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集资,酒精风云,一臻,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明军想过到王俊才这里借钱,可那个时间点正是王俊才超市筹建的关键时期,资金也很紧张,他想想还是算了。憋到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李明军选择了当时刘立生在任面临困难时,想用但没有用到的办法,向全体职工集资。全厂职工一千人,厂级领导每人两万,中层领导每人一万,普通职工每人五千,使用期三年,每年利率百分之六。同期存款利率三年期为百分之二点七,贷款利率三年期百分之五点九四。可以说这是一笔双赢的借款合同,职工得到了更高的回报,企业可以用到比银行利率低的资金,因为银行贷款还有一些其他明的暗的费用,所以实际利率要高出正常定价的水平。
虽然这对酒精厂和职工都是好事,但是银行不乐意,大家都这么搞,银行就没饭吃了,所以一开始银行听说酒精厂搞集资后,是强烈反对的。但是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不可以向职工借款,只要用于生产经营,不对公众借款就是合法的。再说了,酒精厂这个现状,银行不愿再给贷款,又反对人家自救,从道义上也说不过去,所以银行反对无效。
最终,李明军顺利地从职工手里募集了六百多万的资金,算是解决了急迫的困局。又经过三个月的改造,溶剂改酒精工程结束,经过试运行,总算是顺利地产出了酒精,虽然酒精的等级没有那么高,也马马虎虎够得上食用的标准。李明军总算是长出一口气,压在他心里很长时间的这块大石头,总算是卸下来了。另外为了粉饰太平,李明军还高调的对外宣布,江东酒精总厂经过技术改造,年产酒精达到了十万吨的规模,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酒精生产企业。
然而,人要倒霉,走了背运,谁也挡不住。就在新酒精车间投产后一个月,也就是一九九九年二月份,国际油价开始暴跌,最低跌至十美元一下。油价的暴跌,很快传导至石油制品领域,合成酒精价格几乎下跌了一半。发酵酒精的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使得本来因为酒精总厂官宣增产而大幅下挫的价格再度下降,二月底完全突破了历史极值。但是,生产成本原材料等费用,并没有随之下跌,甚至随着物价的上升有所上涨,现在酒精厂每生产一吨酒精,就要倒亏一千元,即便这样产品也很难卖得出去。
酒精厂原来有两个储罐,总共能容纳酒精两万吨,后来溶剂车间又新上了两个五千吨的储罐。因为长期要保持两万吨左右的库存,这三万吨的储量实际只能新增一万吨的酒精,由于产量大幅增加,只用了一个月,储罐全部爆满,就连平时运送酒精的槽罐车,也都装满了酒精。李明军赶紧召开销售会议,督促业务人员紧急促销,然而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他又不敢放开了口子地赊销,如果那样酒精厂根本就顶不住。低价卖也不现实,本身按照现在的价格就亏很多,如果再降价,工厂就别想过了。
最后销售人员使了最大的力量,也没有改变当前的局面。酒精生产出来卖不出去,低价卖又会亏死,无奈之下,李明军只能做出全面停产的决定。然而停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李明军始料未及的。首先银行就坐不住了,酒精厂总共欠各家银行两亿多的外债,可以说四大行都借遍了。酒精厂正常生产着,每年多少还一部分利息,他们还不害怕,可是一停产,就不是还不还利息的事了,说不定本金都保不住了。一开始催款的单子雪片样往酒精厂发,后来直接就派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天天围堵在李明军的办公室里。李明军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避开追债的人,跑到别的办公室躲了起来。
银行这帮人毕竟是公家的,做事还按照规矩,不会做的太出格。但有一部人就不会那么客气了,那就是给酒精厂供应粮食的老板们。他们不但堵办公室,而且还堵大门,不但大声叫喊,而且还高声叫骂,骂李明军是个缩头乌龟,阴险小人。有的拿着农药瓶子在办公楼门口,叫喊酒精厂逼他活不下去了,他只能喝药自杀。还有的把自己家里八十岁的老母,用担架抬到办公楼门厅里,说酒精厂不还钱,就让老太太饿死在这里。
