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无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09、大事,五零重生日常,海棠无眠,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样引起众人关注的还有夹沟村几家的麦田。
在标志着严重条锈病的大片焦黄色中,仅有的几块碧绿葱郁的麦田无比显眼,不管是谁走过,都会忍不住驻足惊问。
那是姚文昌和许家、付家、黄家几家的麦田。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本村人甚至外村人在几家麦田周围观望,想要知道为什么就这几家的麦子这么特殊,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麦种。
后来实在是来看的人太多了,几家人不得不专门派人轮流在田边看着,怕万一有那手欠的把麦穗给拽了。
“我爹当初跟你们说的时候你们不相信农场的新种子,现在后悔了吧?”杨九香一只手叉腰,腰杆挺得笔直,站在麦田边,脸上的表情是自豪和鄙视的混合。
“都说了是我妹妹他们研究出来的好麦种,要是大家想种我爹可以一块买了,你们那时候理由那么多,好像我家要坑你们一样。这可不是我们自己吃独食,是给你们捧到嘴边你们都不舍得张嘴,生怕累着你们,那我们有什么办法?”
姚学武过来的时候,就听见杨九香一张嘴突突突地,把几个围着她的妇女说得一脸羞惭。
这都是当初申请加入互助组的本村人,因为姚文昌父子商量了,不想一下子扩张太厉害,免得组员人品不好,到时候反而团结不起来影响整个互助组,所以并没有立刻答应他们加入。
过了年后,互助组开会讨论决定升级成初级社,就跟所有申请加入的农户列明了规矩。
一说土地、农具、牲畜等要折股入社,有一半人就选择了放弃。
可是现在看见他们几家用的麦种不一样,生病的不到他们的麦子的一半,就算是生了条锈病严重的比例也很小,这几家就有些嫉妒,在背后说三道四,说姚家仗着女儿是农场领导,占了农场便宜,把人家农场内部的种子弄出来自家种,还吃独食不管村里人,就连互助组里的其他组员也没有管,真是小气之类的。
姚文昌这么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对这种议论完全不放在心上,但是姚学武和杨九香夫妻就很生气了。
姚学武还好,他心里头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任性快意固然是舒畅,却和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
他要的是树立自己的威望,让村人信服,成为以后夹沟村的当家人。
如今姚家在夹沟村的声誉影响力已经不是当初可比,但是每次和妹妹说起以后,妹妹却从来没有放下心来的意思。从妹妹的话语里,姚学武能够感觉到,她对未来仍旧怀着警惕和忌惮。
可见他们现在做的还不够。
姚学武不能自己出面斥责这些人,但是杨九香可以啊。女人家心眼小受不得气,不是很正常的吗?
儿媳妇替公婆打抱不平,走到哪里都有道理。
也让那些碎嘴的知道知道,姚家人也不是任由他们非议不会还嘴的。
那些在背后传小话的,姚学武心里都记着呢,以后不管是加入初级社还是求他家办事,都得往后排。
“农场的种子也是对外出售的,你们去买照样能买到。”姚学武走到跟前,淡淡地说,“这种事情,还用不着占便宜。”
当初姚软枝跟娘家提到新麦种的时候,姚文昌和李氏都担心这样会对她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毕竟刚刚研究出来的良种,就拿给他们用,要是有人说姑娘把公家的东西拿给私人用,违反了什么规矩,可不就给女儿带来麻烦了吗?
姚软枝笑着说,国营农场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农业建设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帮助周围农民,提供优良的生产资料,也是农场的工作内容之一。
她又不是白拿农场的种子,而是出售,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总不能因为姚家是自己娘家,她就不卖给姚家麦种啊。
所以姚学武说起这件事,那是毫无压力。
他们的种子是按照市价买的,没有任何问题。
几个妇女脸色讪讪地,随便说了几句就离开了。
姚文昌合作社里其他人家也对这种新麦种非常动心,开会的时候就主动提出今年种麦的时候,合作社全都种上新麦种实验一号。
去实验农场买麦种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看见农场里那似乎漫无边际的碧绿麦田时,一个个都快要红了眼。
明年他们的麦田,也能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吧?
姚学武和杨九香看见这些人成群结队的往北边山里去,心知他们都是冲着实验一号去的。
回到家里,姚学武还跟爹娘夸赞妹妹就是了不起,农村这么多人种庄稼种了一辈子,其中不乏一些行家里手,年年都选出来麦穗最大、颗粒最饱的麦种留作来年的种子用,却比不上妹妹这两年的研究。
不过姚学武这些日子在自己田地里看着,也发现了有些不对:“爹,今年来收粮食的人有点多呀。”
每年都有一些比较积极的粮商跑到农村地头收粮食,这两年土改之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地,很多农户都有了余粮,有人来地头收粮食,免得自己借车求人拉到城里去卖,很多人图个省事,只要价格不比城里粮店低多少,也就直接卖给了粮商。
可是今年的粮商似乎来得特别频繁,而且给的价格也很高,居然比市价还高一成。只要谈好了,就先给一部分定金。很多人觉得这是好事,麦子还没收,就已经答应把余粮卖给他们了。
“嗯,县城公家收粮食一斤四百九十二块,这些粮商居然给五百四五十一斤。”姚文昌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猜到了这些粮商想干什么,“他们这是准备攒着抬价,到时候你看吧,他们卖的怎么也要比平常的粮价高上两三成。”
当初他们为什么逃荒?还不是因为荒年歉收,那些黑心粮商把陈年旧麦子都卖出了天价,肚子都吃不饱了吗?
