。
秦律载,反叛者,夷三族,嫪毐岂可独例外?不早说那两个孩子无辜,如果嫪毐成功,那两个孩子可不会看在他是他们同母哥哥的身份放过他。
那么,他又凭什么放过他们?
即使秦王有赦免的权力,但嬴政是不可能做的!即便重来一次,也绝无可能。
同父弟弟他都杀了,同母的又能如何?
只是这次他到底吸取了教训,将太后迁到咸阳宫幽禁,不会再给吕不韦的理由上书迎回太后,借此妨碍他的权威,更不会让茅焦借着他的面子竖立名声。
他可是一国之君,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上来一踩,就能全身而退,博个声名的!
嬴政胸怀宽广是真的宽广,可记仇是真的记仇。
“李卿以为,派何人去寿春吊唁楚王为好?”
楚王薨逝,照例是要派人吊唁的,顺带恭贺新王登基,虽然这种事可能十多年都没有一次,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七国加起来死了也有几十个君王了,该有的程序还是有的,其中就包括使者。
李斯善于揣摩上意,只是近来秦王并没有表露过对于楚国的想法,纵然李斯心中已有人选,但他还是暂且按下不表,只听秦王如何想。
却听秦王继续道,“楚王继位,李园掌权,其人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才,罢荀子。”
“寡人久闻荀卿之名,既然李园无德无才,不如便请荀卿入秦。”
嬴政说完,笑着看向李斯。
李斯秒懂,作为老师得意弟子的他,就是个出使的好人选!
至于说担心老师过来抢权,李斯表示,那是想多了,秦王崇尚法家,老师便是来秦,多半也是负责礼仪,要么干脆就养老。
就算老师真的得到重用,那也无伤大雅,老师毕竟年纪大了,而李斯虽然入朝,却也坐不到三公那个位置上,如此一来,有自家老师在朝,他借其声名,哪里不好吗?
何况,以李斯对秦王的了解,他觉得,请老师入秦,多半是为了声名,为了招揽天下士子的心。
毕竟,秦王,是要成为天下之主的人!
李斯对嬴政的心理揣测不能说错,只是他不知道顶头上司和老师女儿那档子事,不清楚秦王此番举动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诺!”
一无所知地李斯自然无有不应,李斯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来秦国将近十年,与老师多年未见,如今趁着回楚能见一见老师,也是好的!
……………………
兰陵,常平里
春申君死后,楚国政局大动,肉眼可见地走向衰落,见此情景,荀子难免有些心情低落。
鉴于这一世的黄歇的确美搞出什么幺蛾子,荀蓁安安稳稳地活着,荀子因春申君的死,心情低落了好一阵。
荀蓁很不想让自己父亲为这么个人浪费感情,于是为了转移老父亲的注意力,她开始向荀子请教瑟艺。
在赵国,王公贵族不乏有善于鼓瑟者,昔年秦昭王与赵惠文王于渑池相会时,秦王便威逼赵惠文王鼓瑟。
荀茂:不愧是战国大反派,稷哥就是牛!
牛到什么程度呢?牛到荀茂认知里语文课本里的秦王全是嬴政,真就天下秦王皆嬴政。
事实上,什么渑池相会,完璧归赵,全是赢稷,而始皇帝不过是个背锅的。
扯远了,总而言之,荀子虽然是落魄贵族,但对于琴瑟这种技艺还是很娴熟的,尤其是后者。
毕竟孔子善瑟,有孔门之瑟一说,自认为自己师承孔子的荀子,年轻时对瑟这个学器可是狠狠地下了一番功夫的,教女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荀蓁,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听着少女指尖流淌的美妙曲音,荀子不自觉地想到了一些久远的,美妙的回忆。
那时他还年轻,刚出来游学,然后就遇到了阿陶……
“父亲,您觉得怎么样?”
听到女儿的声音,荀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露出和蔼可亲的笑。
“好,很好!”
曲中有意,便是好的,荀子从来不认为琴瑟之艺是为曲意逢迎而作,比起
取悦他人,他觉得是为了悦己,陶冶身心才是目的!
“蓁儿,学此艺要心静,不必强求技艺高超,无人能及,也不求声名显赫,光耀于人世,只要抚瑟时,能解你心中忧愁苦闷炒是好的。”
“女儿知道,”荀蓁能理解父亲的意思,她抬头问他,“那您今天开心吗?”
被女儿如此问,荀子忍不住眼中一酸,“开心,为父自然是开心的。”
“那就好”荀蓁垂头,低声说了句,“父亲开心,女儿也是开心的。”
至于黄歇李园?
那都不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