这还不算完,别忘了还有刚给酒精厂集资的职工,他们看到这些场景也害怕了,担心自己的辛苦钱打了水飘,也纷纷聚集在办公楼门口讨要说法。以前遇到事时,工人们还要顾及到上班,只是在下班时间聚集,现在停产了,班也不用上了,每天到班上点个卯就到办公楼前面集合,最后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办公楼前面那块小广场都快站不开了。
三方势力都找厂里讨债,弄得李明军是焦头烂额,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很快身体就垮了,身体暴瘦,头发白了一半。为了躲这些人,李明军早已不敢在办公楼里上班,他跑到工厂里面的新酒精车间,找了一间空的办公室临时办公。在这里有个好处,由于车间环境地形复杂,不是本车间的人很难找到他。他躲在里面可不是躲清闲的,每天都有人给他报告前面的情况,他也一直在打电话向上级寻求支持。
可这年月,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政府都是吃饭财政,先做预算后花钱,所有的钱丁是丁卯是卯,每笔钱都有固定的用途。就算有一些机动资金,也是用来应付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所以上面领导也很难,但又不好看着见死不救,只能多少批个一两百万救救急,仅此而已。可这点钱管什么用啊,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把李明军给愁的吆。可光愁也没用,前面的人越围越多,再不解决,就有可能酿成。
这时候,王俊才来了。他听完李明军的诉苦,想了一会儿说道“李厂长,你也别着急,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堵在办公楼前的这三拨人,他们的目的虽然一样,但是性质不一样。银行的人虽然也着急,但钱是公家的,来催款只是他们的工作而已。再说了,虽然我们停产了,但按照合同,并不到还本付息之日,对于这帮人,我们暂时不用理他们。他们愿意在这里呆着就倒茶伺候着,我们也别主动跟他们撕破脸。他们愿意打官司,我们也不怕,反正都是公对公,他们也不能把我们个人怎么样。”
王俊才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对于本场职工,他们担心自己的钱没有了,这是正常反应,不过他们毕竟还得靠酒精厂活着,给他们发工资,所以别看他们人多,其实他们就是来凑热闹的,不敢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来。对于他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首先,打消他们的顾虑,我可以用兴隆集团给酒精厂担保,如果到时酒精厂兑付不了本金和利息,我们兴隆集团来付。然后,让部门领导分头劝阻他们的职工,告诉他们,在酒精厂的危难时刻,就不要再给厂里添乱了,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同舟共济,攻克难关。最后一步,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个别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
这时李明军插话道“谢谢你对我的支持,我会跟你签一个担保协议,如果到期厂里确实兑付不了,就由你们公司帮忙兑付,然后这笔钱直接转为债务,到时用酒精厂的资产偿还。我不能让你帮了忙,最后还吃亏。”王俊才笑了笑说道“这样也行,接下来咱们说一下这帮供应商,他们的问题不解决,这帮人可是不会罢休的。据我了解,现在给咱们供货的这些人大都是私人企业,他们把身家都压在酒精厂了,确实也不容易。现在要钱咱们是没有,可咱们有酒精啊,库里不是还存着三万吨酒精吗。我建议就用酒精给他们顶账,但是得有条件限制。咱们可以给他们定出几个标准,比如说现在酒精市价四千一吨,如果希望以市价也就是四千顶账的,只能给他们解决三分之一的债务,如果愿意接受五千一吨顶账的,可以给他们解决一半的债务。但是不管怎么样,也不能全给他们清账,天底下没有这么容易的事,现在你欠我我欠你的三角债多了去了,不能开这个口子。还有,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签上一年之内不能再来要账的协议,要不然下次付款或者顶账绝对不会有他们的份。我相信这帮粮食老板们,也不会做得太绝,凡事留一面日后好相见吗,谁敢说酒精厂就一直停下去,到时候一旦再开机,谁不守规则,以后坚决不鸟他们,看他们还敢不敢堵门瞎胡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