不管过了多少年,这些粮商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
哪怕是去年大喇叭里报了,说好几个城市抓了一大批黑心粮商,有的抄没家产,有的直接判刑,仍旧没有吓住这些心眼子里都长满了钱的黑心东西。
李氏也插了一句:“我昨天刚听了个笑话,说咱铁原好几个大粮商抢着到农村收粮食,有个姓黄的商人,为了抢过其他人,让自己闺女认了八个干爹,都是各村里地多的、能说的上话的。”
八个干爹?姚家几口子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这干爹也太不值钱了吧?就是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其他七个的存在?
杨九香的女儿还不到两岁,已经取了大名叫姚敏华,正是喜欢学话模仿人的时候,听见动静就拎着一根小棍子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仰着头和大人们一起哈哈笑,然后扑通一声就趴下了。
哇的一声,摔疼了的小姑娘大哭起来。
“噢,敏敏不哭啊,都是这地不好,娘打它!”杨九香跑过去抱起了女儿,用力跺着地,“打它,打它!”
姚敏华往下出溜出溜,硬是坠着身子滑了下来,拿着小木棍在地上用力敲,用跟杨九香一模一样的语气和表情喊:“打它!打它!”
……
姚软枝也很快听说了粮商高价来地头抢收粮食的事情,经历过一次的她很容易就想起了今年会发生的一件大事: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政策在新中国历史上可是持续了三十二年,影响了两三代人,到后来人们一说到五十到八十年代的生活,首先想起的就是各种票,粮票、布票、工业票、油票、肉票……无数票据组成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统购统销政策。
统购统销政策其实包括四个部分:计划收购政策、计划供应政策、国家严格控制市场流通政策和中央统一管理物资政策。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物资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基本物资,如粮食、棉花、食油、生猪等。
就是今年年底,中央就会发布文件,在全国城乡(除了西藏和呆弯)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统购,就是对农村余粮户实行计划收购。
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在留足全家口粮、种子、饲料,并缴纳农业税(公粮)之后,还有多余粮食的农户,被称为余粮户。
国家规定,对余粮户的余粮收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口粮、种子、资料留多少,这个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情况自行拟定。
农民完成统购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行支配,可以自己存着,也可以用来交易。
统销就是计划供应,就是对城镇户口以及不产粮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村少量缺粮户按照粮食计划供应粮食。
国家严格管理市场,就是一律禁止私商私自经营粮食,但是允许国家粮食部门委托销售;所有私营粮食加工厂以及经营性的土碾、土磨,都不允许自己购买原料制成成品销售,只能在国家监督和管理之下,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代理加工。
一切收购量、供应量,收购标准和供应标准,收购价格和供应价格,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者经过中央批准。
这也就是很多年代文里会有“黑市”这个存在的原因,因为私下交易是犯法的。抓到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当时的投机倒把罪判得很重。
有很多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得知这段历史的时候非常困惑,为什么当时的政府会出台这样的政策?明明是农民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凭什么不能自由交易?做生意等价交换两厢情愿,政府为什么强行推行计划经济,干涉百姓的自由选择?
历史现象只有放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环境里,才能找到其出现的原因及合理性。
新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就真的一切圆满,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没有任何忧愁了吗?
这当然不可能。
独立的愿望实现了,可是距离富强还差得远。
一号首长曾经感慨:我们现在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能磨面粉,能造纸,但是却造不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旧中国没有重工业,仅有的几家重工业公司比如钢铁、石油公司,还都是外国列强用来榨取中国矿产资源的工具,他们根本不会扶持旧中国的重工业发展。
谁都希望中国永远是一头肥美软弱的羊,没有一个列强会傻到帮中国装上利爪毒牙。
如果中国不发展重工业,中国就永远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发言的能力。
这一方面是中国看到了苏联的发展轨迹,一方面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现状的统一认知。
但是发展重工业谈何容易!就算有了苏联伸出援手,中国也要有钱才行。
换言之,中国必须首先解决工业化的原始积累问题。
在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只有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才有可能从十分有限的资源中挤出工业化起步的原始资金。具体做法就是统购统销加上工农业剪刀差——新中国的发展强大,是以无数农民的辛苦血汗为代价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当时情况下不得不为的选择。
这种选择,在后来的盛世中人看来,太过冷酷。但是当国家再次遇到生死大事的时候,中国人民仍旧会支持政府的这种做法,这就是五千年文明留给中国人民的大智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